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端于魏晋南北朝的赠序文,两宋时期为何能获得全方位发展?

 思明居士 2020-08-31

临别赠言对于要好的人之间是必不可少的仪式,古人尤其注重这一点,每当别离,总要写下一些文字,用以赠送对方,或祝福或勉励。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地临别赠言成了人们约定俗成的习惯,后来又发展成为一种风尚,在文人士大夫的推动下,最终赠序成了赠别文学的最为常用的体裁。在分手告别、交游往来等活动中,同僚也好,同窗也罢,受赠者总会得到写有一定文字的赠言,其表达方式有叙事、有议论、有抒情,风格各异,各有所长。

其实,追本溯源,赠序源自古代的饯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作为赠诗的赠序文已初露端倪。进入唐代,受大唐盛世的影响,赠序文更为多见,唐后,宋代又进一步,使得赠序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完全超越了前代的水平。那么,宋代的赠序文具体如何呢?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轨迹去找寻宋代赠序文发展的全貌。

发端于魏晋南北朝的赠序文,两宋时期为何能获得全方位发展?

一、宋代赠序文概况

宋代前后经历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不过总体而言,赠序文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可用繁荣鼎盛来形容,一来赠序文的精品力作层出不穷,二来该文学体裁的诗文流派、文学翘楚很多,风格各有不同,卓然可见。

  • 赠序文审美受到经济影响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大宋王朝后,对五代混乱局面进行全面整治,努力维护社会安定,确保国泰民安。这样,经过数十年发展,经济日渐趋于繁荣,文化上表现为赠序文得到了有序发展。

生活富足后,诗酒唱和多了起来,临别赠言也就在所难免,文人雅士注重文辞,善于用典,并擅长骈文与散文合二为一,其艺术独特性使得这个时期的赠序文的审美特征越发绚丽多彩。杨亿是西昆体的领军人物,其赠序文不同凡响,欧阳修作为唐宋八大家宋代之首曾大为赞赏,称"杨大年每欲作文,则与宾客饮博、投壶、弈棋,语笑喧哗而不妨构思,以小方纸细书,挥翰如飞,文不加点……顷刻之际,成数千言,诚一代文豪也"。

发端于魏晋南北朝的赠序文,两宋时期为何能获得全方位发展?

杨亿遗留下来的赠序文不多,但从仅存的几篇来看,其长篇也好,短篇也罢,都可见辞章瑰丽,却没有斧凿之痕,风格自然。

不仅欧阳修,进士陈在中也对杨亿的赠序文大加褒奖,称其作宗经尚典,称其人博学多才,"君博综文史,详练经术;词彩奋发,学殖坚深。取片玉于昆冈之巅,飘华缨于文石之陛。可以俯拾,未足为难"。

诚然,杨亿赠序文不乏词章流彩上的缺憾,但少了雕饰繁复的流弊,且作为当时赠序文写作的宗主,为人直爽,又有意对后辈加以提携,这样的大家实在堪称士林中的典范之人。

北宋打破了几十年四分五裂的局面,采取尚文轻武之策,文人由此得以安心创作,其文章辞藻明显增多了典丽色彩,丰赡饱满,赠序文的审美所受经济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发端于魏晋南北朝的赠序文,两宋时期为何能获得全方位发展?
  • 文化政策对赠序文的影响

宋太祖对多年的社会纷乱深恶痛绝,掌控大权后,采取严格的右文政策,即"重文轻武"治国策略,一方面广收藏书,奖励献书,此外还要求武臣、士人加强自身修养,多多读书。据司马光《涑水记闻》载,"太祖闻国子监集诸生,甚喜。遣使赐之酒果,曰:'今之武臣,亦当使其读经书,欲其知为治之道也。'"君王看重文教,这样社会上自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如此,宋太祖还对科举进行改革,实行殿试制度,只为广纳贤才而谋。基于此,宋人逐渐强化向学之心,但与此同时军事也逐渐趋于孱弱,为日后遭到外敌入侵埋下了伏笔。

北宋武备松懈,导致军事上信心不足,反映在文人的赠序文中,前代唐朝士人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几乎很难看到,至于边塞赠别、勉励军功等内容愈发鲜见,而代之以审美上的平和与内敛。这可从徐铉《送谢仲宣员外使北藩序》看出,"勉之哉!故人之愿,苍生之望,在此而已。行矣文昌,春风二月,征涂万里,舍游宴之适,就鞍马之劳。征虏亭下,南朝送别之场;临沧观侧,茂弘思洛之所。叙离怀古,宁无情乎?矧(shen)轺车所经,触绪牵思,渡长淮则想清流映月之景,过睢园则思愁云零雪之兴,望巩、洛则伤'麦秀'之诗,指唐、晋则感《大风》之歌"。

