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希伯来文学之四:抒情诗2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0-09-01

希伯来文学之四:抒情诗2

《耶利米哀歌》传说为希伯来历史上最著名的先知耶利米所作。耶利米是祭司后裔,生于犹太王西底加当政的时代,活动于公元前626 至公元前585 年间,亲眼目睹耶路撒冷被焚,亲身经历了祖国的沦亡遭遇。他热情善感,忧国忧民,自认为是上帝所选之民,固而终身不娶,沉痛宣道,被后世誉为" 流泪的先知"。他一生多次遭受宫廷奸党诬陷,身受迫害,但他终生不悔,满怀悲伤和愤怒,和着血泪和痛苦写下了《耶利米哀歌》。  

《耶利米哀歌》共5 章,构成一幅抒情组诗。第1 章哀叹耶路撒冷陷落敌手之后的败落景象,悲惨境遇,祈求上帝给巴比伦应有的报应。第2 章描写耶路撒冷遭受空前浩劫后的悲伤、凄苦,谴责侵略者的罪行。第3 章先知自我叹息,祈求上帝解求他那受难的同胞。第4 章通过耶路撒冷的今昔对比,抒发亡国的悲愤和仇恨,指出这全是由于执政者铸成的大错。第5 章写先知诗人祈求上帝安抚同胞和复兴故国的深情。  

《耶利米哀歌》既有深切哀怨,又有切齿痛恨:既有深痛自咎,又有复兴祈求,感情炽烈,感人肺腑。哀歌采用了" 贯顶体" (同顶排比)增强气势;还创造了" 气纳体" (类似中国的" 骚体" ,句中加" " 字缓气)充分抒情,使得诗歌一唱一叹,异常动人:耶和华阿,/求你记念我们所遭遇的事,/观看我们所受的凌辱。/我们的产业/归于外邦人;/我们的房屋,/归于外路人。/我们是无父的孤儿;/我们的母亲,/好像寡妇。/我们出钱才得水喝,/我们的柴是人卖给我们的。/迫赶我们的,到了我们的颈项上,/我们疲乏不得歇息。/我们投降埃及人和亚述人,/为要得粮吃饱。/我们列祖犯罪、而今不在了,/我们担当他们的罪孽。  

/奴仆辖制我们,/无人救我们脱离他们的手/因为旷野的刀剑,/我们冒着险才得粮食;/因为饥饿燥热,/我们的皮肤就黑如炉。/敌人在锡安玷污妇人,在犹太的城邑玷污处女。/他们吊起首领的手,/也不尊敬老人的面。/少年人抗磨石,/孩童背木柴,/都绊跌了。/老年人在城门口断绝,/少年人不再作乐。/我们的心中的快乐止息,/跳舞变为悲哀。/冠冕从我们的头上落下,/我们犯罪了,我们有祸了。/这些事我们心里发昏,/我们的眼睛昏花。/锡安山荒凉,/野狗行在其上!  

耶和华阿!/你存到永远!/你的宝座,存到万代!/你为何永远忘记我们/为何许久离弃我们?/耶和华阿!/求你使我们向你回转,/我们便得回转。/求你复新我们的日子,/象古时一样。/你竟全然弃绝我们,/向我们大发烈怒。——《耶利为米哀歌》第五章

《耶利米哀歌》无疑是希伯来诗歌的一个高峰,被后人誉为民族的绝唱,列入世界古典文学珍品之林。  

在谈到希伯来文学的抒情诗的时候,还要讲一讲《旧约》中的《雅歌》。  

两千多年来,一直认为《雅歌》属于抒情诗,中国多数学者承袭这种传统观点。现在国内有的研究者认为它是一部抒情性很浓的叙事诗。  

《雅歌》开头第一句说:" 所罗门的歌,是歌中的雅歌。" 其实,《雅歌》是后期希伯来文作品,并非出自一人之手。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 世纪。  

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传统观点认为:《雅歌》的诗意是假托世俗的爱情,象征神人之爱,因此才被收入《圣经》。正如中国《诗经》中的《关睢》是" 歌颂周文王后妃太妣的美德" 一样。但也有人认为《雅歌》不是宗教诗,而是真正表现了希伯来古代名王所罗门的爱情。在这种观点下,一种认为是所罗门与埃及法老之女的恋爱,因为法老的女儿作为妃子而一身黑色皮肤,得不到耶路撒冷人的尊重,所以才作诗美化她;一种认为所罗门在山中遇上美貌绝伦的牧羊女,便装着牧童,向她歌唱、求爱,终于使牧羊女堕入爱河;或说,所罗门凭王权强行娶了牧羊女,但她在宫中不忘旧情;所罗门不忍伤害她,终于还她自由,让她返回到牧羊情郎的怀抱之中。第三种看法则认为《雅歌》本来就是一部民间情歌,既不是神人之爱,也不是君王之爱。国外最早提出这种观点的是普鲁士驻大马士革领事维茨斯但。当时他寓居与巴勒斯坦相毗连的叙利亚。叙利亚的农民在结婚后第1 周举行婚礼节,新郎新娘特意装扮成国王和王后的样子,而村上的人们围着他们载歌载舞。1873年时,维茨斯坦仔细地观察了叙利亚农民的婚礼场面,发现叙利亚人在结婚庆典中所唱的歌曲与《雅歌》非常相似。这可以作为《雅歌》是民歌的佐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