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二麻一汤,提纲注解与医案三条

 铁毛l 2020-08-30

桂二麻一汤,复习提纲

太阳三十一;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在发者,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注解;此条提纲,是申明桂麻各半汤,桂二越一汤之义。

      服桂枝汤后,大汗后而表未解,而脉又洪大者(洪大即脉浮之变文),是表有寒而里有热,此为桂枝越婢汤证,可用桂枝汤如前法,加越婢汤也(仍是桂二越一汤)。若形如疟,日在发者,仍是表寒郁其里热而在发,宜桂二麻一汤。

论;本条提纲,是桂枝汤后的表寒不解,故用加越婢汤发表寒清内热,表寒不解,而又形如疟,日在发者,加麻黄一汤,麻黄发表之凝寒。也就是桂枝汤之后,病不愈而加减变换之方。而后世用方不为变症变方,直接拿来治外感,此比较直接。

    另外一点,有很多老师的《伤寒》注解,认为此条提纲,是错乱之条。

俞长荣;桂二越一汤1外感轻《伤寒论汇要分析》

李某,男,49岁,1963年4月10日初诊,恶寒战粟,发热,热后汗出身凉,日发一次,连续三日,伴见头痛,肢楚,腰疼,咳嗽痰少,食欲不振,二便自调,脉浮紧,舌苔白厚而滑,治宜辛温解表之剂,与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9克,白芍9克,杏仁6克,炙草6克,生姜6克,麻黄4.5克,大枣3枚

药后寒热已除,诸症悉减,现惟心悸少气,昨日起腹中微痛而喜按,大便正常,脉转弦缓。此外邪初解,荣血不足,气滞使然,遂与小建中汤,1剂而安。

论;用麻黄一,发卫闭之寒,开脉浮之紧。麻黄这点剂量,当不会汗出伤阳,为何心悸少气,当是汗出而亡心液,或桂枝汤剂量太小。小建中汤,建中疏木,痛悸俱止。

桂枝二麻黄一汤2类疟案

××,女,12岁。初春感受风寒邪气,头痛发热,家人自购“平热散”,服药后汗出较多,随后发热消退。但第二天发热恶寒如疟疾之发作,上午一次,下午二次。脉浮略数,舌而润。究其原因,属于发汗太过,在表之邪气反而稽留不解,当用桂枝二麻黄一汤小汗之法治疗。

桂枝5克  白芍5克  生姜5克  大枣3枚  麻黄3克  杏仁3克 炙甘草3克

 一剂,药后得微微汗出而解。

论;由于运用麻黄与桂枝的剂量,普遍较小,以至于分不清这就是桂枝二麻黄一汤,用桂麻各半汤也能愈,用桂二越一汤也能愈,表寒不去,反正都是解表,剂量普遍较小,分不清是哪个汤,虽然本案是写的桂二麻一的病例。

吴鞠通;桂二麻一汤3太阳外感

唐,59岁,头痛恶寒,脉紧,言謇,肢冷,舌色淡。太阳中风,虽系季春天气,不得看作春温,早间阴晦雨气甚寒,以桂枝二麻黄一法;

桂枝6钱,杏仁5钱,生姜6片,麻黄3钱,炙草3钱,大枣2枚,

3杯,先服1杯,得微汗,止后服,不汗再服,再不汗,促投其间。

论;温病家,也知道这是伤寒,不是春温。此头痛恶寒,脉紧肢冷,当是麻黄汤证。用桂枝各半汤与桂二麻一汤,也未必不可。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

购书加好友,进群加好友

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