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广[西汉时期名将、民族英雄]

 胡绍仪笔扫千军 2022-06-10 发布于湖南
李广
其他百科词条
西汉时期名将、民族英雄
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
李广(?~前119年),字号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西汉时期名将、民族英雄,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击匈奴有功,授中郎。汉景帝时,授陇西都尉,参与平定七国之乱。历任七郡太守,镇守北疆汉武帝即位,授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带兵攻击匈奴。由于众寡悬殊,负伤被俘,辗转返回长安,出任北平郡守。英勇善战,使得匈奴畏服,称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担任前军将军,参加漠北之战。途中迷失道路,贻误军机,自杀于家中。太史公司马迁评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唐德宗时,名列“武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时,追封怀柔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基本信息
别名
飞将军
所处时代
西汉
出生地
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
相关视频
人物关系
李当户
儿子
李蔡
弟弟
李禹
孙子
李陵
孙子
相关合集
建中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名单
共64个词条6742阅读
陆抗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周勃
西汉开国元勋
吴汉
东汉开国名将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十大名将
共10个词条1.2w阅读
岳飞
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
韩信
西汉开国功臣
李靖
隋唐时期军事家
查看更多
大事件
公元前166年
授中郎
公元前166年从击匈奴有功,授中郎。汉景帝时,授陇西都尉,参与平定七国之乱。
公元前141年
出任卫尉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驾崩,汉武帝即位。左右近臣都认为李广是名将,于是李广由上郡太守调任未央宫禁卫军长官。
2
公元前129年
带兵攻击匈奴
公元前129年任骁骑将军,带兵攻击匈奴。由于众寡悬殊,负伤被俘,辗转返回长安,出任右北平郡守。
3
公元前119年
参加漠北之战
公元前119年担任前军将军,参加漠北之战。
4
公元前119年
拔刀自刎
公元前119年作战时因迷失道路,不堪受辱,拔刀自刎。
5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948次播放03:57
名将李广,一生仕途坎坷,背后深意值得探究
李广是陇西成纪人,他的先祖李信是秦朝名将,曾率军击败燕太子丹。李广老家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
平叛守边
公元前166年(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斩杀匈奴首级很多,被任为汉中郎。李广曾经数次随从皇帝狩猎,格杀猛兽,汉文帝说:“可惜呀,你没遇到时机,假如让你生在高祖帝代,封个万户侯不在话下!”
汉景帝即位后,李广任陇西都尉,又改任骑郎将。
吴楚七国之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叛军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但因梁王刘武授给他将军印,还师后,朝廷没有给予封赏。李广调为上谷太守,天天与匈奴交战。典属国公孙昆邪哭着对汉景帝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负,屡次与敌虏肉搏,恐怕会失去他。”于是朝廷调李广为上郡太守。后来历任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都因奋力作战而出名。
李广