由上文可见,因征途万里,即便美好的春风二月,也只好放弃游宴之乐。而车马劳顿,引发离情别绪,离愁一时间刻骨铭心。但即便如此,作者亦保持难得的隐忍,而没有瞬间爆发,就像沉入心底,而后经由心性缓冲以及风景的舒缓,方流露出来,这种感觉,唯有慢读细品,才能对当时的心境发出由衷的感慨。

相比唐人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宋人在重文抑武的政策下,军事上的不自信,让他们内敛了许多,反映在文人的字里行间,其浓烈的情感逐渐归于平和,乃至幽约。

发端于魏晋南北朝的赠序文,两宋时期为何能获得全方位发展?
  • 儒佛道三教对赠序文的影响

对于大唐盛世的衰亡,宋人归咎于唐代儒学的衰退,这在石介的文章《唐鉴序》中有所反映,"唐十八帝,惟武德、贞观、开元、元和百数十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女后乱之于前,奸臣坏之于中,宦官覆之于后……仅能至于三百年,何足言之!"

鉴于此,宋代为铲除五代十国藩政割据混乱之状,力主以儒学规范社会人伦,政治上重用儒臣,以便恢复以往礼乐仁义为本的儒学地位,反映在文化上,就是以儒学为经纬,倡导以文载道的文学意识,撰文要讲究宗经尊韩,让复古之风流行开来。

受此影响,赠序文复古风尚盛行,文章实际功用得到彰显,以文济世功效日益突出。作为复古典范,柳开努力创作古文,以垂教他人。在《送李宪序》一文中,柳开认为,以韩愈为宗,切不可因世道的沉浮而动摇,要在文统及道统上确立其地位,以使古文合乎宗经明道的要求。

诚如今人刘培在《两宋辞赋史》里所言,"宋初儒士不仅要求恢复因干戈扰攘而遭到破坏的纲常秩序,而且他们还希望把这种伦常建立在人的心性本体上,以儒家思想来规范人们的情感"。赠序文作为赠别文学,在复兴儒学的前提下,人伦教化的内容增多,以文载道的文学观点得到进一步高扬。

除了儒学,宋代还极力提倡佛学、道学。因果报应及今生来世是佛学倡导的理念,这种论调有利于收拢人心、稳定社会秩序,尤其是对维护宋代统治很有帮助,故而宋代帝王对佛教的态度是宽松的。

发端于魏晋南北朝的赠序文,两宋时期为何能获得全方位发展?

另外,道教的清静无为思想也有助于宋代的政治策略,这也是宋代帝王优待苏澄隐、陈抟之由,宋真宗甚至下诏在全国多地建设道观。

在此背景下,儒佛道三教联动,不可避免地对文学创作造成影响,反映为文人热衷于从隐,以及道士、僧侣对儒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隐士种放,他在诗作《寄二华隐者》中写道,"我本厌虚名,致身天子庭。不终高尚事,有愧少微星。北阙空追悔,西山羡独醒。秋风旧期约,何日去冥冥"。种放虽对功名利禄感到厌倦,但身处皇廷政治又是如此无可奈何,这反映出他内心的矛盾,即报国为民与惬意生活不相容。不过,在矛盾、愧疚的同时,依然眷恋着隐逸生活,希望生命中的生活意趣能够多一些维持自然本色、保留真我的成分因子。

"吾有幽忧之疾,方且治之,由是放浪于江湖间,博览景物,以求自适。而每爱夏云之奇,秋涛之壮,左沔右睇,而不知厌倦"。这是诗文僧释智圆在其赠序文中所言。他一方面对宋代的诗文改革表示支持,并对儒家的"诗道"及"文道"大为赞赏。他笔法清逸,将方外之士的闲逸之态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对释智圆而言,内心是幽苦的,而夏云、秋涛不啻为妙解。

相对而言,徐铉、田锡等有的对佛、道的清雅闲适心向往之,有的密切同方外人士往来,他们的思维方式及文学风格会不经意间受到影响,这从他们赠序文中所展示出来的清逸风姿看出端倪。

宋代政治倾向于重文,对儒佛道三教给予支持,又提倡文学复古,这样宋文的思路得到拓展,机遇有所增加,反映在赠序文的写作上,就是文风多样,别开生面,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发端于魏晋南北朝的赠序文,两宋时期为何能获得全方位发展?

