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插队纪事⑨ 顺风车

 新用户6525yWoI 2020-08-30

插队纪事⑨

                顺风车                  

吴海波

摄影:易家镜

田塆大队农场离城中的家里约有二十里路,不算远,从农场回家,或者从家中去农场,我们没有坐过公共汽车。当时手头无钱,谁去做那个奢侈梦?再说我们有的是时间,不象现在时间就是金钱,也犯不上去花钱坐车赶忙。不过穷有穷的活法,我们同样在路上,只是方式多一些罢了。 

图片选自网络

最初在路上是步行,年纪轻轻的,走几步路也没什么。在农场一般是头天晚上请好假,第二天大早往城里走,中午就可以赶上家中的中饭。步行途中打打闹闹,唱着叫着,沿途观赏田野风光,尤其是油菜花开的时 候最好看,一片片金黄,空气里都有一股淡淡的香。赶季的放蜂人,将蜂箱摆放在花丛中,一排一排,蜜蜂嗡嗡唱着、舞着。到早、晚稻快收割季节,风一吹,公路两旁稻田稻浪一浪赶一浪。河西蒿桥当时是棉产区,棉花采摘时节一片白,天上的云朵地上的白棉花,互为辉映,摘棉人在棉田中远远看去象一个个小蚂蚁黑点。 

图片选自网络    

沿途不光有风景,有时还有想不到的小惊喜。一次在河西蒿桥公路上意外碰到了小学同桌的她,她也下放在我们同一个乡镇。小学时她曾送我两个小本子,并教我巧妙回答当时女生们不友好的口头禅,我现在还记得这句话:牛忙(流氓)拖拉机不忙。后来她读初中时因病休学一年,我们不同屇,见面就少了。此时邂逅真有几分惊喜,虽交谈不长,心情很爽。晚上在农场宿舍柴油灯下按照小靳庄农民诗歌样子,写了一首打油诗记入了我的诗歌创作汇编。具体写了什么,现在已经忘了,但那本创作汇编册还在,找一找是找得到的。打那以后,我就记住了那个叫蒿桥和遍地盛开棉花的地方。后来,听说同桌的她嫁到很远的地方去了,那次邂逅也成了美丽的回忆。现在只能独自唱着高晓松的《同桌的你》:谁把你的头发盘起?谁给你作了嫁衣?

同桌的她  图片选自网络     

沿途看风景虽美,汽车、拖拉机从身边驶过扬起的灰尘不好受。当时公路是沙子路,容易扬尘,我们便察看风向,在上风行走减少扬尘侵蚀。这种走法就不能执行交通规则的行人靠右,此时风向规则比交通规则更实用,况且又不是行进在闹市之中,就没有那么严格了。冬天行走在公路上,脚下热脸上冷,风刮得脸上生疼也没有办法,脸上生疼毕竟比不过思亲心切和家的温暖。   

图片选自网络  

 后来,在路上我们坐拖拉机就比较多了,尤其是手扶拖拉机有点象我们交通工具的“标配"。那时还是人民公社,各生产大队集体大都有手扶拖拉机,运送物资或者接送人员。田塆大队农场也有一台手扶拖拉机,每次去城里拉化肥、农资,我们就随车而行搭便车。如果田塆大队农场手扶拖拉机不去城里,在公路上我们遇到同向而行的手扶拖拉机,先是招招手请求捎一下,如果停下来我们就给驾驶员发根烟,然后上车。遇上不愿停车的驾驶员,我们就大步一跳一屁股坐上了手扶拖拉机后厢,手扶拖拉机很矮容易跳上去。不管是停车的驾驶员还是不停车的驾驶员,感觉他们都不坏,没有出现恶语相加和发生斗殴的情况,也许是那时人们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也许是同情知青在农村的生活不易,或许也还有不去招惹知青的心理。当时知青爱打架的名声很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