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秀美的莲峰山下、拙朴的白鹤岭古道边,隐匿了这样一座流转了数百年光阴的村庄——叶厝。明清时期的茶盐古道或许还清晰地记录着它的商贸繁荣。 只是不知何时起,繁花似锦的官道变成了青草离离的荒道,它便悄悄隐匿于历史长河中,从此不问世间过往。 村庄肇基于宋朝初年,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也许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安静从容,数百年后的叶厝似乎并没有多大改变,只是岁月的风霜终究使它显得有些疲惫不堪。 残喘的木屋,凌乱的屋瓦,倾斜的石壁,足以说明数百年的世事沧桑。就连不经意路过的一棵古树、一株老藤、一段残壁、一眼深井,都可能藏有一段说不完的故事。 村内建筑风格多样,既有闽东北山地传统建筑典型的特点,又揉进了徽派建筑的元素。风火墙上,有翘角马头墙、风帽形虾蛄墙、金字形墙、阶梯式墙, 似鹤似云 ,错落有致,自然流畅,其外观纯朴,不求奢华。 其民居内部多为一进厅或二进厅,上下廊结构,或前、或前后皆有天井,两层结构。房子装饰有繁有简,主要体现在房子的屋脊、壁面、门窗、斗拱等,装饰符号有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和压条、彩绘等。 题材上或吉祥纹样、神话教化、诗词楹联等。从中可窥探建宅主人经济条件和审美意趣。 村正中间的叶氏祠堂,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2015年元月重修。大厅内第一联为“龙盘玉石一滴甘泉涌长流,虎啸金墩万木林阴茂紫香“,祠堂内还悬挂时任福建巡抚兼台湾提督和学政的丁日昌代表朝廷,授予其祖上叶鸿英(光绪丙子科举人 1876年)“文魁” 牌匾。 除了清光绪年间,曾出过举人外,叶家先祖中,曾有“六品官儒林郎的叶长森”;五品官武德骑尉的叶志辉;五品官太学生叶长鸿;福宁镇连罗右营五品营官的叶开镒等等。这些无不反映了叶厝村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儒学文化教育的民俗风气。 正是因为叶厝村是宁德明清,乃至民国初期重要的古官道必经之地,与外界的联系众多,形成了众多的民俗信仰。 都统伏魔太尉宫、杉洋感应林公忠平王宫、通天圣母宫、大圣宫、关帝庙、观音堂。这些宫庙堂体现了叶厝村人多元的信仰和传统村落礼制。
叶厝百年六楹大屋 尤值一提的是村周边弥足珍贵的摩崖石刻群:明万历年间福建按察使吴之鹏题刻《过白鹤岭二绝》:“一自鸣皋彻紫霄,仙人乘此任逍遥。而今遗迹留登览,谩说扬州跨鹤骄。 振衣崇岭接云霄,一望风涛万顷遥。今日庙廊争献策,几人海外灭天骄。”明万历年间知县高愈谦题刻“海鹤雄观”、明代分巡道徐用检题刻“海阔天空”。 清康熙年间县令汪大润题刻“俯视一切”、清乾隆年间福宁府郡守李拨题刻“沧海一粟”“鹤翥鸾飞”,民国4年福建巡按使许世英题刻“白鹤” 等,这对研究闽东近古代经贸繁荣和没落具有重要的价值。 夕阳西下,又见袅袅炊烟。踏着白鹤岭古官道的青石板路,感触历史在石缝间埋下的足迹。古老的客栈、商铺、民宅在漫长的岁月中,默默叙述着800年的人来人往,世事沧桑,却又静静地厮守着叶厝的一砖一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