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伏后灸这里,胃好,肺好,秋安好,冬安好!

 静幻堂 2020-08-29
艾学堂 2020-08-28

8月24日出伏后,有没有觉得早晚天气凉爽了些?

熬过了上蒸下煮的三伏天,无病也是三分虚,精神疲倦,无精打采,秋乏来袭!!

过往的湿热环境损伤了人体的脾胃功能,气血亏虚是显而易见的,所以秋乏也是意料之中。此时不仅仅是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还要尽快调理好脾胃,补足气血。

否则,脾胃不好,加上秋燥来袭,早晚寒气加大,一不小心秋冬常犯的病也一股脑儿的寻来了,过敏性鼻炎、感冒、咳嗽等等。

初秋养生,千万不要把目光仅仅局限在肺上,以为养好肺就万事大吉了。那些外感频繁的人,一定是正气不足,是脾胃虚弱导致的,此时一定要培补脾胃之气,增加正气,为寒冷天气的到来,做好准备,这在中医,叫培土生金,因为脾胃是肺的母亲。

因此,秋乏的人,此时艾灸中脘足三里,是再好不过的了。

【艾灸方法】艾条温和灸,每次每穴10-15分钟。脾胃虚寒的可以隔姜灸,每次5壮左右。可以每天施灸,连灸5天后休息两三天,也可隔天灸。具体灸量视个人体质。
不方便艾灸的朋友,也可选择贴敷和按摩中脘的方法来健脾胃。

一、 肉桂粉贴敷中脘

肉桂是温阳三宝之一,具有补火、助阳、温经、通络的作用。
【用法】把肉桂粉用姜汁调成糊,放在贴敷贴上,贴在中脘穴处即可。穴位贴敷不要超过8小时。睡前贴,连续贴10天为一个疗程。
二、按摩中脘
摩中脘的方法有讲究。将手掌掌心(劳宫穴)附着在中脘穴上。应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着力面应向顺时针方向,沿圆形轨迹回旋运行,周而复始,同时要适当地扩大按摩的范围,争取能够覆盖胃的全部范围。

顺时针摩为补益之法。摩法的动作要缓和而协调,摩中脘的频率以每分钟80~90次为宜。每次操作时间,应不少于5分钟,以中脘穴局部有湿热感,并持续向腹内渗透为度。

除了中脘和足三里,下面的穴位也是健脾胃的常用穴

出伏后,在寒气来袭之前,赶紧让脾胃强健起来吧,祛湿气、提正气、养肺气,从此不怕寒来暑往,不怕各种外邪侵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