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桓温:木犹如此 ,人何以堪?

 暮雪千山X 2020-09-01

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取代曹魏,西晋王朝建立,结束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中原王朝重归一统,当时,大量游牧部落内迁,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西晋灭吴后,整个西晋沉浸在奢侈腐败之中。

晋武帝司马炎本身就出身世族,其家族经过长久发展,形成了庞大的权贵集团,贪赃枉法,贿赂风行。

八王之乱后,西晋王朝元气大伤,内迁民族乘机举兵,百姓与世家大族纷纷南渡,公元316年长安失守,西晋灭亡,次年,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称帝,是为晋元帝,东晋王朝建立。

司马睿从南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琅琊的王氏家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执政在内,王敦领兵在外,大权旁落引起司马睿极大的不满,便开始启用新人作为心腹试图压制王敦,王导兄弟。

公元322年,素怀野心的王敦在武昌起兵,直逼建康,司马睿一败涂地,对王敦几近哀求的说到:公若不忘本朝,于此息兵,则天下尚可共安也。如其不然,朕当归于瑯邪,以避贤路。不久,王敦控制朝政,自封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后返回武昌,自领宁、益二州都督,愈加猖狂,建康的朝廷形如摆设。

同年,司马睿在忧愤中去世,太子司马绍即位,是为晋明帝,晋明帝聪明果断,文韬武略,加之王敦病重,不能亲自领兵,派遣钱凤,沈充与晋明帝交战,晋明帝取胜,王敦听闻战败,病情加重去世,王敦之乱逐渐被平定。

在晋明帝平定王敦之乱期间,苏峻,祖约,庾亮,等人权利崛起,出身谯郡桓氏的桓彝也曾相助明帝平乱,后被册封万宁县男,迁宣城太守,苏峻本是北方南渡的流民统帅,又因平乱有功,获封使持节,冠军将军,历阳内史加散骑常侍,邵陵公,兵强马壮,渐渐获得很高的威望,也因此骄纵,更加收纳亡命之徒和隐匿逃亡的罪犯。

祖约亦曾参与讨伐王敦,镇守寿春,防卫北方,对自己未能成为明帝所命的辅政大臣一直耿耿于怀,更认为是庾亮篡改诏书所致,公元326年,后赵石聪进攻寿春,祖约多次向朝廷求援却未获派兵支援;及后石聪被苏峻派兵击退,朝廷却在打算修筑涂塘作防御用。祖约觉得是朝廷放弃了他,十分愤恨。

苏峻、祖约与庾亮不和,后联合反叛,苏峻成功攻入建康,庾亮出逃,天下义军共起,以陶侃为主帅,讨伐苏峻,祖约,三吴地区有义军起兵,公元329年,苏峻之乱被评定,苏峻之乱中,桓彝被苏峻手下将领韩晃所杀,誓死不降,死节报国。

桓温便是桓彝长子,父亲被叛军所杀时,桓温十五岁,发誓为父报仇。泾县县令江播也曾参与谋划杀害桓彝,公元331年,桓温扮做吊客,在江播丧礼上将其子三人手刃。

桓温雄姿英发,气宇不凡,娶南康长公主为妻,加授驸马都尉,万宁县男。

公元335年,桓温任琅琊内史,后加辅国将军。公元343年,东晋朝廷命桓温据守临淮,协助庾翼北伐中原。同年十月,朝廷加封桓温为徐州刺史,桓温开始初露锋芒。

公元345年,庾翼临终前请求让儿子庾爰之接掌荆州,但何充却力荐桓温:桓温有英雄之才,愿陛下勿以常人遇之,常婿畜之,宜委以方邵之任,必有弘济艰难之勋。于是,桓温升任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

桓温到荆州后,想要攻灭占据益州的成汉政权,当时成汉皇帝李势骄淫荒乱,不问国师,宠幸小人,君臣之间早已离心离德,江夏相袁乔极力赞同桓温,并建议领精兵轻装突进,直攻成都。桓温于是决定讨灭成汉。

公元346年十一月,桓温上奏请求伐蜀,未等朝廷回复,便与征虏将军周抚、辅国将军司马无忌率部西征。公元347年二月,桓温进军至青衣,成汉皇帝李势遣将军李福、昝坚率大军抵御桓温。同年三月,桓温攻至彭模,令参军孙盛守物资,自己亲率步兵直奔成都。李福命军队掉头袭击彭模,被孙盛死战击退。桓温一路接连获胜,击败李权等部成汉军队,兵临成都,李势只得集结所有兵力,在笮桥与桓温决战。然而晋军前锋部队失利,参军龚护战死,战况惨烈,桓温部下将军尽皆恐惧,军心不稳,而击鼓的小吏却在这时误击前进鼓。袁乔乘势督促军士死战,终于大败成汉军队。桓温趁胜攻入成都,李势乘夜逃走,最终投降,成汉政权灭亡。

桓温因为平蜀有功,名声大震,获封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临贺郡公,朝廷忌惮,会稽王司马昱只得提拔扬州刺史殷浩,试图制衡桓温。公元349年,后赵皇帝石虎病死,北方大乱。桓温上奏朝廷,请求出兵北伐,未得回复,后殷浩数次北伐,欲收复洛阳,却屡战屡败,损失惨重,招致朝野怨恨。公元354年正月,桓温列举殷浩罪状,将殷浩废为庶人。从此,桓温控制东晋大权。

