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没学会爬就想走,这样会影响到脑部发育吗?听专业医师怎么说

 闲云野鹤qpab3u 2020-08-29

对于孩子的成长发育的问题,可能是父母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宝宝出生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要去探索这个世界,此时就会具备很多的“技能”。

孩子的成长发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都不希望输在起跑线上,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更是严格看待。

不难发现,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不会按着正常的发育顺序,还没有学会爬行就已经开始走路,这种超前的行为,究竟是好,还是不好,父母不妨来仔细地来研究一下。

先会爬还是先会走,不能决定孩子聪不聪明

小林的宝宝的已经十个月大了,每日陪伴着孩子,一举一动都记于心头。

最近发生这样一件事,小林有些疑惑不解。近几日,小林陪着宝宝玩耍,没曾想宝宝突然扶着旁边的柜子站了起来。

婆婆看到这一幕,难免欣喜不已,觉得自家的宝宝可以不会爬,直接就会走了,真是很了不起。

小林却不以为然,常听人们说起孩子如果先学会走,明显就是不聪明的表现。真是如此吗?

其实不然,宝宝的智力发育同先会爬还是先会走,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聪不聪明都是取决于先天的基因。

宝宝的发育顺序,父母要早做了解

1)坐

孩子一般会在三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坐立了。

此时父母可以试着扶着宝宝的腰部,让宝宝慢慢地适应这样的状态,或是选择在仰卧的时拉动宝宝的双手,锻炼坐立的能力。

父母想要宝宝坐起来,不宜操之过急,一定要循序渐进。

一开始宝宝只能弓背而坐,到了六七个月时,大部分的宝宝就都可以直起腰坐立了。直到八个月,坐姿就会自如许多。

2)爬

爬行可能需要的时间更长,一般都需要父母在旁边正确的引导。

1~3个月时,父母可以试着用一些物品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做俯卧抬头的练习。宝宝四五个月时,基本可以利用双肘支撑于床面了。

宝宝利用腹部爬行的时间大概在六七个月大时。父母要引导宝宝进行不同方向的运动,这样反复的训练,在8~9个月时,宝宝基本就能实现利用四肢爬行运动了。

3)站

由于爬行运动,宝宝的四肢能力也强化了许多,7~8月时就可以借助物体手扶站立了。

不仅如此,到9个月大的时候,手部的抓握力更强,宝宝抓着父母的衣物也可以完成站立动作。

宝宝依靠身边的事物进行的站立的训练,是需要耐心和时间的。一般经过大概一到两个月的练习,宝宝就学会独立站立了。

4)走

刚开始学走路的时候,宝宝都会扶着身边的一些物体进行。比如像是沙发、床边、墙壁等都是宝宝的“好帮手”,可以借助这些物体来维持身体的平衡。

其实在保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父母大可不必去伸手帮忙。

学习走路本就是宝宝要掌握的一项技能,慢慢地摸索着向前进行,大概在1~2岁的时候,宝宝就可以独立行走了。

宝宝学习行走之前,最好还是要先学爬行

1)提倡先爬后走

虽然没有科学依据证明,但是一般情况下还是提倡宝宝先学习爬行,再学习行走。经常爬行的宝宝更有利于大脑的发展。

2)先爬后走的好处

宝宝在爬行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锻炼四肢协调能力,对未来手脚的细节活动有很大的帮助。

爬行可以增强腿部的肌肉的力量,对于日后的行走训练非常有益。

爬和走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先爬还是先走有差别

1)认知能力

宝宝没有经历过爬行,直接进行站立行走,就会错过独立认知的过程。虽然说宝宝在这个年龄段不会缺乏父母的照顾,但是心理发展也是很重要的。

宝宝要加强自我的认识意识,需要利用位置的移动去感知周边的空间变化,这就是爬行开始的第一步。

2)身体状态

人体的形体结构其实是不利于直立行走的,宝宝从小拥有足够的爬行时间,长大之后会有更好的身体形态。

父母要为宝宝提供安全的活动空间和正确的引导。如果爬行时只是利用肚子前行,不利于四肢的锻炼。

3)平衡能力

宝宝跳过爬行直接行走,不利于训练平衡能力。宝宝学会行走,需要花时间进行爬行训练,这样可以很好地开发宝宝的大脑神经系统。

宝宝通过不断地爬行,前庭觉的发展也会更加迅速。父母要尽量多地对宝宝进行爬行训练,这样平衡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宝宝不会爬行就学会了走路,父母其实不用过分担忧,这与智商发育没有必然联系。

此时父母需要仔细地观察宝宝行走的姿势和动作,没有异常情况出现就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