巧对匈奴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汉景帝派亲近的宦官跟随李广整训士兵,抗击匈奴。一次,这位宦官带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与他们交战。那三个人转身射箭,伤了宦官,那几十名骑兵也被射杀将尽。宦官跑到李广跟前,李广说:“这一定是射雕的人。”李广于是带一百名骑兵,急追这三个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行走,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骑兵散开,从左右两面包抄,并亲自射击那三人,结果射死二人,活捉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雕的人。待捆绑好俘虏上马,望见匈奴有数千骑兵。他们看见李广,以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吃一惊,上山布阵。李广的一百骑兵也非常恐慌,想奔驰转回。
李广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现在以一百骑兵这样逃跑,匈奴一追赶射击马上就全完了。现在我们若留下,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为大军来诱敌,必然不敢来袭击我们。”李广命令骑兵说:“前进!”进到约离匈奴阵地二里许停了下来,又下令说:“都下马解鞍!”他的骑兵说:“敌人多而且离得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走,现在都解鞍就表示不走,可以使敌人更加坚持认为我们是来诱敌的错误判断。”于是匈奴骑兵就没敢袭击。有个骑白马的匈奴将军出阵监护他的兵卒,李广上马与十几名骑兵奔驰前去射杀了这个匈奴白马将军,然后又返回到他的骑兵中间,解下马鞍,命令士兵把马放开,随便躺卧。这时刚好天黑,匈奴兵始终觉得很奇怪,不敢出击。夜半时,匈奴兵还以为汉军有伏兵在旁边准备夜间袭击他们,而全部撤走了。天亮,李广回到大军驻地。大军不知李广在哪里,所以没有派兵去接应。
出任卫尉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后元三年),汉景帝驾崩,汉武帝即位。左右近臣都认为李广是名将,于是李广由上郡太守调任未央宫禁卫军长官,程不识也来任长乐宫禁卫军长官。
程不识和李广从前都任边郡太守并兼管军队驻防,到出兵攻打匈奴的时侯,李广行军无严格队列、阵势,靠近水草丰盛的地方驻扎军队,停宿的地方人人都感到便利,晚上也不打更自卫,幕府简化各种文书簿册,但他远远地布置了哨兵,所以不曾遭到过危险。程不识对队伍编制、行军队列驻营阵势要求很严格,夜里打更,文书军吏处理考绩等公文簿册毫不含糊,甚至通宵达旦,军队得不到休息,但也不曾遇到危险。
程不识说:“李广治军简便易行,然而敌人如果突然进犯,他就无法阻挡了。而他的士卒倒也安逸快乐,都甘心为他拼命。我的军队虽军务繁忙,但敌人也不敢侵犯我。”那时,李广、程不识都是汉朝边郡名将,但匈奴害怕李广的谋略,士兵也大多愿跟随李广,而以跟随程不识为苦。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元光二年),汉武帝听从王恢之言,在马邑伏重兵意图围歼匈奴,李广当时是骁骑将军,属护军将军,但后来匈奴单于察觉到了汉朝的意图就退走了,因此诸路汉军无功而返。
被捕得脱
李广
四年后,李广以卫尉作为将军,从雁门出击匈奴。匈奴兵势众多,击败了李广军,活捉了李广。匈奴单于一直都知道李广的贤明,下令要活捉李广。匈奴的骑兵活捉了李广,把他放置在两匹马的中间的网上,李广躺在网上。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偷偷看到旁边有一个匈奴骑兵骑着是匹好马,李广突然跳上匈奴骑兵的马,驱策着马向南跑了数十里,与所属部下回合,回到塞内。数百名匈奴骑兵追击李广,李广用夺来的匈奴骑兵的弓箭射杀追兵,终于逃脱了。李广回到汉朝,朝廷将李广交给官吏处置。官吏认为李广损失重大,又被敌人活捉,应当斩首,后来李广赎为庶人。
镇守边郡
过了几年,李广和退隐住在蓝田县的前颖阴侯的孙子灌强常到南山中打猎。曾经在一天夜里,李广带着一名骑兵外出,跟别人在田间饮酒。回来到了霸陵亭,霸陵尉喝醉了,呵斥阻止李广。李广的从骑说:“这是前任李将军。”霸陵尉说:“现任将军尚且不能夜间通过,何况是前任的呢!”就让李广住宿在霸陵亭下。不多久,匈奴入侵辽西,杀太守,打败韩将军。韩将军转移到右北平,死了。于是皇帝任命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李广请求霸陵尉与他一起赴任,霸陵尉来到后李广就杀了他,然后上书自行谢罪。李广在右北平郡,匈奴都称呼他为“飞将军”,躲着李广,数年不敢入侵。
苦战无功
李广墓
郎中令石建去世了,于是皇上征召李广接替石建作郎中令。元朔六年,李广又调任为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的军队从定襄郡出击匈奴。各将领多有杀敌俘敌达到标准因功封侯的,而李广的部队没有功劳。
