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欲以观其徼是什么意思?

 果果w65k9gp8te 2020-08-31
有欲以观其徼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第1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道德经》中,与“道”“同出而异名”的还有一个字“名”,“名”是分别的结果,其中包括建立概念的过程。“道”与“名”共同生成了这个世界。天地始于无名,万物始于有名。

“无欲以观其妙”就是“无分别”可以看到“道”的玄妙;“有欲以观其徼”就是“有分别”可以看到“道生万物”的边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徼”在《道德经》中就是“道”与“一”之间的那个“界”,就是众妙之门,在《佛经》中就是法界初门。

我们常说的世界,在佛教中用一个“法”字表述。《道德经》中的“道与名”和《佛经》中的“色与名”,都是讲世界起源的,是相通的,这是共法。

《大智度论》偈云:“一切诸法中,但有名与色。若欲如实观,但当观名色。虽痴心多想,分别于异事。更无有一法,出于名色者。”

《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之上说:“若诸大圣分别说一切法门。皆约名色而分别之。无有一法出于名色。当知名色即是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之根本。能生一切法。普摄一切法。即是一切法。”

《道德经》中的道与名,与《佛经》中的色与名,“名”是相同的。“道”与“色”是有区别的。“道”生成的“物理世间”就是“色”。

到此,大家应该大体能够了解“道世间”与“物理世间”的联系与区别。显然,“物理世间”是“道”分别的结果,即世界是由“分别”开始的。

在《佛经》中,说的更理性与清晰:“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无诸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