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山萸肉敛正气不敛邪气,这一点,不是随便说的,而是张锡纯根据临床经验总结的。原文如下: “至外感之邪不净而出汗者,亦可重用山萸肉以敛之。” “邑进士张日睿之公子,年十八九,因伤寒服表药太过,汗出不止,心中怔忡,脉洪数不实,大便数日未行。为疏方用净萸肉、生山药、生石膏各一两,知母、生龙骨、生牡蛎各六钱,甘草二钱,煎服两剂全愈。” 本则案例,因得了伤寒,解表药用的太过了,导致汗出不止、心中怔忡。并且脉洪数但是不实,大便几天没排,这是太阳之邪传入阳明的表现,有阳明热证,但是又有明显的虚证。张锡纯用白虎汤加上净萸肉、生龙骨、生牡蛎,竟然两剂痊愈! 虽然有外邪没有完全除尽,但是仍然可以用山萸肉敛汗,并且不止这一个案例。这说明山萸肉的特性是敛正气而不敛邪气,可以放心使用。 有人说,白虎汤组成不是生石膏、知母、粳米、甘草吗?和医案不能完全对的上啊? 我们分析一下:方中用净萸肉收敛止汗,生龙骨、生牡蛎助净萸肉收敛固涩,这是张锡纯敛汗的常用配伍;生石膏清阳明气分之热、知母清热养阴,山药顾护胃气,甘草调和诸药,这四味药是仿《伤寒论》中的白虎汤,张锡纯临证中发现,把粳米换成山药,功效更佳! 这一点是张锡纯对经方的发挥,由此也可见其思维之开阔,宗于经典,但是又不拘泥于经典,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这一点,是我最敬佩张锡纯的地方! 中国人其实有个毛病——厚古非今!总觉得古代的更好,现代的比不上古代的。我们毕竟生活在现代,对古代医学的传承,要客观看待,不能盲目崇古,对于糟粕,也要仔细辨别;对于精华,要继承,更应该多加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发扬光大! #医学小科普# #中医# 关注@精诚刘医生 ,了解更多中医科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