二、宋代赠序文创作的繁盛与衰落

由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蓬勃发展,北宋中后期的赠序文创作精彩绝伦,无论作家人数、作品数量及质量都处于上乘,且作品内容及其艺术性都得到了拓展和升华。

1125年,"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赵构于慌乱中逃到江南,并建立南宋。虽然国土沦丧,盛世已去,不过经历代文化积累,南宋文苑依然呈现出繁盛景象,并在理学影响下,风格超然独特。

然而"青山挡不住,毕竟东流去",南宋后期走向灭亡已成定局,于是这一时期的赠序文充满了亡国之音的悲调,其创作也就呈衰微之势,字里行间末世意味尽显,尽管个别大家风姿不减,别有意蕴。

发端于魏晋南北朝的赠序文,两宋时期为何能获得全方位发展?
  • 北宋中后期高度繁荣

北宋中后期,赠序文一度表现为诸家并茂的辉煌发展阶段,文人已将这种体裁视为提笔挥毫的常用文体。相对于苏瞬卿、苏洵、陈师道等散文大家的赠序文仅遗世两三篇,蔡襄、司马光、王安石、惠洪等存世要多一些。

这些作家整体上学养深厚,自然会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的文学作品,一直以来赞誉不断。李之仪是赠序文写作高手之一,他的作品才情、真情毕现,有着浓厚的个性化风采,文学价值自然不菲,在《送载道人序》中,他写道,"载道人,金陵富家,家破得命术,与常所论者不同,学士大夫多从授其术者,所论不差毫发。奉祖母由庐山涉江州、南广军、芜湖县,久之,凡沿江诸名士待之如朋友,一口称其长,且誉其为人。过太平,予一见知其不凡,已而称誉维至。予所不可智者寿,而晚日可期,固不足问,又无志思以同授者。然心实爱之,眷眷不欲其去。既告别,辄作诗送之,并示其所向所负如此,而汨没于穷荒以老,良可惜也。政和二年二月二十人,姑溪老人。"

对于李之仪的文学作品,吴芾(fei)的评价可谓一语中的,他在《姑溪居士前集序》中云,"颇爱其言思清婉,有晋宋人风味"。

李之仪作为宋代文人,受当时政治及社会环境的影响,难免同方外人士结交,其间,在向道士问道求道过程中,不知不觉双方已成故交,情谊深厚。在这篇赠别载道人的序文中,作者以质朴的文笔着力描写了载道人的高洁品行,在介绍其个人身世背景及具有的独特魅力后,高度赞赏载道人的为人,由是生出相惜之情,也就不忍离别,个中深情十分感人。

据《宋史·文苑传》载,"庐陵欧阳修出,以古文倡,临川王安石、眉山苏轼、南丰曾巩起而和之,宋文日趋于古矣"。的确,正是这些古文旗手的引领,开创了宋代的文学辉煌,大家创作热情高涨,佳作频仍,作品多样,异彩纷呈,使得北宋中后期的赠序文创作呈现出井喷之势,蔚为壮观,宋代赠序文的风貌由此确立。

发端于魏晋南北朝的赠序文,两宋时期为何能获得全方位发展?

南宋由创作不减渐趋转向衰微

靖康之变,彻底粉碎了宋代统治者粉饰的天平梦,当钦宗、徽宗二帝被金人掳走,北宋终于落入历史的星河。

然而逃往南方称帝的赵构却选择偏安一隅,苟且偷生,依赖投降派的议和之策求得颤颤巍巍的安宁与繁荣。

诚然,初期的苟延残喘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战争祸害,社会因此有了一丝生机,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相对安定,此外,宋代政权南迁,也让南北经济文化得到交融,鉴于此,虽然南宋屈辱条约接二连三,土地日益缩小,不过整体而言社会发展依旧,各方面依然在不断进步。

鉴于南宋政治环境的特殊性,有关战与和的争论趋于白热化,文学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渗透,作为赠别文学的赠序文,其所包含的爱国内容也就居多,这期间,抗金名将李纲的赠序文颇具时代色彩。在《送萧建功秀才归临江序》中,他写道,"二公之道,卒光明于今。彼临事而变其所守者,虽偷取宠利,皆湮没而无闻,卒亦何所得哉!生行且仕矣,其亦观二公之所以处己而游世者,以为法乎?若余者,无二公之道学,而有忧患,将何以副生远来勤勉之意耶?"

李纲向来主张抗金,反对议和,故而宦海沉浮,然而难得的是,他至死要求抗击金人,初衷不改,颇有威望。这篇赠序文勉励后辈,希望他们勿要急功近利,好高骛远,而应立足于实际,不断磨砺自己。序文中,李纲以了翁和李先之为例,在勉励后生的同时也在表明心迹,就是无惧于艰险,坚决以抗金报国为己任,表现了一名爱国将领的高尚情操。

发端于魏晋南北朝的赠序文,两宋时期为何能获得全方位发展?

