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顾咏春拳的概念 咏春拳术入门

 等着l70smp782j 2020-08-31

武术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是现代武术的两大发展趋势,这 种趋势在武术中的反映,一方面,是武术的分工越来越细,新学 科不断涌现,使武术的科学研究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 面,武术之间的传统界限正不断地模糊和消失,综合性的武术学 科研究显示了巨大的优势。特别是咏春拳的发展趋势,以及咏春 拳领域新技术、新知识、新的训练方法和训练理论的不断涌现, 咏春拳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咏春拳传统的方法训练理论部分研 究落后于实践的矛盾日益显露出来。作为搏击训练的重要内容 ——咏春拳,迫切需要广泛运用现代竞技运动实践和训练理论的 研究成果来阐明其理论、规律、原则与方法,从而建立咏春拳的 理论技术体系,提高咏春拳的科学化水平,这是现代咏春拳发展 的迫切需要和必然。

针对目前咏春拳在世界传播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在此作 一介绍,目的是让人们认清咏春拳事实以及方向。下面仅概述一 下李小龙所悟的咏春拳以作启示。

一、回顾李小龙参悟咏春拳

(一)探索咏春拳

1957年12月,台港澳国术大赛在台湾举行。李小龙的师 兄,有着“讲手王”之称的黄淳梁参赛。李小龙并没有一同赴 台。而志在夺冠的黄淳梁,在初赛中就败在“台湾腿王”吴明 哲的脚下,黯然回港。

当时,李小龙迫切想知道师兄是怎么输的。在新年过后,香港开始放映此次大赛的纪录片《港澳台国术大赛特辑》。李小龙 一连观看8场后,终于发现其中问题所在:从个人修为上看,吴 明哲拳法不弱,强项是腿功;黄淳梁拳法一流,但身法和步法都 欠缺灵动。从功夫上看,咏春拳只有在近身格斗时才能发挥最大 威力,但对手往往在远距离就凭借飞腿发起进攻,以己之长,攻 敌之短,谁胜谁败,是不言而喻的。

李小龙开始思考,黄淳梁(未做热身)严格遵循中国传统 武术中“站如桩”的要求,站在场上几乎不动。吴明哲则像西 洋拳击手一样,在擂台上不断游走,伺机进攻。这样一来,黄淳 梁不但无法在场上发挥咏春拳近战的优势,且在战略上也极为 被动。

如此,李小龙觉得,咏春拳不利于远距离格斗,此是大师兄 失利的技术原因,但中国传统武术思想对作战方式的制约,才是 根本原因。

于是,李小龙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师傅和师兄弟们,师傅叶 问很欣赏李小龙这种主动思考的精神。在叶问的默许和鼓励下, 李小龙先后向谭师傅学习洪拳,向少林僧人学了罗汉心意拳,向 大哥李忠琛学了西洋剑术,还向日本商人大兵卫师学了柔道等 等,博采各家之长,逐步完善自己的武功路数。

从那时起,在李小龙心中有了一个想法:改进中国的传统武 术,改变其华而不实的风格。他开始思考创新一种全新的拳法。

这个例子告诉所有习练咏春者,不要束缚在别人的模式中, 要注意任一拳术的优缺点,以及修习拳术时注意自身的优缺点, 以搏采众长。

(二)招数如生活

从本质上看,咏春拳是以传统武术为基础,吸取传统武术等 优秀拳术之精华,并以东方哲学为理论基础,形成纯粹以实战为

目的的搏击术。

对于什么是咏春拳呢?这很难用语言或文字彻底让人明白。 与其费力去解释咏春拳“是”什么,还不如反过来证明咏春拳 “不是”什么。相反,我希望练习者能够从形式、姿势、教条中 解放出来。咏春拳对于武术的看法是,站在各种有利的角度,不 受任何约束。换一句话说:咏春拳包罗万象,但不被万象所 包罗。

我们都听到过教师的教训:“武术其实就是生活。”所谓生 活者,是永恒的动作,有节奏而没有固定目标。

打个比方,咏春拳等于是“一只指向月球的手指”,但是, 你千万不要以为手指就是月球,更不要过于注视那手指而忽略了 太空上的美景。那只手指的作用,只是引指“光明”。至于你将 来能够获得多少“太空知识”,那就全靠你自己努力去领悟。这 特别是标指(标月指)的含义。

二、我们认识的咏春拳

事实上,要正确理解咏春拳,我们必须具备整体的辩证的哲 学眼光和头脑,以免坠人非此即彼的似是而非的困惑中去。要知 道,咏春拳既不是单纯的“阴”——仅仅只是一种概念,也不 只是单纯的“阳”一一仅仅只是一种技击术,而应该是阴阳合 一的整体。另外,就像没有“黑夜”、“白昼”即失去存在意义 一样,“无形”、“无式”和“有形”、“有式”乃是辩证统一的 存在。因此,无形和无式绝不意味着没有任何限制、没有任何方 法,或者是缺乏创造性和科学性的不受限制的简单混合。简言 之,无形不等于乱形,无式不等于不讲科学原则的绝对的不受 限制。

真正的咏春拳,是由发展出来的咏春拳的科学整体的武术实 践之道乃人生自我实现之道;是由咏春独创的技击基础而非终

极,是指引习武者不断超越,从“有形”迈向“无形”的那根 “指向月亮的手指”。

练习者要修习咏春拳,不仅要将身体磨炼成凌厉的武器,更 需要用科学知识、正确的思想去武装自己的头脑,如此方能真正 不断地认识自我,以求迈向自我实现之道。

对于今天的中国咏春拳,虽然多年来表面上人人争说咏春 拳,犹如一派“繁荣”景象,但事实上——中国咏春拳目前还 仅处于需要科学启蒙的“蒙昧”阶段而已,这就更需要我们多 加学习,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去加以研究、引导和传播,正本清 源,使之走上正轨。如此,将是中国咏春拳之幸,亦是世界咏春 拳爱好者之幸。

咏春拳是搏击训练的重要内容,是发展运动员竞技运动能力 的重要途径。要建立咏春拳学科体系,必须首先明确咏春拳的概 念,具体的咏春拳创立以及相关原始的概念,参见本书相关内 容,这里以现代咏春拳科学化发展的过程对其重新认识。

我们认为,咏春拳是练习者机体的运动能力,是搏击竞技能 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员为提高搏击的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 异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武技。这包括身体形 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其中运动素质是咏春拳练习者体能的 最重要决定因素,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则是形成咏春拳良好运动 素质的基础。

咏春拳的概念可以表述为:咏春拳是搏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结合专项需要并通过合理负荷的动作练习、技战术(谋略) 训练,改善练习者身体形态,提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的活动 能力,充分发展运动素质,促进搏击成绩提高的训练过程。

咏春拳是研究和揭示武术、搏击术训练规律和基本方法的一 门综合性的搏击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学科。它从整体上系统地研究 和提示武术用于搏击训练全过程的规律,客观地反映出武术用于搏击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要素,从而使咏春拳训练更好地为创造优 异的搏击成绩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