三年后,李广以郎中令的身份率领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发,博望侯张骞率领一万骑兵和李广同行,分两路走。走了大约几百里,匈奴左贤王带领四万骑兵包围李广,李广的士兵都很恐惧,李广就派他的儿子李敢快马冲击敌人。李敢独自带了几十名骑兵飞奔而去,直穿匈奴骑兵的包围圈,抄出敌军的左右两翼而回,报告李广说:“匈奴人容易对付。”士兵才安定下来。李广布成圆形阵势,面向着四外,匈奴猛攻他们,箭下如雨。汉兵死亡的超过一半,汉军的箭也快用完了。李广便命令士兵把弓拉开,不要放箭,李广亲自用大黄弩弓射敌人的副将,射死了几个,匈奴人渐渐松懈。恰巧天色黑了下来,军官士兵都面无人色,可是李广的神气同平常一样,更加精神振奋地指挥军队。军中士兵很佩服他的勇气。
第二天,继续奋力战斗,张骞的军队也到了,匈奴军队才解围而去。汉军疲乏了,不能去追击。这时李广几乎全军覆没,只好收兵回去。按汉朝的法律,张骞耽误了预定的日期,当处死刑,出钱赎罪,降为平民。李广的军功和罪责相当,没有封赏。
后悔杀降
李广曾和星象家王朔私下闲谈说:“自汉朝攻匈奴以来,我没一次不参加,可各部队校尉以下军官,才能还不如中等人,然因攻打匈奴有军功几十人被封侯。我不比别人差,但没有一点功劳用来得到封地,这是什么原因,难道是我的骨相不该封侯吗?还是本命如此呢?”王朔说:“将军回想一下,曾有过悔恨的事吗?”李广说:“我任陇西太守时,羌人反叛,我诱骗他们投降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诈手段一天把他们杀光了。直到今天我最大的悔恨只有这件事。”王朔说:“能使人受祸的事,没有比杀死已投降的人更大的了,这也就是将军不能封侯的原因。”
历任七郡
李广历任七个郡的太守,前后四十多年,得到赏赐立即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兵一起。家裹没有多余财物,一生不谈购买产业的事。李广身材高大,长臂,具有善射箭的天赋,就是子孙和其他人向他学习射箭,也都赶不上他。李广寡言,不与人多说话,和别人在一起住,就在地上画作战阵图,射箭比射的面宽窄,输了罚酒喝。专门以射箭作游戏。带兵行军,遇到断粮缺水时,见了水,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边,士兵不全吃上饭,他不尝一口饭。对待士兵宽厚不苛,士兵因此喜欢替他办事效力。他射箭,看见敌人,不到几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射,一射就要应弦倒地。因此,他带兵作战,多次被敌人围困,连射猛兽,也几次被伤害过。
迷道自尽
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由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由定襄、代郡出击跨大漠远征匈奴本部,李广几次请求随行,汉武帝起初以他年老没有答应,后来经不起李广请求,同意他出任前将军。
汉军出塞后,卫青捉到匈奴兵,知道了单于驻地,就自带精兵追逐单于,而命令李广和右将军队伍合并,从东路出击。东路迂回绕远,而且缺乏水草,势必不能并队行进。
李广就请求说:“我的职务是前将军,大将军却命令我从东路出兵,况且我从少年时就与匈奴作战,至今才得到与匈奴对阵的一次机会,我愿做前锋,先与单于决战。”卫青曾暗中受到汉武帝警告,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让他与单于对阵,恐不能实现俘获单于的愿望。
当时公孙敖刚刚丢掉了侯爵任中将军,随卫青出征,卫青也想让公孙敖跟自己一起与单于对敌,故意把李广调开。李广也知道内情,所以坚决要求卫青改调令,卫青不答应,命令长史写文书发到李广的幕府,对他说:“赶快到右将军部队中去,照文书上写的办。”
李广不向卫青告辞就启程了,心中非常恼怒地前往军部,领兵与赵食其合兵后从东路出发。军队没有向导,有时迷路,结果落在卫青之后,卫青与单于交战,单于逃跑,卫青没能活捉单于只好收兵。卫青南行渡过沙漠,才遇到李广与赵食其的军队。李广谒见大将军后回自己军中。
卫青派长史送给李广干粮和酒,顺便向李广、赵食其询问迷路情况,卫青要给汉武帝上书报告军情。李广没有回答。卫青派长史急令李广幕府人员前去受审对质。李广说:“校尉们无罪,是我迷失道路,我现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到大将军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作战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偏迷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污辱。”于是就拔刀自刎了。李广军中将士都为之痛哭。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李广否,不论老少都为之落泪。
后世子孙
李广死时,他长子李当户、次子李椒都已经过世,仅留下幼子李敢。李敢当时是霍去病的部下,因立有战功被封为关内侯,听说父亲死讯,认为是卫青任意调离李广,因此打伤卫青。卫青隐藏了李敢的打人不法行为,但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却不能接受部属殴打自己舅舅,后来在甘泉宫狩猎时射杀了李敢。
