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无双的李广,为何难封?

 击水弄潮 2020-08-30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读王勃的《滕王阁序》,每次读至此句,可见其中怅然之气,幽幽而生。

百战名将、匈奴闻之胆丧的飞将军李广,在死后很多年,依然被大家挂到嘴边,时不时拿出来说道说道,表达一下深刻的哀思和同情,这当然不是因为李广多么的宅心仁厚,做出了让大家想起来眼圈就红肿的事儿,而是因为他打了那么多的仗,早该被封侯了,可就是这位在后世诗文中屡屡被高度称颂的飞将军,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等,一生最终没有被封侯。同一时代,李广从弟李蔡两人同出身,同做官,同立战功,且李蔡人品、才能、名声都远不及李广,但李蔡的官名、爵位却在李广之上,他被封为乐安侯,官至丞相。李广的儿子李敢以校尉身份跟着霍去病出征匈奴,“因夺左贤王旗,斩首多”,赐爵关内侯。甚至李广的部属军吏也有不少以军功取侯。偏偏李广自己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尽管军功卓著却一直难以封侯,最后还自杀身亡。

连李广的老弟和儿子都封侯了,而他自己还是个普通的将军,并且死得也还算硬气。于是与之同病相怜的后世们自然愿意拿李广作为素材,来说自己事儿、唱自己的曲、表自己的情。

历史上,还有很多这类被大家伙当作表达自己情绪的人物,比如,那个被刘皇叔几次拜访,都找不到的诸葛先生,在大家锲而不舍的努力下,被无情地神化成妖怪,而且很多人至今依然觉得神化程度还不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后世那些自觉才高八斗的人才做梦都等着皇上和大官,堵着自己的门,为自己牵马坠蹬,一脸恭顺地请自己去指点江山,可是,等了半辈子,也没见这些人来。于是他们就满腹牢骚,又怕弄不好掉了脑袋,只好借人家的酒杯来浇自己胸中之块垒。

纵观李广一生,正是“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汉代鼎盛时期的汉景、武帝时期,也是那些武将们封侯拜相的最好时光,汉武帝怎么会把这么能打的将军冷落了呢?

而按我们的思维定式,冷落有能力、有才干、有战功之人的皇帝,不是残酷无情的暴君,就是颟顸无能的昏君。可惜,在这两个方面,汉武帝好像都做得不太到位。虽然这人有时候也真够残暴的,性子起来的时候,杀人时也不太理智;有时候也昏招连出,时不时被身边的人迷惑,连自己的儿子、当朝的太子被人诬陷,他也不明查,被人当猴耍,结果太子被逼得谋篡造反而丢了性命。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太子很可能真的存在谋逆的事实,就当时的制度来说,死得并不冤枉。

但客观地讲,在大部分时间里,特别是在关键时刻,汉武帝还是比较聪明睿知的,在有生之年,也取得很多后世皇帝们铆足了劲也没有达到的人生业绩,连我们这个民族的族号“汉”,基本也是在他的手上整下来的。

特别是在打仗方面,汉武帝不拘一格地“内举不避亲”,让自己的小舅子卫青、外甥霍去病,倾尽国家之力,北伐匈奴,把本来一直傲视汉朝的匈奴打得哀叹声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最后远遁欧亚大草原,继续蹂躏西方世界,还成就了一段“上帝之鞭”匈奴王阿提拉横扫欧洲的征战历史。

卫青和霍去病两人出身也极为低下,没有进过正规的军事院校,没有像李广那样,是武将世家,自家的辉煌历史,可以追溯到统兵灭了燕国的秦国名将李信;他们也打小就生活中原,不像李广,从小就生活在无一日安宁的边境,整日在血雨腥风中拼杀磨练。另外,汉武帝凭着自己独到而精准的眼光,还启用了韩安国、桑弘羊等治世能臣,从这些人才的表现来说,怎么看,也都不像一群酒囊饭袋。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李广不封侯找了个比较虚无的理由:命奇(ji)。归命于天,这是太史公给当朝人物作传时规避矛盾的最好方式。

而后世史学家不断找出其他理由,比如,汉武帝没有给李广封侯,是源于李广年轻时做过一次轻佻的事,与皇权结下了梁子,让皇帝感到很不爽。那是七国之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抗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他身先士卒,拔了叛军的帅旗,立下赫赫战功。也许是因为兴奋过头血冲了大脑,或者因为年轻,思路容易短路,李广接受了汉景帝弟弟梁孝王私下里给他授了将军印,这种举动无疑伤害了皇帝的自尊,更触动了皇权的威严和唯一性。

要知道,梁孝王野心,是一心想争得汉家天下的。李广这种不讲“政治”的行为,在皇帝眼里,是铁板钉钉的可耻的叛变行为和见风使舵的政治投机,而这种行为在皇帝眼皮子底下一旦泛滥,不用想,后果将极为严重。从杀鸡儆猴、以儆效尤角度考虑,对有这种恶行的人,也要坚决地予以冷落,如果可能和方便的话,最好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砍掉他的脑袋。后世亦有一个赫赫有名的某大将军,被人评价为“军事满分,政治零分”,让当时领导人最不满的,是有人举报他“里通外国”,大慨也是如此。

当然,汉景帝宅心仁厚,仅仅是没有给李广封赏,实际上是把这件事轻描淡写地抹过去了。毕竟七个诸侯国刚闹腾完,一大摊子事急需解决,北边匈奴还如狼似虎地盯着,因为这点事儿就杀人,有点让人误会到,汉景帝是在非常不厚道地卸磨杀驴,毕竟全国规模的大叛乱已经够丢人,皇帝的脸面实在是丢不起了。

