分享

小诗二首:花生

 小诗余味 2020-08-28


只有散文不能表达的成分
才可以入诗

诗歌的“痛”
太甜,太蜜的诗歌容易让人起腻。太欢乐,太美好的诗歌缺少苦楚、灰度,就容易缺乏思考、深悟而使诗歌变得轻浮。有句话说得好:痛苦使人深刻。另外还有“国家不幸,诗家幸”之说。其实,现实生活中很少有纯粹的欢乐与美好,即使有,也常常伴着患得患失的隐忧。
在调制乳白色的时候,油漆师傅要在纯白里加点黑。同样,诗人也要在诗歌里加点痛,才厚重。当然,这痛必须是真的痛,否则就是无病呻吟。
杜甫有一首诗: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首诗就太秾丽了,如果杜甫尽是这样的诗,也不会成就他“沉郁顿挫”的风格,更不会成就他“诗圣”“诗史”的美名。
再看他的另一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看似处处是喜,实则处处是悲。只有在饱受安史之乱后,才会开出这样狂喜的小花。颠沛流离,妻离子散是深厚的土壤;战火连绵,烽烟四起是惨痛的背景。在这种土壤和背景中开出的小花,是不是格外地让人心痛?
但是,诗人的痛一定是节制的,隐藏的痛。一定不会是歇斯底里地,一泻千里地发泄。握紧的拳头,初春的叶,半开的花,才更有力度和生机。即使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和岳飞的《满江红》感情也是节制的,而郭沫若的有些诗就是太奔放,太热烈了,才被一些评论家所诟病,当然他的诗是时代的缩影,是适应那个狂飙突进的时代的。
痛定思痛,从痛中跳出来审视痛,所以,痛,在诗中一般表现的是淡淡的哀愁,淡淡的悲伤,淡淡的孤独,淡淡的迷惘……像一抹微云,一湾逝水,一缕梦痕……像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像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张利红




小诗二首:花生

作者:张利红


1.花生

刨坑,弯腰,点种,培土
然后
裹着红衣服的胖娃娃
发芽,长出圆圆的叶子

土里生,风里长
怕见人的小花生
在母亲身后
开一朵怯怯的小黄花

2.消失的田野

调皮的风儿
摘下我的草帽

灰灰菜传给打碗花
打碗花扔给狗尾巴草

狗尾草一个反弹
弹进,我的梦




作者简介


张利红:中专高级讲师,海东青讲诗班学员
做人简单,作诗亦简单
微信手机同号:1393730574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