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文化上的两次比较

 旧时斜阳 2020-08-31

  

宋代陈师道的《后山诗话》记载:在五代十国时,南唐的皇帝和大臣都擅长诗词,具有文才,他们也常常以此为自豪,而瞧不起北方宋朝的君臣,认为宋人不过是只会耍枪弄棒的粗鲁武夫而已。

 在与宋朝的接触、谈判中,也往往想以口舌之辩难倒对方,以求得外交上的胜利。

 当宋军围困金陵时,南唐派才士徐铉与宋军谈判,目的是想以口舌解围。

作为诗人、书法家,徐铉十岁能作文,不妄游处。与韩熙载齐名,人称"韩徐"。来到北宋时,谈锋甚健。

他见到赵匡胤时,极力夸耀南唐国主李煜的才艺,并说其《秋月》诗(今不传)天下闻名。

宋太祖赵匡胤听后大笑道:“这是寒士的诗,我是不念这样的诗的。”

徐铉仗着自身之才,有些不服气,就请赵匡胤也作一首诗给他看看。

这话有些大胆,一时之间满殿惊惧相视。

唯独赵匡胤丝毫不在意,从容吟出:“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天中万国明”的诗句。

这两句诗,据历史记载,是宋太祖赵匡胤年轻时自秦中归途中,醉卧田间,见到月上中天时所作的诗。

徐铉听完大惊,“殿上称寿”。

后来的宋人陈岩肖评价这两句诗说:“大哉言乎,拨乱反正之心见于此诗矣。”

明代的胡应麟对这两句诗却不以为然,认为这两句诗不过是“俚语偶中律耳,弹压徐鼎臣(铉),自是贵势,非以诗也”。

再后来这诗便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他对宋太祖十分敬佩,便就着这两句,续写了一首诗。“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朗朗浩浩照长夜, 掩尽微微无数星。滔滔宏愿因之起, 挺躯来济苍生灵。恒持此志成永志, 百战问鼎开太平。”

这诗看上去颇显粗俗。但朱元璋崛起于草莽之间,写诗也不讲究遣词造句,所写所用均是直白之言,通俗易懂,但这首续写诗仍是霸气十足。

 同样是帝王,朱元璋这个后辈在疆土上比赵宋大了足足一倍,因此朱元璋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不免带了几分胜利者的味道,“恒持此志成永志, 百战问鼎开太平。”流露朱元璋安世济民之伟大志向,一直被后人叫好。事实上这一直是朱元璋写诗词的风格。

 如朱元璋为吴王时,一次身着便衣,带着贴身侍卫到金陵近郊的般若寺游玩,晚上便到寺里借宿,庙里的和尚见他状貌奇特,英姿勃勃,举手投足间大有王侯之气,连身边随从也威武过人,就仔细询问来历。

 朱元璋不想露出真实身份,就提笔在墙上写了一首《示僧》: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山僧不识英雄主,只管哓哓问姓名。题过之后,朱元璋一行借宿一晚便走了。

日后,朱元璋一统天下,也不知怎么就想起了这首诗,派人去庙里询问,得知听说墙上的诗已经没有了,下旨把和尚抓到京城。

 要杀掉他时问他:“我写的诗哪去了?”

 和尚回答说:“您登基治理天下后,仅仅留下我已去世的师傅的四句诗还在”

 朱元璋问:“什么诗?”

 和尚回答道:“皇上您写下的诗我们不敢留下,留下的话怕鬼怪神灵知道;因此才用法水轻轻洗掉,就是这样还有如毫毛一样的光线射向斗牛星。”

 朱元璋听完高兴的笑了,释放了和尚。

 类似的还有一首《咏菊花》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满身披就黄金甲。

 这是朱元璋所有诗作里面最出名的一首诗。

 提到这首诗,就不能不说一个人——黄巢。

 据张端义《贵耳集》记载:黄巢5岁时,其父与祖父以菊花为题联句。祖父苦思冥想,无以续接,一边的黄巢随口应道:“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

 其父大惊失色,想要教训他一顿。

 祖父忙道:“孙子能诗,但不知轻重,可令其再赋一篇。”

 他应声咏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首诗暴露了黄巢作为年轻人的霸气与骨子里的不安分。

 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黄巢当了皇帝,国号大齐。

 他终于实现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理想,可是长安却经历了一场浩劫。黄巢的部队烧杀抢掠、无所不为。

 黄巢在第一次被小股唐军赶出长安之后杀了个回马枪,重新掌握长安控制权的黄巢对于百姓欢迎唐军切齿痛恨,下令屠城。屠城之后,黄巢的部队失去了粮食来源。在唐军四面合围下,只得“以人为食”,持续了一年多。

 败退出长安后,黄巢一度围困陈州,陈州刺史赵死守不退。黄巢的军队缺粮严重。最后将掳掠到的百姓、战俘、以及战死的士兵尸体,都作为了“军粮”吃了。

 公元883年6月,黄巢起义惨遭失败。在泰山狼虎谷,兵败的黄巢挥剑刎颈自尽。

  与黄巢一样,朱元璋很早就露出了自己霸气,朱元璋三字便暗含一种寓意,“璋”是一种锋利的玉器,朱元璋痛恨元的残暴,因为他的亲人都死在残暴的统治下。姓朱谐音“诛”,故将自己比喻为推翻元的利器。朱元璋”的意思就是诛杀元朝的利器。

 与黄巢毫无原则,乱杀不同,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年纪轻轻便一统天下,开创大明的朱元璋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奠定大明两百年的基础,其王者之气非黄巢可比。

 就说这首诗,在诗味上比黄巢的《不第后赋菊》淡,而杀气更浓。古人说“文如其人”,在生活中却常常出现文与人风格迥异的情况,不过诗如其人倒是基本不会落空。可能因为好诗往往是思绪一瞬间的自然迸发,来不及作假,这首诗写于朱元璋领导起义军跟元军及其他起义群雄作战的时候,此时江南群雄争霸,他的力量最小,可他并没有畏缩,反而生出“要与西风战一场,满身披就黄金甲”。的王者霸气,语调斩截,气势凌厉,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勇气,这样的嚣张跋扈,豪气万千的诗,古往今来,也只有朱元璋写得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