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元节:敬天道,守人道

 天下丛林 2020-09-01


丛林君编辑原创
图片源于网络
转载需注明出处

每年中元节,便会想起诗人余光中的两句诗:中秋是人间的希望,寄在碧落。而中元,中元属于黄泉,另一度空间。

在中国的文化里,随着月亮的圆缺,一年中有三次重要的圆满。

一次是元宵节,人间的灯节,一次是中秋节,人间的团圆,一次是七月半“中元节”,它属于另一度空间,是亡灵世界的希望。
农历七月十五,被称之为“中元节”,民间俗称鬼节,是中国人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鬼节不是迷信,它让我们停下脚步,敬畏天地、感怀先人,悲悯众生。


三元居中,敬天道

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上元节天官赐福,中元节地官赦罪,下元节水官解厄。

中元这一天,天地鬼神,赐福罚罪。

古人也深信,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于是就在这一天祭奠,供上百味五果,虔诚祈祷,因为举头三尺有神明。

这不是迷信,不是封建,它的所主张的,是一种敬畏精神,这正是现代人所缺失的。


正因为“天理昭昭,报应不爽”。人们才能心存敬畏,克制贪欲,而不会为所欲也,祸害人间。

明代方孝孺曾经说过: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归,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

无论在任何时刻,请记得要心存敬畏。

对于中国人来说,天地鬼神是敬畏,是内心原则的守护者。多了这份敬畏,我们就能更好的约束自己,善待别人。


三教合一,守人道


在历史发展中,随着儒释道三家合流,中元节也同时融合了三家的观念与习俗,形成了今天最大的鬼节。

1、儒家:祭祀祖先,懂得珍惜

在农历的七月十五这一天,民间百姓都会把收成的新米拿出来供养、祭祀自己的先祖,同时也祭祀土地和庄稼。

祭祀活动是孝心,是人们在寄托哀思,追悼亲人。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在祭祀中,重拾祖先的荣耀,不忘祖先的恩泽,在祭祀追思中,自勉自强,传承家风,不堕家声。

我们也从中明白,人生欢聚难得,离别常有,但是希望当人离开这个世界,会在另一个地方得到永生;没有痛苦、没有病魔,没有世间生死轮回。

而活在当下的我们,要知道生命何其短暂,有生之年应该好好珍惜。

珍惜稍纵即逝的年华,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2、道家:阴阳交替,顺应自然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两仪就是阴阳,是万物的起止。

孤阴不长,独阳不生。阴阳此消彼长,相互交替,所以宇宙万物方能生生不息。

中元节属于夏秋之交,此时阳气开始衰减,阴气显现,中元节刚好处在天地阴阳交替的节点。

七月十五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放出鬼魂,人们焚烧衣服、摆好酒肉,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孤魂野鬼,并且祈求自己全年顺利平安。

有阴必有阳,有好必有坏。

否极泰来,人生的祸福起落,不必怨天尤人,顺其自然,戒骄戒躁,保持良好的心态,才是善身之道。


2、佛家:慈悲为怀,普渡众生

佛教把中元节称为“盂兰盆节”。

民间普遍流传目犍莲解救母厄的故事:

“有目犍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后来佛家弟子就固定在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广设盂兰盆供,为已逝的父母、亲人长辈祈祷在另一个地方过得好些。


古人认为阴间和阳间之间,没有指引的话,孤魂野鬼是无法走入轮回,所以民间流传着一种河灯。

中元节放河灯,表示活着的人对死者的告慰,给他们照亮前行的路,祝愿他们早入轮回。

燃一柱香火祈祷,寄托无尽的思念。祝福他们一切安好,因为他们永远都没有离开,他们一直在我们的心里。


感怀前人,传承文化

凉雨惊秋,深山祭扫,飞萤扑火。焚香清坐,祭放河灯,祖考魂归。夜色如水,红烛独卧,月冷西墙。

今时今日,中元节的节日感和仪式感正在被冲淡;而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传承保护这份追思和文化。

鬼节不是迷信,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也依然有意义。以“封建迷信”为由,抛弃鄙视传统节日,是愚蠢的做法。

理解节日背后的意义,才能更好的走进我们的传统文化,符合中国人的身份。

中元节,我们停下脚步,感怀前人,敬畏天地,思索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