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价值中立态度?不去评价别人价值观,但要讨论别人自我意识

 王明鹏 2020-09-01


任何事情处理都没有唯一标准答案

继续参加巡考服务,由于距离巡考学校不远,因此如何去学校就有了很多选择。

前两天骑电动车过去,今天骑公共自行车出行。于是,下午结束时候回家又有了多种选择,可以继续骑公共自行车,不过当时突然想到可以和大家一起乘坐车子啊,因为顺路,早下车即是。

就这样,原本骑车路途,一念之转,改为坐车回来,又是一个出行方式。

说这些啰嗦事情,目的是说明做任何事情都有无数种方式,唯独没有标准答案,好似出行方式多样化,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这类似在城里上班,上班道路许多条,习惯的是一条,还会有许多条一样可以。在你看来最佳路线,在他人而言未必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地,每个人都是自我中心主义。

这样说的目的,还是说明事情处理没有唯一标准答案。

看似事实清晰,不过换成我们大脑想法,就不是如此简单了!

比如,孩子放学回家不先写作业,而是玩耍;安排别人做的事情,没有如我心意;希望一起做个活动,结果被推迟拖延;等等。

这时候,我们因为预期失落,或者不合我意,非常不高兴,自己的标准答案意图落空,就会无法理解他人,消极情绪由此而生。

心理上解释,这是自我中心主义表达,专业术语很多,比如图式、定势、核心观念、自动思维、自我意识等。

因此,困惑恼怒于:为何不按照我的想法来!为何会有别人这些糟糕做法!

由此想到,如何对待他人的处事方式呢?保持价值中立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呢?


心理咨询理念和原则之一,就是保持价值中立

顾名思义,每个人都有自己价值观,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对此我们坚决不进行评价,不表明好坏看法。

比如上面何种方式去学校,上班回家路如何走,这些事情做法对错不去评价,其本身也是没有对错。

比较难以把握的是道德评价,比如这个人是否孝顺,是否小气,是否自私,是否偷懒磨滑,是否爱耍小聪明,是否多情,等等。

这些要严格保持中立,因为表扬不具体会显得虚伪,批评让人厌烦也没有人喜欢,还有那句话“未经他人苦,莫劝人向善”。

生活亦是如此!

生活中为何说沉默是金,少说为妙,因为说多了忍不住品头论足,言多必失,还有理解我的不用多说,不理解的多说无益。

可是,价值中立显然还有一层含义,那就是自我意识的促进作用!

我们不去评价他人价值观,针对的是他人对外界看法观点,绝不是这个人自我意识扩大化。

更准确的说,我们需要评论这个人的自我意识水平,也就是本人对自己的评价如何。

由此才有心理咨询的存在必要,也才有自我意识扩大化的可能,才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慨。

比如,我们讨论上班的路为何是这条而不是那条?去学校的方式为何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比如,我们会提醒遇到事情的特定处事方式为何是这样的,当时自己感受背后需要如何,如何评价这个防御方式,还有更好行为储备模式吗,这个处事习惯如何养成的,我们还有那些资源可以开发使用,等等。

总之,什么是价值中立态度?那就是不去评价别人对这个世界的价值观,但一定要讨论别人这个价值观后面的自我意识,这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