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论政案例1-7

 投沙斋 2020-08-30

本文授权摘自《孔子家语通解》

作者:杨朝明等;导读:文传君

【导读】

即日起我们将连载《孔子家语·正论解》。在形式上,本篇与《家语》其他各篇有所不同,其他一般是通过直接描写孔子与诸侯国君、孔门弟子的对话或者行为表现孔子思想,而本篇大多数章节是先叙述历史事件或人物言行,然后再叙述孔子对这些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评价,以此来表现孔子思想。

本篇各章节几乎都与《左传》等有关记载相通,有些段落还与《论语》、《礼记》、《国语》,《韩诗外传》、《史记·孔子世家》、《孔丛子》、《列女传·母仪传》、《说苑》、《新序·杂事》互为佐证,是《孔子家语》中篇幅最长的篇章之一,共有27段对话,段段独立成意,耐人寻味,于今极有借鉴指导意义,我们分四篇文章刊发,本文为第一篇。

【家语原文1】

孔子在齐,齐侯出田,招虞人以旌(jīng),不进,公使执之。对曰:“昔先君之田也,旌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见皮冠,故不敢进。”乃舍之。孔子闻之曰:“善哉!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韪(wěi)之。”

【白话通解】

孔子在齐国的时候,齐国国君外出打猎,用旌旗召唤虞人前来,虞人没有应召晋见。齐君便派人把他抓了起来。虞人对齐君说:“从前先君打猎的时候,用旌旗召唤大夫,用弓召唤士人,用皮冠召唤虞人。臣下我没有见到皮冠,所以就没敢前来晋见。”齐君于是放了虞人。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好啊!遵守恭敬之道不如遵守职责。君子对此是肯定的。”

【家语原文2】

齐国师伐鲁,季康子使冉求率左师御之,樊迟为右。师不逾沟,樊迟曰:“非不能也,不信子。请三刻而逾之。”如之,众从之。师入齐军,齐军遁。冉有用戈,故能入焉。孔子闻之曰:“义也。”

既战,季孙谓冉有曰:“子之于战,学之乎?性达之乎?”对曰:“学之。”季孙曰:“从事孔子,恶乎学?”冉有曰:“即学之孔子也。夫孔子者,大圣,无不该,文武并用兼通。求也适闻其战法,犹未之详也。”季孙悦。樊迟以告孔子。孔子曰:“季孙于是乎可谓悦人之有能矣。”

【白话通解】

齐国国师率兵攻伐鲁国,季康子派冉求率左军抵御,樊迟率右军。鲁国军队不愿越壕沟迎战。樊迟说:“不是不能够跨越,而是不信任你。请您号令三次后再带头跨越。”季康子听从了樊迟的意见,结果官兵都跟着前进了。鲁国军队攻入齐国军队阵中,齐军不能抵挡,大败而逃。冉有用戈作为武器,所以能攻入齐军阵中。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这是合乎道义的。”

战后,季康子询问冉有:“你对于战法,是通过学习得到的呢,还是天生就会呢?”冉求回答说:“是学习得来的。”季康子又问:“你师从孔子,能够学到什么呢?”冉有回答说:“正是从孔子那里学到战争的道理的。孔子是一位圣人,无所不知,文武兼通。我只是刚好听他讲过战法,了解得还不够详尽。”季康子听了很高兴。樊迟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通过这件事,季康子可称得上喜欢别人的才能了。”

【家语原文3】

南容说、仲孙何忌既除丧,而昭公在外,未之命也。定公即位,乃命之。辞曰:“先臣有遗命焉,曰:‘夫礼,人之干也,非礼则无以立。’嘱家老,使命二臣必事孔子而学礼,以定其位。”公许之。二子学于孔子。孔子曰:“能补过者,君子也。《诗》云:‘君子是则是效。’孟僖子可则效矣。惩己所病,以诲其嗣。《大雅》所谓‘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是类也夫。”

【白话通解】

南容说和仲孙何忌已经为父亲服丧完毕,但鲁昭公正在国外,所以没有诏命二人为卿大夫。定公即位后,便发布诏命。但二人推辞说:“先臣临终有遗命,说:‘礼是做人的根本,不懂礼就无法立身。’嘱咐家臣,让他命我二人一定要师从孔子学礼,以确定自己的地位。”定公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二人于是跟从孔子学习礼。孔子说:“能够弥补自己过失的人,可称为君子。《诗》中说:‘君子是仿效的楷模。’孟僖子是可以仿效的。以自己的过错为借鉴,从而教诲后嗣。《诗·大雅》中所说的‘留给子孙好的计谋,让他们得到安定和别人的敬重’说的就是这类道理吧。”

【家语原文4】

卫孙文子得罪于献公,居戚。公卒,未葬,文子击钟焉。延陵季子适晋,过戚,闻之,曰:“异哉!夫子之在此,犹燕子巢于幕也,惧犹未也,又何乐焉?君又在殡,可乎?”文子于是终身不听琴瑟。

孔子闻之,曰:“季子能以义正人,文子能克己服义,可谓善改矣。”

【白话通解】

卫孙文子因得罪了卫献公,居住在戚邑。卫献公去世,还没有埋葬,文子就敲钟娱乐。延陵季子前往晋国,路过戚地,听说了这件事,对文子说:“真是奇怪啊!先生您在这里,就像是燕子在帐幕上做巢,害怕都来不及,又有什么可以取乐的呢?况且国君的灵柩还停放着,没有安葬,这样做行吗?”文子从此终身不再听琴瑟之音。

