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卫氏朝鲜”--卫河卫国与馆陶(冠氏邑)

 zqbxi 2020-08-31

卫河,发源于太行山脉,是海河水系的五条主要支流之一。明、清代时被认为其源头是在河南辉县百泉,因该地为春秋时的卫国之地,其入海处又在天津卫,一条河连起两卫,故称“卫河”。在明清之前,该河又称为白沟、永济渠、御河等名称。明清之后称卫河。现在从源头到馆陶县的徐万仓卫河与漳河交汇处称为卫河,馆陶徐万仓往下到德州四女寺段被称为卫运河,然后汇入南运河,至此以“卫”命名的这条河流走完了她的全程。

从上边的文字咱们知道,卫河的名字是得自于卫国,卫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范围大至为今天河北东南部、山东西南部、河南省北部以及安徽省东北角一点点,是个“四战之地”的国家,并且无险可守,这个小国可谓是一个奇葩,国家不大,四周晋、齐、鲁等强国林立,就这样卫国却在夹缝中存活了900多年,要知道唐宋明清这些国家的寿命可也就是二三百年而已,就说周朝八百年,可到了春秋时期还能算是一个完整的国家吗?这个国家还有一个特点,留不住人才,商鞅、吴起、吕不韦、荆轲、聂政这些历史上有名的牛人却在卫国毫无建树,到了别的国家却大放异彩。

说起卫国和馆陶的关系得从冠氏邑说起了。现在掌握的志书上记载的馆陶历史都是这一句“馆陶,春秋属晋国冠氏邑”,冠氏邑在今天的山东省冠县东古城东南一点的位置,其实在属晋国之前再往前说,馆陶这里应该是属于一个叫邢国的国家,这个国家最东边的疆域在聊城附近,南边的疆域在漳河。这个国家被少数民族戎狄所侵犯,疆域越来越小,不得不把国都由原来的邢台迁到现在的聊城附近的夷仪,迁过来后,就被卫国所灭,所以馆陶这一片后来又归了卫国了,后来晋伐卫,把卫打败之后就夺取了这块土地,并在这里建立了冠氏邑(冠氏的来历有两种,一种是有人因制作帽子精美获封冠氏,这一块是他的封地。另一种说法是晋王为表彰某人赐桂冠,以冠为姓,并赐土地)。由于冠氏邑地处晋、齐、卫交界处,位置十分重要。后来齐想攻打晋,向卫国求兵以当侧应,卫国打邯郸西南附近,齐国就选择了的冠氏邑作为进攻点,晋国有多厉害,大家都知道吧,这个国家后来分成了三个,可就这三个国家却能和秦等强国并称为“战国七雄”。所以这一次自然是齐卫两国败了,齐国损失了战车500乘。即便是这样,齐国为显示大国胸怀,就给自己帮忙的卫国分割了一些土地和人口作为补偿。

最后说说朝鲜跟以上这些国家和事情的关系。战国七雄时,卫国在经历了900多年的建国历史之后已经被灭掉了,卫国的宗室后裔流落四方,其中的一支流落到了燕国。燕国在战国时期曾经攻取真番、朝鲜,为它们设置官吏,在边塞修筑防御城堡、关塞。秦国灭掉燕国后,朝鲜就成了辽东郡以外的边界国家。汉高祖时期流落到燕国的卫国宗室后裔一个叫卫满的人带领1000多宗亲跑到朝鲜半岛。在扎下根来之后,等时机成熟推翻了原有的朝鲜王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史称“卫氏朝鲜”。卫氏朝鲜前后存在近90年,于公元前108年被汉武帝所灭。但这些卫国宗亲的后人却在朝鲜生根发芽、繁衍壮大了,可以说,卫国的这些人也算是朝鲜人的祖先之一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