李广的孙子李陵,爱士卒。天子以为李氏世将,李广墓而使将八百骑。尝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无所见虏而还。拜为骑都尉,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屯卫胡。数岁,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李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
李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李陵军。李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绝道,李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其兵尽没,余亡散得归汉者四百余人。单于既得李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
后世唐朝皇帝李渊李世民追认李广、李敢为先祖。
家族成员
关系
人物
备注
儿子
李当户
李广长子,在汉武帝时做过郎官。有一次,韩嫣与汉武帝玩耍时,韩嫣的行为有些放肆,李当户看了很愤怒,上前打跑了韩嫣,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李当户死得比李广早,有一个遗腹子,即李陵。
李椒
李广次子,汉武帝时当过郎官,曾任代郡太守,在李广死之前去世了。
李敢
李广之幼子。元狩四年李广死时,李敢以校尉身份随霍去病击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甚多,被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李广死第二年,广弟李蔡因罪自杀。不久后李敢代李广为郎中令。因怀恨父亲之死而击伤大将军卫青,但卫青没有声张。后李敢至上雍,到甘泉宫狩猎,被骠骑将军霍去病射杀。
孙子
李陵
李当户的遗腹子。年少时任侍中、建章监,后又被任命为骑都尉。天汉二年,领五千步兵进攻匈奴,以此协助李广利的西路作战。在浚稽山遭遇单于三万骑兵主力,李陵率军力克单于。单于不甘失败,又召集左贤王等八万骑兵接连围攻李陵,李陵且战且退,力战八日,由于箭尽粮绝,后无援军,又遭遇军侯管敢的叛变而泄密军情,于是突围失败,投降匈奴。天汉四年汉武帝命令公孙敖迎还李陵,公孙敖没能完成任务,便谎称李陵帮匈奴训练军队。汉武帝大怒,族灭李陵家。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者皆用为耻。元平元年,李陵病逝。
李禹
李敢之子。征和二年的巫蛊之祸,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全家,两位公主以及丞相公孙贺、公孙敖、卫伉等人冤死,李禹也被牵扯其中。
轶事典故
射石搏虎
899次播放01:23
#看动画学成语 | 李广射虎 #儿童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李广射石图
李广出猎,看到草丛中的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张弓而射,一箭射去把整个箭头都射进了石头里。仔细看去,原来是石头,过后再射,就怎么也射不进石头里去了。李广一听说哪儿出现老虎,他就常常要亲自去射杀,居守右北平时一次射虎,恶虎扑伤了李广,李广带伤最终竟也射死了这只虎。
桃李不言
428次播放00:53
《史记》中著名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来说的是这位古代名将
李广英勇善战,历经汉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战功,对部下也很谦虚和蔼。文帝、匈奴单于都很敬佩他,但年纪不大被迫自杀,许多部下及不相识的人都自动为他痛哭,司马迁称赞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寓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人们就会记住他。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真挚,就会深得人心。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日本东京成蹊大学即以此为名。
性格特征
