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上火,又怕冷,身体“上热下寒”,该清热还是该散寒?

 渭南广生堂 2020-09-01

经常有网友问,总是口腔溃疡,总是嗓子疼,可又浑身怕冷,一边上火一边虚寒着,到底是该清热还是该散寒?

这种情况现在很常见,在中医讲叫“上热下寒”,“上盛下虚”,根源是身体的水不能升到上部,所以上半身,特别是头面总觉得在上火。之所以水不能升上去,因为下面太寒了,没有火力把水蒸化,所以才有了这样矛盾的现象。

这个问题已经被现在研究发现,将其归结为我们太少接地气了,身体静电过多导致的细胞功能紊乱。现在人的鞋是各种合成材质做成的,地面要么是柏油马路,要么是方砖,木地板,鞋底地面都是绝缘物质,影响了身体静电的消除。天气特别干燥的时候,手指接触到别人,或者接触到暖气等金属物体时会放电,就是因为平时动作产生摩擦,静电蓄积太多了,而我们身体缺少能引导静电下行的“地线”,蓄积过多的静电影响到了身体机能,其中就包括这种“上热下寒”。

说到“地线”,其实我们经络中就带有的,双脚中心有个穴位叫“涌泉穴”,这就是肾经发源之处,之前我讲过,中医的肾,是身体这棵大树的树根,肾阴就是身体阴液的源泉,所以这个穴位才叫源泉。

平时因为受凉,体质火力弱,或者久不接地,影响了火力把从“涌泉”发源的水液蒸发到身体上部,水总是停在下面,而水属于阴,阴多了阳气就弱,所以这种人会特别怕冷,而且是腰以下怕冷明显,因为这些部位阳气太弱了,这就是“下寒”。

水源不能上承,身体上半部缺水,火就显得多了出来,所以上半身就会火大,这就是“上热”。所以,“上热下寒”看似矛盾,其实根源就是下面太寒了,因此,对它的治疗,绝对不能简单的去火,那样只会加重虚寒,而是要振奋肾阳,火力壮实了,才能鼓动水液上承。

治疗“上热下寒”最简单办法就是用热的掌心,搓涌泉穴,因为掌心是心包经的劳宫穴,这条经络和这个穴位都是热性的,搓涌泉可以增加肾经的火力,由此也在身体能量运行中,形成一个回路。还可以用吴茱萸贴敷“涌泉”,吴茱萸是热性的,可以鼓动肾经之水,很多人足底贴敷之后,口腔溃疡,嗓子疼,眼睛红肿,口干等问题减轻了,甚至觉得早上起来嘴里感觉很清甜,这就是肾水得以上济的结果。

中医有个名方叫“交泰丸”,治疗的是上热下寒,上盛下虚导致的失眠,这个方子只有两个药,黄连和肉桂,黄连是肉桂的六倍。用黄连是清上焦热的,肉桂就是鼓动下焦的水,类似于涌泉穴的按摩和贴敷效果,为的是让自己身体里的水去灭火,就此达到阴阳平衡的根本办法。

如果总是口腔溃疡,慢性咽炎,口干口苦,可以用麦冬10克或者百合10克,配肉桂3克。麦冬入肺经,慢性咽炎的时候用肉桂配麦冬;百合入胃经,口腔溃疡,口苦口干时用百合和肉桂配,这些药对儿,践行的就是“交泰丸”的方意,这才是上热下寒的解决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