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分析:伊藤美诚的球,有多难模仿?

 全言yyy 2020-08-30

为应对伊藤美诚这种横拍正手反胶、反手生胶选手的威胁,国乒组织了许多类似她打法的运动员来给全队进行陪练,其中就包括木子、孙铭阳、张瑞等人。

陪练毕竟不同于本尊,就技术特色等方面来说,这3位中国生胶女将与伊藤美诚之间还是有不小的差异,这也使得她们的陪练效果非常有限——那么问题就来了:伊藤美诚的球到底有多难模仿呢?

下面就让本文来全面剖析一遍吧!

一、中日两队技术理念差异太大

众所周知,中国乒坛向来都是以正手打天下,非常注重对正手杀伤力的训练,但凡是横拍正手反胶、反手颗粒(生胶、长胶)的运动员大多从小被灌输这种“正手利”的理念,这样使得木子等人的球看起来比伊藤美诚显得更稳重、全面,但稍欠变化

而反观日本乒坛,由于没有举国体制的超大训练量保障,所以运动员的成长呈现出“散养”的状态;同时她们明白与中国队打阵地战没有太大希望,所以会更依赖出奇制胜的办法,侧重于用反手颗粒面的变化与速度来直接得分、或者为正手赢得战机

通过对比上面两图中木子(国乒这边目前成绩最好的生胶打法选手,世乒赛单打铜牌获得者)与伊藤美诚习惯性击球套路,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二人虽然使用的胶皮类型一样,但打出来的风格却完全不同

除此之外,受近二十多年上旋球时代理论影响,国乒选手的正手进攻弧圈味道比较重,而日本乒坛在这段时间里停滞不前,反而导致伊藤美诚等人的正手弧圈意识不足、更注重老一套的击打快攻,这些差异是从小就养成的习惯,现在想改也非常难: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伊藤美诚的其他技术好模仿,但发球却是极难复制的——在此前的比赛中,伊藤美诚的发球给国乒选手的压力实在太大,可以说如果能破这一环的话就成功一半了

问题是发球是所有技术中最个性化的一个环节,同为发球大师,瓦尔德内尔、刘国梁、马琳就千差万别。且不说木子、孙铭阳、张瑞等人的发球能力原本就相对更差,就算发得好,她们也很难与伊藤美诚接近,这确实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二、运动员自信心与大赛经验也不一样

伊藤美诚虽然年仅20岁不到,但却已经在2016年参加了里约奥运会并获得奖牌,此后又一直处于日本队主力的位置;而国乒这边的3位选手无一人跻身过队内前五的位置,个人世界排名更是与伊藤美诚相差不少

可别小看成绩与排名的差异,一个运动员自信心从何而来?还不就是来自这些地方?更重要的是,每位选手的大赛经验也是需要真刀真枪的比赛锻炼出来,伊藤美诚在这一块的优势比我们的许多主力选手还要大,更何况是极少、甚至是从未参加过世界大赛的人呢?

三、特制胶皮难模仿

回顾日本乒乓球队历史上的崛起,离不开的一点就是对器材的研究——上世纪初,日本人率先发明直握球拍;50年代,日本人又创造了海绵套胶,随后推进整个乒乓球运动进入了弧圈球的时代。

在伊藤美诚的崛起过程中,日本器材商一直都在为她研究全新的球拍、套胶配置,尤其是她自己目前反手的特制生胶,据说更是全球仅有、与市场版差别比较大,这也使得国乒的相关研究也有所落后,同时让中国选手对她非常的不适应。

曾经日本人就用自己所发明的海绵套胶打得欧洲人晕头转向,现在看来他们又想故伎重施了。

四、国乒选手孙铭阳与伊藤美诚之差异

在不久前结束的国乒奥运模拟赛中,国乒以陈幸同、顾玉婷、孙铭阳3人所组成的女二团来模仿日本女乒主力阵容,其中孙铭阳所对应的就是伊藤美诚。由此可见,在教练组眼中,孙铭阳是目前队内3位生胶选手中最接近伊藤之人。

从实战情况看,孙铭阳的生胶打法在快攻方面确实味道更足,具备很强的突击性

但所有懂球还是不懂球的朋友其实都能看出,孙铭阳与伊藤美诚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那就是——她俩体型差异太大了!

孙铭阳身体结实,进攻力量感强,但移动速度偏慢。而伊藤美诚身高不过1米5出头,看起来十分娇小,这也使得她的球力量不大,但速度非常快;虽然手短脚短而导致护台面积小,但却在步法上不下风,场上的跑动范围非常大

由此可见,让孙铭阳来模仿伊藤美诚其实不那么的合适,两个人往场上一站,给对手的感觉就很不一样,打起球后的实战效果也有较大差异,所以小孙要想承担起这个陪练任务的话,未来还得多下点苦功夫才行。

综上所述,国乒对伊藤美诚的模仿、研究确实非易事,许多环节都不太好下手。但中国队毕竟人才济济,期待教练组能继续加强对这位强敌的研究,同时更期待我们的运动员们能树立自信心,在赛场上打出自己的风格与特色——

任尔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与其绞尽脑汁去防守对方的进攻,不如主动出击、占得先机,打到自己的套路上再说:进攻永远是最好的防守!祝大家今后都能在与伊藤的较量中取得胜利,莫让这名强敌继续坐大:加油,诸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