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枞阳方言广播台 | 【视频】杯亲

 文乡枞阳 2020-09-01


方言播音:文乡燕子

 杯 亲 

作者:钱叶全

端午边,越来越想回老家,又越来越怕回家。八十岁的母亲不关心我了,盯上了我的小子。小子是“大熊猫”,除了没有大熊猫的黑眼睛眶,什么都像。

这种“像”不是好事,导致了杯亲中的“难”。母亲开始盯上了,锁定了她的孙子。只要我一回家,第一句就是“伢可杯亲了哉?”

我匆匆吃完饭离家,她追到屋后的古树边送我,粘着我想说一句话,结果又忘了。我走出几十米,她想起了什么话,又追上来,说“伢要杯亲了喂。”这才挥手让我离开。

屋后的古树是黄蘖头,听了好多遍“杯亲”。

“杯亲”二字,从母亲嘴里发出,可是真正的母语啊。这种母语是横埠的方言,枞阳其他地方可有这样的方言未可知,我推测可能也听得懂。“杯亲”的“杯字在这里是动词,“亲反而成了名词,这方言的动宾结构特别有力量指向,年轻人过了三十,再不“杯亲”就进入了母亲的底线思维,这底线思维又叫忧患思维。

她在老家天天忧患,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她想到了一个办法——讨告之。“告之”是母亲的卜物,我看见过,是竹笋的根一分为二,分开就是两个告之,合起来就是原竹根的模样。“告之”的语言功能只有是或否两种选择。“顺告之”是一正一反;“反告之”是两个一样。“讨告之”就是求菩萨说话。她点上香,跪在地上,开始求老菩萨说话,一丢,顺告,再一丢,又顺告。她笑了。我常在傍晚接到她的电话,她电话一来,我就猜到了“告之”的语言,果然,她报喜。电话里高兴得不得了,顺告,三个顺告,她反复说。我只好说“好,好。”她知道,杯亲是缘,而缘是一根隐线,人看不见,菩萨看得见,菩萨说话了,杯亲的理论就成立。

“告之理论”成了她的信仰,她必须依靠这种理论指导杯亲的实践。她操作的第一个对象肯定是我。在她心目中,我还算比较孝顺,听她的话。当年我“杯亲”,她带了两只鸡来枞阳,忙一上午,用钱家祖的烧鸡法烧了一碗特别香的鸡。在我的小屋,她帮我相亲。在烧鸡的过程中,她有意地摸了她的手,然后就不说话。回到老家,她就哭,说我“命苦”。我赶回家,她说出原委,你“杯亲”的那个姑娘手那么小,根本不是做事的料,你这一生都苦命了。我恍然大悟,她“杯亲”是有理论支撑的,能做事的姑娘手大,像钉耙,男人就一生有福,你那位对象手小得连锄头都握不住,怎么办啰,她担心起我的一生幸福来。她很难过,先反对,但一念想,她儿子有口吃缺陷,是残废人,姑娘的手小一点就小一点吧,只要人好,这门亲也就将就吧。于是,她把我“杯了亲”。

钱家祖的“杯亲”,我看过一次。按辈份,有位二爹叫长久,虎背熊腰,力气大得惊人,四十了,还杯不到亲。有一天,家里突然来了媒人,媒婆坐在有条几的桌边,二爹特别恭敬她,打鸡蛋泡炒米吃后,媒婆讲了许多话,意思是,这汤沟街上的姑娘,你娶到是前世修来的福。这汤沟街上的姑娘与农村姑娘果然是不一样,瓜子脸,长得特别白,上唇角还有个很大的美人痣,一直低着头,穿的衣服也是街上人穿的衣服,很好看。虎背熊腰的二爹显得特别幸福,给我们围观的孩子每人发两个糖果,哄我们离开。二爹不识字,是个烟匠,只凭力气吃饭的二爹怎么娶到了汤沟街上的姑娘,少年时我不得其解。及至二爹婚后,村庄才晓得了原委。二奶有油菜花疯病,平时像好人一样,一到春上油菜花开,她的病就发,在油菜花田里疯跑,一身的泥,见人就打。一到病发,虎背熊腰的二爹就把她抱到家里关起来。后来,我离开了村庄,听母亲说,疯子二奶给二爹养了三个儿子,都在常州当了老板。早年,疯子二奶就死掉了。我在村里时,不发病的二奶对我很客气,那颗美人痣我一直印象深刻。

