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斯拉飓风山竹来袭时解锁电池容量 智能汽车OTA升级优势渐显

 昵称71360118 2020-09-01

来自雷锋网(leiphone-sz)的报道

飓风山竹强势来袭时,特斯拉解锁电池容量的技术也引发关注。

9月15日,特斯拉发布官方声明称:“为飓风山竹做准备,我们将为在华南地区注册的装配60kwh电池组的特斯拉车型进行暂时调整,以让车辆获得额外的电池容量,及免费充电。我们希望这能让您安心地到达安全的地方,并在10月中旬将您的车恢复到原来的配置之前通知您。”

很快,部分特斯拉车辆的17寸液晶屏幕上弹出这条通知。

不止如此,特斯拉最近还更新了“增强版Autopilot自动驾驶辅助试用”的推送。一旦车主用户选择启用,即可激活并短期使用辅助转向、自动变道、主动巡航控制自动泊车等功能。对于特斯拉来说,升级已是常事。

一位特斯拉销售人士告诉雷锋网新智驾,“这些均是通过OTA空中升级技术,实现提车后升级更新或者通过软件方式开通某项功能。也就是说,特斯拉的车是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不断更新的。”

“这事儿啊至少说明特斯拉的价值观还是很正的;顺便普及了下OTA功能。P.S. 我也是Tesla车主。” 零跑汽车副总裁赵刚在上述微博评论区表示认同。


解锁剩余电池容量

特斯拉官网显示,Model S和Model X等车型分别配有75kWh、100kWh等不同方案。据媒体报道,为区分电量不同,按高低配不同定价售卖,特斯拉车型曾有过 60 kWh、70 kWh、75 kWh、85 kWh、90 kWh、100 kWh六种尾标版本,但所有车的电池包只有75kWh、85kWh、100kWh三种。在硬件上,三种版本的电池包搭载的都是最高容量 75kWh 的电池。对于 60 kWh的车型,特斯拉采取了用软件锁将多余的电量锁住的方式。

这次对指定地区的特斯拉进行电池升级,让不少人感叹智能汽车的灵活性。虽然它并非特斯拉首次借助OTA技术的操作。更早前,特斯拉还曾远程控制过车辆的刹车距离。

*特斯拉OTA升级通知

之所以能做到这样的控制,关键在于OTA技术。特斯拉的官方介绍称,Model S 和Model X会通过 OTA 空中升级的方式定期获得新的特性和功能,不断优化触摸屏的用户体验,同时帮助车主减少前往服务中心的次数。

车评人韩路表示,“通过软件限制,做不同价位产品区隔度。通过OTA可以针对灾区一定周期内解锁,这就是OTA的魅力和玩法。”

雷锋网新智驾了解到,OTA(Over-the-Air Technology)是指通过移动通信的空中接口,对SIM卡数据及应用进行远程管理的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智能手机和APP应用上。在特斯拉等车企开始使用OTA技术之前,汽车的电子组件通常由ECU(行车电脑)控制。

随着汽车行业进入智能网联趋势不断明显,汽车制造商对OTA技术的普及日益重视起来。去年10月,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乘用车总经理王晓秋宣布,公司将对25万辆互联网汽车进行第六次大规模的OTA升级,这些互联网汽车正是基于阿里巴巴的AliOS系统。


OTA的双刃剑

据咨询机构 ABI Researc预测,到2022年将有 2.03 亿辆部汽车能通过 OTA 方式更新软件,其中至少 2200 万辆汽车还能通过 OTA 更新固件。汽车制造商快速普及 OTA 更新的原因包括:召回成本,自主驾驶和基于软件复杂性的安全风险的增加。

不过,OTA技术并非可以完全解决一些硬件引发的汽车问题。

今年3月,特斯拉曾表示,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召回大量型号S轿车,以解决动力转向问题,因为他们发现,动力转向螺栓在使用过程中会被过度磨损,这个问题在气候寒冷、使用道路盐的地区表现得最为普遍。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升级电池容量的做法,被一些人称为是“人道主义”做法。但也有人担心,“从另一个角度这意味着厂家可以更多的去干涉到你的车辆,譬如限制产品的性能,让你更快的更换产品,之前苹果ios新系统降频的问题也争论了很久。”

2017年11月,有苹果iPhone 6s用户发现,手机更新至最新版本iOS 11之后运行非常缓慢,电池老化程度在20%左右。随后用户投诉集中出现。最终,苹果官方发布声明,对降低老款iPhone手机速度以保护电池稳定性的决定致歉,表示不会故意缩短任何产品的寿命。

更重要的是,与OTA技术的融合,让人在新鲜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安全。事实上,特斯拉采用OTA技术的早期,曾被网络安全研究员在Model S车型上发现6个重大漏洞,并通过其中一个漏洞对汽车进行了操控,在低速行驶状态下将汽车熄火。同年,一辆吉普切诺基被两名安全工程师远程侵入并操控,导致菲亚特克莱斯勒召回了140万辆汽车。

当汽车联网,不可避免的会涉及网络安全层面。但对于智能汽车来说,或许不必因噎废食,毕竟同样有安全隐患的智能手机已经如此普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