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和尚講: 寒氣入侵危害多,艾灸幫你全排出

 阅海书馆 2017-09-27


為什麼我們經常聽到養生提示大家「註意防寒!」這裏不僅僅是因為寒邪會導致感冒、咳嗽等身體不適,更重要的是它會侵入身體内臟,而寒邪一旦積累過多,你的身體就會出現大問題。 


許多中老年朋友常感夜晚腳冷、後背發涼、夜尿多、凌晨腹瀉、小便時寒戰及偶爾腿腳抽觔等莫名其妙的症狀。這是陰寒之氣上身所致,若不及時祛除,可能誘發大小便失禁、哮喘、關節冷痛、心肌梗死等疾病。 


傳統中醫理論認為,陰寒之氣分為内寒與外寒。外寒是外界的寒氣侵犯人體,傷於肌表;内寒則是人體機能衰退,陽氣不足而致的虛寒病證,與腎陽虛衰有關。另外,寒氣入侵人體會傷及不同的臟腑,出現不同的症狀,我們可根據這些症狀採取不同的扶正祛寒、溫通氣血的方法來調理,達到祛除體内陰寒和防病強身的目的。 


腎寒夜尿多:腎寒症狀為夜尿多、尿後餘瀝、憋不住尿等,還常伴有腰膝酸痛、畏寒肢冷、頭目眩暈、精神委靡、浮腫(腰以下為甚)等症狀。這是因為中老年人腎陽虛衰,加上陰寒之氣侵襲入體所致。治療以祛除内侵入腎的寒氣,消除夜尿多症狀為主。 


一、用肉桂鞋墊。肉桂10克,粉碎成末,均勻撒在兩層棉布之間,然後縱横縫紉制成鞋墊,墊於鞋内。肉桂性大熱,具有補火助陽、引火歸原、散寒止痛、活血通經的功效。腳底是足少陰腎經的起始部位,肉桂鞋墊中大熱之性循着腎經的走向直達經絡氣血,從而消除腎寒,緩解和消除尿後餘瀝、夜尿頻多。 


二、點按關元穴。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處,仰臥時用拇指點按關元穴3分鍾,每天早、中、晚各1次。可補腎陽不足,消除内生腎寒,夜尿多者宜長期堅持點按,艾灸溫補腎陽:神闕、氣海、足三里、三陰交、湧泉。能夠調理脾胃、補中益氣、補腎壯陽,對治療男性勃起不堅、早泄、脾胃虛弱等症有幫助。 


三、心寒胸悶:心寒症狀主要為胸悶,並伴有左側胸背間放射性冷痛,口唇、指甲青紫等。心氣不足或心陽不振,外界陰寒之邪乘虛而人有關。中醫臨床研究發現,寒氣侵犯心臟可導致血液黏稠度升高,冠狀動脈造影病變明顯,冠脈狹窄程度加重,並且左心室功能損害程度加重。治療以溫通血脈,祛除寒邪為主。 


1、食龍眼粥。龍眼肉(桂圓肉)15克,糯米50克,加水熬成稀粥,溫熱服食,每日2次,連續服用10天。龍眼甘溫,可補心脾、養血脈;糯米可溫養臟腑,逐寒外出。 


2、艾灸膻中。膻中穴位於兩乳頭連線的中點,仰臥,取艾條一根點燃,距膻中穴皮膚約3釐米處熏灸,每次5—10分鍾,每天1次,10天為1療程。膻中穴可促進心包經的經氣循行,祛除寒氣並防範胸悶氣憋。 


四、胃寒胃痛:胃寒症狀為胃脘劇痛,得溫痛減及消化不良等。多與年齡增大,脾胃功能減弱,加上氣溫降低感受陰寒邪氣有關。一般在食用梨、綠豆;柿餅、生番茄、生蓮藕、螃蟹等涼性食物後,會使胃痛加劇。治療以溫中散寒,暖胃祛邪為主。 


1、敷蔥姜糊。大蔥去皮去葉,留蔥白及須根150克,與鮮生薑100克一起搗碎為糊,加入小米幹飯100克、白酒50毫升,放入鍋中炒至燙手後用紗布包好,外敷胃部。一般10分鍾後見效,1小時内可愈。 


2、食良姜粥。高良姜10克、幹姜6克煎水取汁,將藥汁加水600-800毫升與大米50克熬粥,空腹服食。二姜中都含有辛散的揮發油(姜烯、姜醇、高良姜酚等),可以輕微刺激胃黏膜,促進腸蠕動,使消化道的分泌液增加,掃除消化道積氣,緩解胃痛。 


五、胃寒最適合的調理方法就是艾灸,因為艾灸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是溫補陽氣、散除寒濕:胃寒就是冰,而艾灸就是火,火融化冰,艾灸克制胃寒! 


六、胃寒艾灸方法:脾俞、胃俞:腹為陰,背為陽,脾俞、胃俞是脾和胃的背俞穴,是陽氣進入脾胃的通道,調理胃寒首先就要灸它們,中脘:中脘穴處於胃的中部,有溫中健脾、行氣止痛的功效,胃寒必灸,可直接取到直接溫胃的作用,神闕:熱力承受強,常灸可補中氣,足三里:足三里是胃之下合穴,此穴和胃之間有一條直達途徑,艾灸它可補充胃氣,以對抗胃寒。 


七、胃痛、嘔吐時加:内關、梁丘,此二者可止胃痛,在艾灸期間,切記不要再吃寒涼的食物和冷飲,要管住嘴,疾病才有可能好的更快一些,肝寒閃腰岔氣:症狀多由用力不當造成腰部經絡氣血壅塞損傷,受寒後局部疼痛難忍,不能俯仰、轉側。治療以活血行氣,舒經暖腰為主。 


1、當桂水熱敷。將當歸15克、桂枝12克放入沙鍋中,加水約1200毫升煎煮30分鍾,用小塊紗布浸透藥水,趁熱濕敷局部,每次10分鍾,每日2次。可舒經活血、祛除陰寒、解除痙攣。 


2、喝木瓜水。宣木瓜片(中藥店有售)15克,加水800毫升煎煮15分鍾,睡前將藥汁一次飲完。宣木瓜性溫,味酸澀,有活觔絡、除岔氣的作用。 


八、肺寒咳嗽:肺寒症狀為咳嗽胸悶、氣喘氣憋、咳吐涎沫、鼻有清涕等。寒氣進入肺部,使得肺中陽氣被遏,宣發肅降的功能失常,進而氣機逆亂,肺氣上沖而為哮喘。治療以溫肺化飲,祛寒平喘為主,艾灸治療肺寒咳嗽可以灸風池、大椎、肺俞、印堂、中府、外關,在施灸的過程中,灸風池穴可以熱到頭頂,如果灸大椎、肺俞、外關都是覺得皮辣,沒有傳感,灸後皮膚紅中泛出許多的白色塊,這些都是很典型的受寒的表現,沒有傳感一直在喊燙就不足為奇了。 


使用振海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推廣的7年金艾,施灸結束後,多喝些熱水,稍坐休息,平緩氣血。堅持艾灸對應的穴位,一定可以把體内寒邪逼出體外。常年的手腳冰冷、頸背寒涼氣血凝滯,觔絡痹阻,以致僵硬疼痛,動作不利,這些經常犯的毛病慢慢就會緩解治好。


山野一僧,娑婆一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