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季子能用义匡正别人,文子能克制自己而服从道义,可以称得上是善于改正过失。”

【家语原文5】

孔子览《晋志》,晋赵穿杀灵公,赵盾亡,未及山而还。史书“赵盾弒君”。盾曰:“不然。”史曰:“子为正卿,亡不出境,返不讨贼,非子而谁?”盾曰:“呜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乎!”孔子叹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受恶,惜也,越境乃免。”

【白话通解】

 孔子阅读《晋志》,看到这样的记载:晋国赵穿杀死了晋灵公,赵盾正在逃亡的途中,听到这件事后还没到边境的山就返了回来。太史记载说:“赵盾杀死了国君。”赵盾说:“不是这样。”太史说:“你身为正卿大夫,逃亡没有越出国境,回来又不惩罚凶手,不是你又是谁?”赵盾说:“哎!‘我有着怀恋之情,却给自己带来这忧愁’,说的就是我吧!”孔子感叹地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依据礼法直书而不隐晦。赵宣子,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法度而蒙受恶名。可惜啊,他如果当时越出国境就能避免恶名了。”

【家语原文6】

郑伐陈,入之,使子产献捷于晋。晋人问陈之罪焉,子产对曰:“陈亡周之大德,介恃楚众,冯(píng)陵敝邑,是以有往年之告。未获命,则又有东门之役。当陈隧者,井陻(yīn)、木刊,敝邑大惧。天诱其衷,启弊邑心,知其罪,授首于我,用敢献功。”

晋人曰:“何故侵小?”对曰:“先王之命,惟罪所在,各致其辟。且昔天子一圻(qí),列国一同,自是以衰,周之制也。今大国多数圻矣,若无侵小,何以至焉。”晋人曰:“其辞顺。”

孔子闻之,谓子贡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小子慎哉!”

【白话通解】

郑国攻打陈国,攻入陈国境内,于是派子产向晋国奉献战利品。晋国问陈国有什么罪,子产回答说;“陈国忘记了周朝的大德,一味地依仗楚国人多势众,欺凌我国,所以有往年攻打陈国的请告,然而没有得到贵国的允许,却有了陈国攻打我国东门的战役。陈国军队经过的地方,水井被填塞,树木被砍伐,我国人民非常害怕。幸好上天诱导他们从善,启发了我国攻打陈国的念头。陈国知道自己的罪过,只得接受我们的惩罚,因而我们才敢前来汇报战功,奉献战利品。”

晋人问:“你们为什么侵犯小国?”子产答道:“根据先王的法令,只要有罪过,都可以按照罪过轻重分别加以惩罚。而且,当年天子的领土四边各为一千里,诸侯的领地四边各一百里,依次递减,这是周朝的制度。而现在大国的土地多数都达到了周围各几千里,如果没有侵夺小国,怎么能达到现在的状况呢?”晋人说:“你说的合乎情理。”

孔子听到这件事后,对子贡说:“《志》上有这样的话:‘言语用来表达意愿,文辞使说的话更加完备。’不说话,谁会知道你的意愿?而言语没有文采,就不会传播久远。晋国是霸主,郑国攻入陈国,如果不是善于辞令,就不会取得成功。对此,你要慎重啊!”

【家语原文7】

楚灵王汰侈。右尹子革侍坐,左史倚相趋而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对曰:“夫良史者,记君之过,扬君之善。而此子以润辞为官,不可为良史。”曰:“臣又乃尝闻焉,昔周穆王欲肆其心,将过行天下,使皆有车辙并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昭》,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殁于文宫。臣问其诗焉而弗知,若问远焉,其焉能知。”王曰:“子能乎?”对曰:“能。其诗曰:‘祈昭之愔(yīn)愔乎,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刑民之力,而无有醉饱之心。’”灵王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则固不能胜其情,以及于难。

孔子读其志,曰:“古者有志:‘克己复礼为仁。’信善哉!楚灵王若能如是,岂期辱于乾溪?子革之非左史,所以风也,称诗以谏,顺哉。”

【白话通解】

楚灵王骄纵奢侈。一次右尹子革在旁侍坐,左史倚相快步走过。楚灵王说:“这个人是个好史官,你要好好待他!他能够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样的书。”子革答复说:“所谓的好史官,应该记录君主的过失,彰扬君主的善行。而这个人只是以润饰文辞为官,不能算做是好史官。”又说:“我还曾听说周穆王想放纵他的私欲,准备周游天下,使天下到处都有他走过的车马痕迹。祭公谋父就作了《祈昭》来劝谏周穆王,周穆王因此得以善终于文宫。我曾经向倚相问起这首诗,而他不知道,若再问更远的事情,他哪里会知道呢?”楚灵王说:“那你知道吗?”子革回答说:“知道。这首诗说:‘祈昭之乐和悦安舒,足以昭显德者的声音。想起我们君王的风范,像金玉般纯美。现在却无节制地滥用民力,而没有任何满足。”楚灵王听了,向子革作了揖就走进房内,送上的饭不吃,躺下也不能入睡,过了好几天还是不能克制自己,以至于遇上祸难。

孔子读到这篇记载,说:“古代有这样的记载;‘克制自己而复于礼制,这就是仁。’说得确实好啊,如果楚灵王能这样去做,怎么会有乾溪之辱呢?子革不是左史,所以只能讽谏。这是合乎道义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