不过,实事求是地讲,从以后皇权与大臣、草民之间的殴斗历史看,这种推测也不算是无中生有、小题大做,残酷的事实表明,任何认为皇帝对已经知道的“二心”行为不当回事儿,或者没感觉,要么是皇帝真的傻,要么是自己真的傻。

但后来,汉景帝很快就给了李广建功立业的机会。那时,匈奴经常来犯边,其杀人放火水平不比后世日本鬼子低。保境安民的重任,就需要有人经常去顶雷。

像李广这种打仗勇猛、身手矫健的,自然很快成为北方战场上一颗拉风而夺目的亮星,说起来,李广能出头还是因为匈奴跑来帮了他大忙。典属国公孙昆邪上书皇帝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皇帝知道,不管这人是否立场坚定,但能揍匈奴是肯定的。即使成为比较出名的将领,李广也依然藏不住那颗澎湃的心,该出的风头一点都不少出。他经常亲自深入敌境,有点特种兵的味道,充分展现出自己杀人职业上的高超技巧和战场上的诡诈本领,特别是射箭方面的业务,绝对不亚于那些弯弓射大雕的草原铁骑。鉴于汉景帝对匈奴的战略是,赶走就好,赶不走,也不能让这帮人抢东西太顺心,李广用处大,皇帝咋好意思还暗中使绊子、下脚镣?

按照汉武帝一贯超拔超擢人才的果敢作风,尽管李广与皇权有过别扭,但汉武帝时期和匈奴打仗,激烈程度是极为空前的,像李广这种敢于战斗、敢于冒险的实战型将领自然是不嫌多。客观地看,汉武帝虽然也不是什么心胸博大的人物,但考虑到残酷战争的需求,也给了李广很多机会去杀人立功。很可惜,李广没有抓住机会,根据对汉武帝在用人方面品性的认识,这绝不是皇帝那里出了幺蛾子,问题应该出在李广自己身上。

汉武帝时期的汉匈之战,与以前不同,是主动进攻,争取全歼,力求灭国的大阵仗,这种战争的形态由一个个大规模的战役组成。一场战役成功地打下来,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每支部队和每位将领都必须统一在一个战斗目标和一个组织系统内。每个战斗单位都要一丝不苟地完成组织系统交派下来的任务和目标,任何单位的行动一旦不到位或者错位,都可能导致整个战役的前功尽弃。在这期间,当然需要登城之勇和拔旗之气,不过,这些英雄行为必须服从于整体战略和目标,为了个人逞能和表现,而放了组织的“鸽子”,这种人就一定被这种波澜壮阔的战争所抛弃。

从李广的一贯表现看,他非常喜欢表现个人英雄主义,这才导致他被汉武帝时期的汉匈战争边缘化了。按照史书记载,尽管李广与将士同甘共苦、弓马骑射的业务能力十分了得,冲锋陷阵的气势气贯如虹,拥有乔峰勇斗辽兵的绝世武功和英雄气概,可是,这对整个集团战役又有多大裨益呢?

他带出的部队,充分体现了他的气质,冲锋时,呼啸而去,散乱而不成章法,看着很入镜,观感极佳,但一旦碰到硬茬子,撤退时,就是一团散沙。这种部队一旦抓住取胜战机,必然是战功赫赫,可一旦失败,也必然是惨败。如果汉武帝把主力部队给他指挥,等于是拿汉朝的国运来赌博,玩好了,大家都好,玩不好,亡国灭种,汉武帝就是再雄武,在自己有绝对实力灭掉匈奴的时候,也不会愿意冒这个险。

后来,汉武帝让李广的孙子李陵帮助主帅李广利押送辎重,攻打匈奴。李陵却不愿意干这种辅助性的工作,而要求所部独立成军,带着5000个弓箭步兵,深入大漠,和匈奴铁骑对拼,表现也极为神勇。只是他忽视了一个小常识,在骑兵的冲击下,步兵再神勇,最终也只能成为一摊摊的肉泥。因为主帅李广利是汉武帝的小舅子,没有及时赶过来救援,这支部队最后还是全军尽没。

按照皇帝的亲戚不是笨蛋、就是坏蛋的民间看法,李广利的心眼也应该是坏透了,在战场上专门祸害英雄的后代、现实的英雄。李陵后来投降,被汉武帝误会,司马迁为李陵求情,却被施以了宫刑,司马迁无疑是伟大的,这给李陵身上平添了更浓厚的悲剧色彩。不过,大家也可以看出来,要是李陵尽心尽责地为李广利押送辎重,配合主力部队作战,自己不但不会死翘翘,也能保证一场大胜仗,更不会导致后来大家一起玩完的下场。祖孙两代逞英豪,不但自己下场凄惨,而且连累司马迁丢了自己的子孙根,真是个人英雄主义害死人呐!

历史学家许倬云对李氏祖孙这种行为也持一种批评态度。这种批评态度并不是反证汉武帝的伟大英明。而是实事求是地说,当大家扎堆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挑头的人承受着巨大压力,为此,除非这个人脑子被注了水,就不会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欺压良善和假公济私。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使出了吃奶的劲和无与伦比的忠诚,还是没有得到自己期望的好处,这时候就要反躬自省了,自己是不是变成了李广。不过,这么说说,是很容易的,现实中,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和愿意做到呢?

作者简介:邹军诚,热爱自由无拘的文字却在爱恨交加中苦苦挣扎的非自由撰稿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