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姜,齐国人,卫定公的夫人。史书记载,她不但是个明事理的女子,还是一个非常仁厚的婆婆。定姜的儿子娶妻后不久病卒,其妻没有生育。守丧三年期满之后,定姜便让媳妇回家去,并且亲自送她到郊外,还赋诗曰:“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
卫定公五年(丁丑,公元前584年),卫定公执政时,十分厌恶卿大夫孙林父的专横,于是孙林父逃奔晋国。于是,晋国国君派郄犨为使者,到卫国请求让孙林父回国,卫定公想要拒绝,但定姜却劝说:“这样不行,孙林父是先王同姓大臣的后代,像晋国那样的大国又为他请求,如果大王您不允许的话,我们可能会亡国的。您虽然讨厌他,但是不会比担负亡国的风险更加厉害吧?大王应该忍耐一下。这样做既使百姓安定又宽恕了同姓的大臣,不也很好吗?”卫定公听从她的劝告,让孙林父回到卫国。定姜此举,得到后人的赞扬,称颂她是一个有远见的女子。
卫定公十二年(甲申,公元前577年),卫定公卒,其侍妾敬姒所生之子衎继承王位,是为卫献公。然而,卫献公在服丧期间举止轻慢,丝毫没有一丝忧伤的神情。定姜见此,于是拒绝饮食,并感叹的说:“老天想要使卫国败亡,一定会先迫害善良的人,这是老天要降祸给卫国啊!为什么不让鱄来主持卫国的社稷啊!”鱄是卫献公的弟弟子鲜,为人十分贤明,定姜曾想立他为卫国的国君,但没有成功。后来,事实也证明了卫献公是个凶暴残虐之人,他后来不但轻慢侮辱嫡母定姜,还将她赶走。
卫献公十八年(壬寅,公元前559年),卫国大夫孙林父发生政变,逐卫献公至齐国,立卫穆公的孙子秋即位,是为卫殇公。卫献公逃到齐国后,还派庙祝向宗庙报告自己的出亡,并且毫无羞耻的说,自己没有罪过。《左传·襄公十四年》中记载了,定姜对于卫献公的逃亡行为,给予十分严厉批判的一段话:“子鲜従公,及竟,公使祝宗告亡,且告无罪。定姜曰:‘无神何告?若有,不可诬也。有罪,若何告无?舍大臣而与小臣谋,一罪也。先君有冢卿以为师保,而蔑之,二罪也。余以巾栉事先君,而暴妾使余,三罪也。告亡而已,无告无罪。’”定姜的这番话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不但列数了卫献公之罪,从中也提及自己受到的虐待。
卫殇公十二年(甲寅,公元前547年),卫大夫宁喜杀卫殇公后,卫献公这才得以回国复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