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内辨证有短腿,现代药理多弊端

 realman999 2020-08-30


刘欢欢:

西医诊断中的血常规红细胞偏低对于我们临床用药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耕铭:

红细胞类似于我们中医的“营气”,白细胞类似于我们中医的“卫气”。先说白细胞,白细胞低可以考虑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也就是“正气不足”。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经常容易感冒,血常规中的白细胞很低,而其他常规体检没有出现异常的,我们做医生的不能大意。很多早期胸腺瘤患者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并且时常还会伴有头部空痛的表现。即便当时的西医诊断没有大碍,我们中医也要有所警惕,更要四诊合参,彻底探察患者的病理状态。因为胸腺瘤、淋巴瘤等涉及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的潜隐性疾患所隐寓的六经传变非常复杂,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一开始就从体质入手截断病程的演变,等到西医具体检查出来,那就为时已晚了。

另外还要注意,有的人会出现特别是足少阳胆经循行附近的异常疼痛,大多集中在环跳、秩边、腰胯附近,我们也不要掉以轻心,以为是单纯的神经压迫问题。因为我的癌症患者中有几位在被具体查出来之前出现过胆经附近的异常疼痛,实际上这是癌细胞扩散的征兆。之前的伏邪也谈过,三阳伏邪以少阳为枢,此时在少阳经出现异常是伏邪成巢入络的前趋表现,这也是人体的一种暗示信号,我们应予以重视。

至于红细胞,它本身涉及的就是中医“阴成形”的问题。大部分肿瘤患者晚期都会出现低蛋白血症,红细胞也很低,因为此时患者大都脾阳不足、胃气不生,无法实现正常状态下的“阳化气,阴成形”的运转。这时候补药不要太多,患者本身虚不受补,还是那句话,“中药无补药,补药不中药”。况且这个时候患者的身体里同时具存两个彼此拉锯交争的“生命体”,我们从根本上着眼的是患者中土之阳的恢复与运转,脾胃不亡,人就有发越正气以驱邪、煦养形窍而不息之可能。内藤希哲亦有云:“以其脾胃强,血、气、津、液盛,能送其药气也。若脾胃虚,血、气、津、液不盛者,虽用之而不能送之到于病处,反为药所困。”运用补药还是首当考虑在扶阳气、保胃气的基础上进行,就像《内经》里强调的是“阳化气,阴成形”而非“阴成形,阳化气”,一定是“阳主阴从”

刘欢欢:

可是诸如玉屏风散证,不就是患者经常容易感冒,并且也没有什么异常的病理现象,算是体质素虚吧,我们不也经常用来补中益气固表吗?

耕铭:

这就是我们传统中医内科辨证的弊端,也是脏腑经络辨证的短腿。早期胸腺瘤的患者如果服用玉屏风散,可能会加快肿瘤恶化的趋势。因为黄芪这味药补气的方向性与专一性很差,有极端性。用好了会扶正固表以驱邪,用不好反倒会壅遏三焦以养邪恋邪。由于它的不可控性,喜用黄芪的李东垣都会配以防风这类具有“监视纠偏”作用的药物来制约它一味滥补的“盲目性”。

诸如胸腺、甲状腺、部分脏壁胸膜、心包、乳腺等这些形态结构实际上都归属于中医的“心系”,而“心系”又直接归属于厥阴心包,与少阳三焦互为表里与中见,都可以并到人体的大“三焦”中。

为什么《伤寒论》中没用黄芪?怕的就是在慢性痼疾和急性期发作中犯实实虚虚的毛病。就比如假使这个人素来容易感冒,我们传统中医会考虑是气虚、表虚,八九不离十都会在方子里加上黄芪。但如果这个人是胸腺瘤早期的患者,照样会表虚容易感冒,常规体检检查不出来,我们还给开黄芪,就有可能导致肿瘤的恶化与加重。癌症的扩散靠“三焦”,在“三焦”这条国道上,黄芪可能“恰如其分”地扮演了旅店与餐馆的角色。

正因为如此,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病几乎都是应用黄芪的“反调”,再加之平素真元挥霍太过,黄芪真的是“用不起”。现代药理上认为黄芪能够升白细胞,这就又是现代药理脱离传统中医辨证的弊端了,具体怎么个“升”法,我们为人体设身处地地考虑过吗?包括病毒性肝炎引起的黄疸和病毒性带状疱疹,在辨不清虚实的情况下断不可盲目补气固表,很有可能会引起误治。扶阳派代表人物吴佩衡的处方风格也充分彰显了仲景的立法,他的处方中补气药极少应用,因嫌其掣肘。他认为,正治之方绝勿夹杂其他药品,加入补剂则闭门留寇,必致传经变证,渐转危笃费治。吴氏的经验教训值得参考。

娄绍昆老师的《中医人生》这部书我曾向你推荐过,它对于我的启蒙无异于中医探索历程中的“文艺复兴”。这部书里有一章专门论述过他治疗痹证的经验。我发现娄老师一开始同样也不会用黄芪这些补气固表的药,在后期治疗的时候,他才会考虑选用黄芪。

这里还有一个误治的案例供你参考。曾经有一个学生,假期诊治了一名蛇盘疮患者,方子和病案发给我一瞧,我说你是不是给治坏了啊?他说你怎么知道的?这不明摆着嘛,40g 黄芪,治不坏才怪呢!即便是阳虚导致的虚性炎症,你给用上黄芪也容易出事,在《金匮要略》里,急性病初期也未曾见过黄芪的影子。当然的确有单味黄芪治疗带状疱疹成功的例子,但那是纯粹表虚引起的,这与《金匮要略》黄疸篇里治疗表虚黄疸的桂枝加黄芪汤一个道理,你不辨证就用的话那些临床有效率就都是胡扯。某些院校和研究所做的实验也是只允许有阳性结果,而不能有阴性结果,换言之,做的实验只允许成功,不允许失败,这不是明摆着不负责任吗?现实是我们临床上远非如此简单,患者摆在这儿,一切都得老老实实从头来过,容不得丝毫生搬硬套。


本文摘自《伤寒耕读录·贰》


……以下是广告时间……
本文摘自《伤寒耕读录·贰》,作者:张耕铭。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