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质控指标解读丨么莉教授解读护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

 Lixian1966 2020-08-29

么莉 教授

现任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管理与康复部研究部主任,国家护理专业质控中心主任,国家护理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会主任委员,第 27届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医院协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从事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多年,主持及参与过“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等多项课题研究;担任“护理分级”等卫生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

☆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可获取《护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PDF文件

1





 发布意义





  • 从国家层面评价医疗质量程度,使护理专业成为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 是护理科学化、精细化、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

  • 作为首个国家层面统一的护理质控指标,为以后护理质量的评估和评价奠定了基础;也为后续护理研究、创新、寻找形成最佳证据的护理实践提供了多中心或全国范围内大数据的基础。

1





 编制过程




按照《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要求,国家级各专业质控组织的职责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下,负责制订全国统一的质控指标、标准和质量管理要求,收集、分析医疗质量数据,定期发布质控信息。质控指标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制定质控指标是质控组织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国家护理专业质控中心于2013年成立,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统一部署,开始本专业质控指标的编制工作。


图1 国家护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形成

1
 了解现状

为了解医疗机构现阶段使用的护理质控指标现状,为后续质控指标的制定收集第一手资料,中心成立伊始就面向全国开展护理质量管理现状调研。调研发现不同医院使用的护理质量指标不尽相同,同一名称的指标计算公式和统计方法也存在差异,全国没有统一标准化的护理质量指标体系。

2
 完善组织架构、启动指标编制工作

国家护理专业质控中心于2014年6月成立护理质量指标研发小组,研发小组在参考全国护理质量管理现状调研资料的基础上,广泛回顾国内外护理质量管理文献,共筛选出13项指标。经过多轮小组讨论、专家咨询、专家论证,达成对指标名称、指标定义、指标采集方式和计算方法等方面的共识。

3
 临床试应用

从2015年开始,在小组成员所在医院进行数据的收集、分析、反馈的试点工作。广泛听取试点医院管理者和一线护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正和完善指标。同时,在临床试应用的过程中,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并检验指标的使用价值。

4
 全国范围推广、采集数据

2016年国家护理专业质控中心公开发布了这13项护理专业质控指标,并建立了“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平台”。首次尝试按照统一的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采集护理质量相关数据,并将数据分析结果直接反馈给省级护理质控中心和医疗机构,以数据为依据帮助改善临床护理质量。同时国家护理专业质控中心通过多渠道,收集参与数据上报的一线护理人员和管理者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细化完善指标说明。

5
 修订指标

质控指标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指标应用的深入和质控重点的变化,促使指标不断的调整与修订。新版指标修订从2018年7月启动,经过小组修订、专家共识、临床试点、全国范围采集并征求意见,于2019年11月定稿,2020年8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发布。

图2 国家护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编制现场

图3 指标的修订过程

图4 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平台





 主要变化




护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共发布12大项指标、27项分指标,主要变化有三个。

1
 关注重点科室床护比

床护比反映实际开放床位数和护理人力的匹配关系,反映护理人力的投入情况。床护比过低,表明护理人力相对不足。当受到护理人力不足的掣肘时,护理服务的规范化便失去了基础保障,进而有可能影响护理质量。护理服务的需要是配置护理人力的准绳,不同护理单元收治的疾病类型不同,需要的护理工作内容和强度也有所不同,因此不同护理单元应该区别对待。重症医学科、儿科等护理单元的护理工作强度通常明显高于普通病区,需要重点关注。

2
 关注在临床工作的高年资护士占比

分析不同级别的护士配置,旨在让护理管理者除了关注护理团队的数量和规模外,还要关注护理团队的能力结构。合理的护理人力结构,不仅可以保障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也是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特别是临床工作中合理的高年资护士占比,对确保临床护士得到资深护士的指导和培养、防范风险、处理危机等有重要的保障。2020年发布的新版指标中,对“不同级别护士配置”做出重要锁定——关注5年以下和20年以上护士占比,以引导医疗机构用良好的职业发展、清晰的岗位职责,将高年资护士留在临床一线,留在患者身边。

3
 关注护理工作量

患者的护理结局与护理人力的配置存在关联,床护比和护患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护理人力的投入。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护理单元收治的患者类型不同,即便患者数量相同,护理工作量的差异也可能很大。因此护理管理者在调配人力时,还应该根据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护理依赖度来合理调配护理人力。基于此理念,2020版指标新纳入了“护理级别占比”,反映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护理需求和护理工作量,可以帮助护理管理者推算出护理工作负荷,对临床护理管理和人力调配起着指导作用。

表1 护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指标变化

1





 小结




通过护理质量指标应用与数据收集,我们能客观测量并掌握全国护理质量的基线水平,识别质量问题和短板以及问题相关因素,有的放矢地改进,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自2016年国家护理专业质控中心发布护理专业质控指标以来,护理人员学习、应用指标进行质量管理、评价护理质量的工作理念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医院认识到基于数据驱动的科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利用“指标”这个质量的核心杠杆直面问题。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护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更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从国家层面首次发布的护理指标,将护理指标纳入医疗质控监测中。新版指标的发布将引导更多的医疗机构应用指标持续改善医疗护理质量,促进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