南宋中期陈亮、范成大、陆游等事功派人物,对文章空谈、玄想极为不满,他们要求放眼社会,解决实际问题。这些人不仅学养扎实,才思过人,善于写诗作文,且每每下笔,无不从社稷民生、复兴家国这些现实问题出发,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时代性。

在一篇序文中,陈亮写道,"考古今沿革之交,以推极皇帝王伯之道,而得汉、魏、晋、唐长短之由"。陈亮素有经国志向,然南宋国弱,却又偏安一隅,并且腐朽没落,这就激发了他强烈的报国情怀及爱民之心,故而文中充斥着他的满腔热血。

南宋理学一直把持着思想界,朱熹的理论更是独占鳌头。面对众多理学门派,理学家广收门徒,大肆著书立说,他们还相互开展交流,辩论,从而促使学术与文化迈向繁荣。理学家不仅传播自己的思想,还积极投身文坛,展现出强烈的创作热情和高超的创作技巧。

今人王水照评论道,"他们具有深厚的学养,作品的气势、章法、语言诸方面,明显地接受了欧、苏、曾、王诸家影响而呈现出鲜明的艺术个性"。以朱熹文章为例,其赠序文创作不仅说理严谨,逻辑性强,还具备精巧独到的艺术,意蕴丰富。

到了南宋后期,由于时刻面临着倾覆的危险,散文发展也进入了尾声。尽管朱夏在《答程伯大书》中云"宋之季年,文章败坏极矣",邵长蘅在《钞古文载序》中表示"谓之无文可也",但南宋末期散文还能独树一帜,只是亡国悲音渐浓,末世情怀毕现。

发端于魏晋南北朝的赠序文,两宋时期为何能获得全方位发展?

在南宋最后几十年里,从事赠序文创作的队伍不在少数,不过他们的创作鲜有开创性,还好内容能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和个人命运,是该时期赠序文显著的特征。

南宋一味地对金屈膝求和,只能一步步走向衰亡。尽管最终被蒙古所灭,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当南宋完全失去了统治,也就意味着散文的发展在赵宋时代的终结。清代思想家黄宗義在评论南宋末年的文章时称,"文章之盛,莫盛于亡宋之日"。

国家危亡之际,文人用文字来战斗,字里行间充满着民族斗士的精神力量,他们慷慨悲歌,激越雄壮,书写了南宋末期带有传奇色彩的赠序文。

在南宋末期的文人中,不得不提的是与文天祥有着一样壮举的志士谢枋得,宋亡后,谢枋得选择绝食殉国。在他的文章里,可以读到泣血的爱国情怀,以及对故国的深沉的思念。对此,《四库全书总目·叠山集》给予了这样的评价,"枋得忠孝大节,炳著史册。却聘一书,流传不朽。虽乡塾童孺,皆能诵而习之,而其他文章亦博大昌明,具有法度,不愧有本之言"。诚如此评。

南宋亡国之际,爱国人士振臂高歌,他们的赠序文成了文学绝响,尽管国破家亡,但其赤城的爱国情怀及昂扬的民族斗志,在两宋赠序文中书写了不朽的光辉。

发端于魏晋南北朝的赠序文,两宋时期为何能获得全方位发展?

三、宋代赠序文的艺术特色

赠序文是古人赠言与文学相结合的产物,经过上千年的传承演变,最终形成相对固定且不断自我突破的体例模式。

两宋时期,赠序文发展趋于稳定繁荣,这时期的文学大家层出不穷,精品力作数不胜数,如果将这些赠序文作品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存在如下艺术特色:

  • 骈散结合

因两宋赠序文是继承隋唐及五代而来,尽管散体写作是其主要特点,不过五代时期讲究辞采之风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如杨亿、徐铉等在写作赠序文时,就倾向于骈体书写。以徐铉赠序文为例,其中典雅庄重的词汇比比皆是,"戴仲若轩悬之地,不远风烟;蒲真人鹿迹之乡,依然川域,诛茅筑室,素欲终焉。其所阙者,飞泉而已。尝因暇日,策杖寻幽。爰有道人,指示岩溜。百步之内,一道悬流,其清可鉴,其味如醴,萦崖漱石,涤虑蠲(juan)疴。……轻舟东浮,尽室而去"。