李广为将廉洁,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与士兵同吃同饮。他做了四十多年禄二千石的官,家里没有多少多余的财物,始终不谈购置家产的事,深得官兵爱戴。李广身材高大,臂长如猿,有善射天赋,他的子孙向他人学射箭,但都不及李广。李广不善言辞,与人闲居时亦以射箭来赌酒为乐,一生都以射箭为消遣。李广爱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行军遇到缺水断食之时,见水,见食,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边;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尝饭食。对士兵宽缓不苛,这就使得士兵甘愿为他出死力。李广射杀敌人时,要求自己箭无虚发,所以非在数十步之内不射,常常是箭一离弦,敌人应声而亡。也由此多次被敌人围追,射猛兽时也由于距离太近而几次受伤。李广军中缺乏归化汉朝的匈奴向导和通边情地理晓匈奴语言的边疆汉人向导,导致大军无法在预定时间和地点与各领兵将领之间配合与协调捣巢,最后因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史籍记载
《史记卷一百九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1]
《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2]
后世纪念
追封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前将军北平太守李广”。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李广。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李广亦位列其中。
墓址
6259次播放03:26
行走天水:李广墓,汉飞将军李广随卫青出征匈奴后,究竟因何而死
李广墓
李广墓位于天水市城南石马坪。李广墓建于何时,史无记载。
这座李广墓是衣冠冢墓,墓冢高约2米,周长26米,墓地有高达6米的碑塔一座,塔前有祭亭三间,均为三十年代初建造,垣墙大门额题“飞将佳城”。墓地中央是一高约10米,周长25米左右的半球形坟堆,四周砌以青砖,青草盖顶,庄严肃穆。墓前竖立清乾隆已未年间重建“汉将军李广墓”和蒋中正题“汉将军李广之墓”两块石碑。墓地祭亭门前有两匹汉代石雕骏马,造型粗,风格古朴,但现已磨损残缺,略具形式了,石马坪也因此而得名。
人物评价
史书评价
8102次播放05:35
李广英勇善战爱民如子,为何与封侯无缘?听康震讲解|经典咏流传
493次播放03:53
李广是名副其实的“偶像派”名将,被人评价天下无双!|百家讲坛
100次播放00:59
郦波教授谈《史记》对李广的描述,让他体会到这部史书的细腻笔触
《十七史百将传》:“孙子曰:'形之,敌必从之。’广下马解鞍,而虏疑有伏。又曰:'令素行,与众相得。’广法易简,而士乐为用。又曰:'卒善而养之。’广以杀降而不得封侯。又曰:'不用乡导,不能得地利。’广军亡导而失道是也。”
历代评价
834次播放09:34
李广缺少才能,没有章法,有名将风范却没有大将风采|百家讲坛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6]
司马迁:①“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②“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乡之。”
连环画--飞将军李广
汉文帝:“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公孙昆邪:“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程不识:“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班固:“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出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流涕,彼其中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然三代之将,道家所忌,自广至陵,遂亡其宗,哀哉!”
司马贞:“猿臂善射,实负其能。解鞍却敌,圆阵摧锋。边郡屡守,大军再从。失道见斥,数奇不封。惜哉名将,天下无双!”
吕蒙正:“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
何去非:“昔者,李广之为将军,其材气超绝,汉之边将无出其右者,自汉师之加匈奴,广未尝不任其事。盖以兵居郡者四十余年,以将军出塞者岁相继也,而大小之战七十余。遇以汉武之厚于赏功,自卫、霍之出,克敌而取侯封者数十百人,广之吏士侯者亦且数辈,而广每至于败衄废罪,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以当幕府之责。当时、后世之士,莫不共惜其材,而深哀其不偶也。窃尝究之,以广之能而遂至于此者,由其治军不用纪律,此所以勋烈、爵赏皆所不与,而又继之以死也。”“夫李广、李陵皆山西之英将也,材武善战,能得士死力。然轻暴易敌,可以属人,难以专将。世主者苟能因其材而任之,使奋励气节,霆击鸷搏,则前无坚敌,而功烈可期矣。汉武皆乖其所任,二人者终偾蹶而不济,身辱名败,可不惜哉!”
