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滕延振|​开发许家山石头村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2-04-28




开发许家山石头村




文/滕延振

2008年的某天,单位领导交我一件任务,要对许家山石头村进行全面考证,并要写成《许家山石头村保护与开发策划》初稿,划定核心保护区,要将它打造成我县的又一个旅游景点。
许家山是一个由铜板石建成的村庄。铜板石又称玄武岩,是火山石的一种。
许家山位于镇海——永嘉断裂带东侧。一万九千年前,早侏罗纪时期 ,浙东沿海发生区域性大断裂,滚烫的岩浆从地表斜状喷出,倾向西北,形成火山侵入岩。冷却凝固后,大地上产生了奇特的景观。分布在地表上的玄武岩,以那青灰的颜色,在天蓝地黄的中间,带着一股刚性的质感,裸露于地球的东面,以那似虎类猿的姿势傲视着寂寞的荒原。地表下的岩石或纵或横,似书页般地规整排放,静静地躺在那浅浅的土层中。



花开花落,天地玄黄,时间在一万年一万地过去,天生我材必有用,终于等到了有用的一天。
700年前的某一天,一阵紧张而错乱的脚步声惊醒了石头阵,只见一个青衫儒巾的布衣牵着儿子疾行在山间,他的家在距此不远的东仓上宅,因兵荒马乱,弃家出走。他们漫无目的地行走着,不知何处是归宿。
来到此间,只见古藤挡道,山花牵人,似有留客之意。父子俩登高环视,喟然叹曰:“此处可耕可樵,可灌可汲,更有那铜板岩,是那砌筑之材,此是安居之地,天不绝我也!”据《叶氏宗谱》记载,他们即是南宋末年的叶大卿父子。他们的祖上可上溯到唐代的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叶裕;也上溯到南宋右丞相叶梦鼎。叶氏家族的血管里,流动着几代高贵而忠良的血脉。叶大卿父子是许家山第一批拓荒者,也是挖石叠屋的首创者。
继后,张姓、王姓、胡姓相继来临,共同开发了石头村。


这里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古有一条白峤至长亭的古道从这里经过,据说有狼挡道。这从清代雅士徐镛的诗作中找到了印证。《过许家山》诗曰:“豺狼蹲坦道,僻径绕寒山。无限斜阳色,来添霜叶殷。秋空雕翮健,石蹬马蹄孱。深羡云中客,肩樵任往返。” 描述了当年许家山秋色的萧疏和村民的勤劳。
当我县旅游业更趋发展时,许家山终于从云雾中渐渐地显现出来,一个由石墙、石路、石桥、石巷、石凳等全天然组合的石头村显现在眼前。那高墙低垣、参差不齐的村寨,在清冷的余晖中,显得那么的原始,那么的古朴,那么的质感与厚重。
一到许家山,只见石屋、石墙、石墙弄,连池塘也是石头筑堪的。在山地上用手挖,就会挖出一片片的铜板石,小的可筑墙,大的可作瓦片。古铜色的村落,散发着原始部落的气息,他们利用当地的石头资源,建造民房,建造宗祠。
石头院落多数朝东,东方的太阳暖照着冰冷的石屋。大小不等的石块组合成下宽上窄的石墙,有的为整体石墙,有的上部用土砖筑砌。惊叹古人的高超技艺,在没有水泥石灰等粘合物的情况下,靠的是一双灵巧的双手,将大小不等的石料层层相叠,形成了高墙石屋,庇护着一代又一代鲜活的生命。有的天井中用自然的铜板岩平铺,好似欧亚大陆的版图;原生态的歌声在于野性美,裸露的石墙呈现了原始的美。
当年的宁象古道,用卵石铺筑,路边有一口半月形的水井,终年不盈不涸,甘冽的泉眼,滋养着一村人的生命。
来到这里,你会联想到中世纪古罗马的城堡,古希腊的赫拉神庙、古埃及的金字塔、四川羗族的石塔;你又会觉得这是一处原始部落,仿佛会在一声忽哨过后,一群身着兽皮,手握木棒,脸抹矿砂的部落人簇拥着酋长,从石墙后闪现出来。
走在许家山村石头小巷里,仿佛走进了奇异的阿童木王国。越往村庄的深处走,越如走到了历史的深处。一处叶家太公道地废墟展现在眼前,村民指说,这就是许家山的发祥地。
走进石头小巷,路面如镜,苔痕点墙,那是岁月的遗迹。一座塌顶石屋的墙体,显得高耸孤拔,好似抽象的大型城堡。这是石头书院的遗址,残垣断墙中,曾有琅琅的书声。让人忽然想到,这里不是文化的沙漠,这里曾有文明的绿茵。
叶氏宗谱祖训:“民依于食,故农事最为急务……”遵照古训,村民们主要的事务是拓展生存空间,增加粮食收成,以求温饱。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在这里找到了真实的写照。这里的石头呈不规则的断面,这里的人却与四季一样的刻板方正。
在起伏的台地上,山民们在此艰难地生存着,一层层梯田,寄托着年年的希望;一座座石屋,贮存着岁岁的收成。喝牛把犁,自给自足,主粮为水稻,辅以番薯、花生、土豆等;经济作物有茶叶、葛根等,这就是迷人的田园生活。
他们制作了碾台,这些生活工具,听到人的使唤,将谷物脱粒,加工成特色的食物。如今的石臼石磨石碾盘,静静地休闲在一边,好像与世无争。
村口有一株枫香树,为石头村带来一抹绿色。


远近散落着几个小村:许家、民户田、亦长坪、小庵;还有仙人屋、大水塘、石浪等景点。
仙人屋前,仙人架天桥的故事,有着奇特的想象力;大水塘中,不知挖走了多少担石片,形成了村庄的水口;石浪,似在轻歌曼舞。
建村前,可能没经过风水师的堪舆活动,阳宅村址是在一个动荡的年代,以一种随遇而安的建村方式定居下来的。
这里的村民敦厚善良,祖上避世隐居的故事,世代影响着一方水土。不求仕进,只求安定的农耕习俗,是他们文化的定位。
村民的婚丧喜事、节气习俗基本同于山下。村民祭祖宗,敬鬼神,礼佛法,没有西教传入。
有宗祠一座,内部用木构架,外墙全部用砖砌,屋顶为小青瓦,这在石头村算是额外的礼遇。他们或许认为,祖宗的神灵应该要有特殊对待。有小庙一座,香火颇旺,庙里的神灵,世代听到了祈求平安的声音。他们高举清香,四季奉祀社神与祖宗的神灵,以求风调雨顺。
古道中没有“金钱铺地”等有关求财的图案,却有个“剪刀”图案对着前面的蛇山。从中表露出村民不重钱财,只求平安的民俗心理。
经过考察,2008年我完成了《许家山石头村保护与开发策划》的申报文本初稿,并与同事一道划定了核心保护区;2009年出台《许家山古村保护暂行条例》;2009年6月全国文物普查对许家山古村进行全面文物调查,登记;2009年7月公布许家山石碾子、大道地为宁海县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7月3日

2022年4月修改

作者简介

滕延振

滕延振,笔名泰山月,古道等。浙江宁海文物办退休。国家文物博物副研究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文博学会会员、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学会会员、宁海民间文艺家学会顾问、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发表国家、省级论文多篇,专著多部。也兼写小说、剧本、小品等文艺作品,并获市、县奖。

□编辑:木子叶寒
□图片:徐培良、李恒迁、徐剑中等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