该文句式工整,辞藻绮丽,规规矩矩,对离别之情及受赠者个人魅力着力加以表达和描述,很有气势,骈文意味甚浓。

不过,由于后来古文运动的蓬勃发展,古文家力推散体写作,于是骈体逐渐处于次要位置,形成了骈散结合,散体中穿插骈偶句式的文体特点,这在宋人王禹偁(chen)作品中最为多见,其写作手法大多做到了骈散兼顾。

尽管复古思潮正浓,但骈文发展并没有中断,两宋文人总能以兼收并蓄、包容的心态对待骈体文的写作,语言表达兼顾骈散,使得宋代赠序文的审美艺术具有强烈的意蕴。

欧阳修作为一代文豪,他对古文借鉴、吸收骈体写作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偶丽之文,苟合于理,未必为非,故不是此而非彼也"。合理应用骈文,可对散文起到点缀、衬托的效果,有助于文章出彩,却不至于让文章陷入浮靡之流。

发端于魏晋南北朝的赠序文,两宋时期为何能获得全方位发展?
  • 表达多样化

赠序文发展到宋代,早已不是劝勉、惜别之类的简单之语,而是将议论、抒情、叙事、写景等多种表达方式熔于一炉的综合性文体,表达形式界限模糊,共同促进了文章表达艺术的升华。

在《送陈子东序》一文中,刘克庄写道,"神崖鬼洞,束蕴而进;唐馋宋刻,剜苔疾读。登巘(yan)放鹤,俯湫呼龙",作者回忆往昔岁月,想到有知己相伴,感到平生难以忘怀,当得知好友病逝,在悲痛的同时"尚能言之"。这种表达叙情结合,不拘一格,阐述内容的同时并不轻视对艺术审美的追求。

在宋人赠序文中,行文章法及内容设定往往不加以固定,而是自由谋篇布局,自如运用表达方式,这在穆修《送李秀才归泉南序》中得到明证,"景德四年,与泉州进士李君相识于京师,游处且久……酒酣微悲歌,众坐皆耸惊。去矣丈夫别,安事儿女情"。该增序文风格简直可与"不平则鸣"的韩愈散文相媲美,行文表达注重兼顾和糅合,叙、议、情三者处理得恰到好处而又富于变化,文笔柔和,内容饱满。

发端于魏晋南北朝的赠序文,两宋时期为何能获得全方位发展?
  • 特色化描写

重视描写手法的运用,增强了宋代赠序文的艺术性与丰富性,景物也好,人物也罢,充分对其描写,就能收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赠序文侧重于叙述离情别意、陈述看法、发表感慨,其间适当穿插形象化的描写,就会让人感到自然流畅并扣人心弦。

纵观两宋赠序文,涉及人物描写的不外乎语言、心理、肖像及动作等描写,而写景则包括白描、想象、彩绘等,作家写人绘景,往往能够抓住神髓。

对于散文的书写,一般多以典型化事例来突出人物的形象,但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还是以人物故事充满神韵及独特性为要,而不是以文字数量来取胜。

在《送叶孟我之官宁国序》中,作者写道,"寒月半帘,清风一榻,萧然吊影",短短数语,清冷萧瑟,但一位高洁守志的士人生活状态却跃然纸上。

无独有偶,《送吕秘校序》云,"吕君足下衷虚而学博,气充而内修",同样极精简的一句话,却将内外兼修、温柔敦厚的儒士形象逼真地描画出来,让人对大师的笔法油然而生敬意。

宋代赠序文中,作者在写人记事时,以精湛的艺术手法描绘文学形象,一旦落笔,其才情、辞气都能深入其中,文学性、艺术性极为强烈。

发端于魏晋南北朝的赠序文,两宋时期为何能获得全方位发展?

结语

宋代是紧承唐朝的一代,除了"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外,宋朝的文化气息并不亚于前代。在重文轻武的宋朝,文化甚而得到了高度发展,这其中自然包括赠序文的创作。

宋代的赠序文明显具有自己的特色,这是受当世的政治环境制约的。因军事上的不自信,宋代的赠序文少了霸气,更多的体现为内敛与隐忍。而宋代儒佛道三教并行,从而使得赠序文的风格趋于多样性。

宋代中后期,赠序文因古文运动的兴起而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到了南宋,尽管统治者苟且偷安,但相对而言,赠序文还是获得了稳定的发展。只是到了晚期,随着南宋的灭亡,宋代赠序文也就走向了终点,但谢枋得、文天祥等民族志士依然唱出了文学绝响,令人钦佩。

宋代赠序文的艺术感强烈,这主要表现为骈散结合、表达多样化以及特色化描写。历史是无情的,宋代早已沉入历史的星河,但宋代文人留下的一篇篇极具价值的赠序文一如其他文学作品一样,流芳百世,流传千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