黄震:“李广每战辄北,因踬终身”。
司马光:“效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
:“十载尊前,放歌起舞,人间酒户诗流。尽期君凌厉,羽翮高秋。世事几如人意,儒冠还负身谋。叹天生李广,才气无双,不得封侯。榆关万里,一去飘然,片云甚处神州。应怅望、家人父子,重见无由。陇水寂寥传恨,淮山宛转供愁。这回休也,燕鸿南北,长隔英游。”
叶适:“李广自用兵,人所不及,世或以常律论之,固非矣。”
陈元靓:“雄气旡敌,亦远斥候。能缚射雕,甞格猛兽。有勇有方,少年讷口。千载庙食,斯为不朽。”
解缙:”暴寇之来,必虑其强。善守勿应,若李广、田豫类此。”[4]
李东阳:”匈奴七十战,战战不得当。一当遂失道,愤激摧肝肠。君恩念数奇,将令抑不扬。白头耻下狱,饮泣横干将。“
黄淳耀:“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太史公叙广得意处,在为上郡以百骑御匈奴数千骑,射杀其将,解鞍纵卧,此固裨将之器也。若夫堂堂固阵,正正之旗,进如风雨,退如山岳,广岂足以乎此哉?淮南王谋反,只惮卫青与汲黯,而不闻及广。太史公以孤愤之故,叙广不出口,而传卫青若不值一钱,然随文读之,广与青之优劣终不掩。”
王夫之:“获誉于士大夫之口,感动于流俗之。”
黄道周:“李广为将,才气无双。世世受射,射无不当。三人与战,中责受伤:杀其二人,擒一以偿。孤军击敌,解鞍其傍。敌疑为诱,转奔而亡。不击刁斗,部伍偏强。凡战可侯,侯则未尝。细推其故,祸在杀降。速道自,天意难量。”
“李广难封”与“卫青幸封”在汉匈作战史上,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大将卫青和霍去病被誉称为“帝国双璧”,他们共同完成了武帝讨伐匈奴的主要战役,基本消灭了匈奴军队的主力,实现了“漠南无王庭”的旷世伟业,同时,也成就了各自的千古英名。但是,以李广为代表的一些将军,一生与匈奴作战,却终生未封侯。唐朝著名诗人王勃曾在《滕王阁序》里写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千百年来,李广成为怀才不遇的典型,而王维更是以一句“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作为这场两千年前的封侯之争的结论。于是,“飞将军”名扬天下,而建立赫赫战功的卫将军却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李广为何难封?而卫青真的只是因幸而封?[5]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唐朝诗人对李广多有赞颂。王昌龄在《出塞》中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其中“飞将”即指“飞将军”李广。《滕王阁序》中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也是为飞将军不能封候而感慨。
卢纶在《塞下曲》中则描写了一个传奇故事:“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故事原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说的是有一次李广见到草丛中的石头,以为是老虎,于是引弓去射,结果发现是块石头,而箭头已经没入石块,再发箭去射,却再也射不进去了。
高适在《燕歌行并序》中写道:“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感慨自己没有遇到像李广一样身先士卒、体恤将士的将军。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描写了一个善射的武将名叫花荣,人称“小李广”。
影视形象
49万次播放01:46
汉武大帝:李广以为石头是猛虎,一箭射穿了坚硬的石头!
年份
电影、电视剧
饰演者
2001年
大汉天子
迟国栋
2004年
汉武大帝
陆树铭
参考资料
[1] 李将军列传_史记 · 人物简介网[引用日期2020-10-15]
[2] 卷五十四·李广苏建传_汉书 · 人物简介网[引用日期2020-10-15]
[3] 李广:性格决定命运的悲剧将军 · 今日头条[引用日期2021-4-2]
[4] 《永乐大典》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21-09-12]
[5] 李广 简历 - 名人简历 · 名人简历[引用日期2021-12-28]
展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