“杯亲”在钱家祖是头等大事。在方言的文化信息里,这个“杯”字还含有艰难的意思,表明一件事情不容易做到。钱家祖的“杯亲”还有一次换亲行为,我叫他大爹,腿有残疾,杯不到亲,父母决定用他小妹给他换门亲事。那小妹有条大辫子,出嫁那天,她从床上站到床前的簸箕里,她残疾的哥哥给她背出了门。大辫子哭得死去活来。当时,钱家祖的祠堂还在,大爹和大辫子住在祠堂里。大爹父亲是算命先生,把一捆钱藏在屋头的瓦缝里,祠堂发生大火时,救火的人把一捆钱掏了出来,好几斤重,有一张钞票是十万元。今年清明回家,还想起算命先生,我问父亲,一个瞎子怎么把这么多钱藏进瓦缝里,父亲说,瞎子的那头瓦屋很矮,瞎子算完命,站在床头上,把算命的钱就摸藏到瓦缝里,藏了几十年。大爹换亲换来的媳妇,我叫她大奶,也给大爹养了两个儿子,一个在少林寺学武当了保安,一个在外打工当了老板。这个大爹就住在钱红丽老房子隔壁,钱红丽写了钱家祖的许多农事、蔬菜和民俗,没写过村庄的方言语境,钱家祖的“杯亲”钱红丽应当听得懂。

母语像个磁场,也像个黑洞。据说黑洞的周围物质质量非常大,像天体黑洞,可以吞噬光线。村庄的母语,也是光线的时间轴,可以上溯到中国文化的几千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与儒有关;而“杯亲”与菩萨联系在一起,又与佛有关。母亲信佛,但不懂儒,并不知道孔孟的名字,她对“杯亲”执着的理论体系恰恰来源于儒。儒是什么样的力量,秦崇法只维系了十四年,汉尊儒却维系了两千年之久。母亲不识字,但特别懂得“做人”,我们小时候驮打特别多,都与她“做人”有关。

对“杯亲”的执着,她迈出了关键一步,春上抗疫期间,她越过我,直接把电话打到一线,传达了她的“杯亲”旨意。除儒佛外,她加了一把道家的“剑”。

我不得不开始面对她了。上次回家,在锅门口,她召开了一次“杯亲常委会”。常委会有三个人,她、老父和叔,扩大会加了我。首先,“杯亲常委会”听取我汇报,主要汇报内容是“杯亲为什么这么难?”我分析了“大熊猫”的具体情况后,对“杯亲”的对策提出如下方案:在钱家祖杯或田家圩杯。钱家祖杯亲的优势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田家圩是隔壁村,姑娘多,还出了一位被毛主席接见的神奇人物。这个人叫田立保。带小黑板在牛背上教牧童认字,就被毛主席接见了,而且还当上安徽省委常委。他家住田家圩,家庭贫困,省委领导问他有什么困难需要组织帮助解决,田立保说:“你把我杯两袋化肥”。这个“杯”字,与钱家祖“杯亲”都是母语。

听到我提出的对策,“常委会”陷入僵局。原因是,不管在钱家祖杯亲还是在田家圩杯亲,都很贵。现在村里杯亲的行情是,要在铜陵有一套房50万左右,一部车20万左右,认亲看节10万左右,婚礼20万左右,加起来100万左右。结论是,如果在村里杯亲,杯不起。

常委成员之一母亲在锅台上做糯米粑,显得很沮丧;常委成员之二老父拿火钳捣着锅洞,显得很悲观;常委成员之三叔有点见识,也叹口气,说“现在杯亲是难啰”。常委会扩大成员的我,有点幸灾乐祸,一心想吃母亲手里的糯米粑,求教糯米粑的做法,转移了常委会“杯亲”的议题。

老家的厨房有扇小木窗对着小菜园,小菜园生机盎然。鸡埘边有生蛋的母鸡叫,母鸡生下蛋,特别自豪,叫声特别嘹亮。

老母鸡在院子里踱着竹叶步,说了这么一句:端午节到了,祖孙同月同日生,可别忘记了。

我想起来了,母亲和小子确是同月同日生。量子纠缠哦。

省城的小子如果回老家,听一次母鸡叫,多好。


--END--

来源:文乡枞阳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 
钱叶全 《枞阳杂志》主编

往期精选


枞阳方言广播台|【视频】生腐突炉子锅

枞阳方言广播台|【视频】添酒回灯,再突生腐一炉锅

枞阳方言广播台|哄嗯个大大不七煎豆腐!

枞阳方言广播台|【小品】犟嘴的媳妇笑死婆

枞阳方言广播台|山芋六谷糊

枞阳方言广播台|谁知盘中餐

枞阳方言广播台|港港嘎里话

枞阳方言广播台|也来跟嘎里人谈谈白

枞阳方言广播台|民间美食:拓(ta)煸汤

枞阳方言广播台|相声:变化

月明春江|【方言配音】乡村图卷 · 四月

文乡诵读|枞阳母亲谣(白话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