公元354年二月,桓温率军讨伐前秦。桓温亲领步骑四万自江陵出发,走水路自襄阳入均口,然后自淅川向武关,同时命司马勋出子午道,合击前秦。晋军数次血战,生擒前秦将领,击败前秦淮南王苻生,进入关中 ,同年四月,桓温转战至灞上,周围百姓纷纷来降,许多老人疼哭:“没想过今天还能再次见到官军!当时正值麦收时节,桓温准备就地割麦,以解决大军粮草问题,但前秦行坚壁清野之法,导致晋军粮草不济。六月,桓温被迫撤军,撤退途中遭前秦军队掩杀,伤亡惨重。

公元356年二月,桓温上表,请求朝廷迁都洛阳,不许。朝廷拜桓温为征讨大都督,七月,桓温自江陵出兵再次北伐,并命辅国将军戴施屯驻河上,进逼许洛。同时,他请朝廷派徐、豫二州出兵淮水、泗水,进入黄河,协助自己,同年八月,桓温进兵至伊水。此时羌族首领姚襄正围困洛阳,听闻桓温来攻,便撤出包围,驻扎在伊水之北。桓温亲自督战,晋军结阵向前,大败姚襄,晋军一举收复洛阳。但是不久,桓温返回荆州,此前收复的失地再次失陷。

公元369年四月,桓温亲率步骑五万,与江州刺史桓冲、豫州刺史袁真一同北伐前燕。他率军攻湖陆,进逼金乡。当时正逢大旱,水道不通,桓温便让人在钜野开凿水路三百里,使船只由清水进入黄河。郗超建议桓温全力攻邺城,或者坚守河道,储存粮食,入夏后再继续北伐。他认为应速战速决,若至冬天,水量减少,北方变冷,对战事不利,但桓温不听。七月,燕国大将慕容垂等人率八万大军前来,两军对峙于枋头,桓温命袁真进攻谯、梁,并打开石门水道。但袁真始终无法开通石门,最终晋军粮尽。九月,桓温撤退。慕容垂率八千人追赶,两军交锋,晋军大败,死伤三万余人。

桓温兵败后,将战败归罪于袁真。奏请朝廷,废袁真为庶人。袁真不服,占据寿春叛变,并暗中勾结前秦、前燕。公元370年二月,袁真病死,部将拥立其子袁瑾为豫州刺史。前燕、前秦都遣军援助袁瑾,桓温命部将率军迎战。燕军先至,结果大败而回。同年八月,桓温率二万人攻打寿春,袁瑾只得固守,公元371年,前秦将领张蚝等率军援救袁瑾,结果被桓温部将桓伊、桓石虔击败。不久,桓温攻破寿春。

桓温自认能力过人,阴蓄不臣之志,因此发动北伐希望先建功,然后回朝接受九锡,进而夺取政权。但由于第三次北伐失败,声望大减,图谋不成。攻克寿春后,桓温曾问郗超道:“这次胜利能洗雪枋头之耻吗?”郗超表示不能,二人密谋认为只有废掉皇帝才能在朝中树立无上的威信。

公元371年十一月,桓温带兵入朝,威逼褚太后废除司马奕的帝位。他污蔑皇帝司马奕不能生育,皇子皆为宠臣代工所出,褚太后只得下诏废司马奕为东海王。而后,桓温迎立会稽王司马昱为帝,是为简文帝。

公元372年七月,简文帝病重,召桓温入朝,在一昼夜内连发四道诏令。桓温仍推辞不肯入朝。简文帝只得传下遗诏,让桓温效仿周公摄政。侍中王坦之却据理力争,将遗诏中的“摄政”改为“辅政”,如诸葛亮、王导旧例。随即,简文帝驾崩。桓温原以为简文帝会禅位给自己,或让自己摄政,如今极其失望,怨愤不已。

简文帝驾崩后,群臣因惧怕桓温,不敢拥立太子即位,甚至认为应请桓温决定。尚书仆射王彪之极力反对,于是太子司马曜继位,是为孝武帝。

公元373年二月,桓温带兵入朝,满朝文武无不惶恐,不久桓温患病,返回姑孰。

病重的桓温仍逼朝廷加其九锡之礼,并多次派人催促。谢安、王坦之见桓温病重,便故意拖延。同年七月,桓温在姑孰病逝,终年六十二,至此锡文仍未完成。桓温死后,将兵权交付弟弟桓冲,南郡公的爵位则由幼子桓玄接替。

东晋立国于江东,自王导提出“克复神州”的口号后,庾亮、庾翼、褚裒、殷浩都曾率军北伐,希望能收复故土。而桓温在掌控朝廷大权后,也开始了他的三次北伐,史称“桓温北伐”。

公元354年,桓温北伐前秦,剑指灞上,逼得前秦皇帝苻健退守长安内城。公元356年,桓温进兵河南,击败羌帅姚襄,收复洛阳。在公元369年,桓温北伐前燕,一直打到枋头,距邺城只有二百多里,还收复了淮水以北的广大地区,可惜最终以失败告终。

桓温第二次北伐时,途经金城,看见自己早年担任琅琊内史时栽种的柳树已经有十围那么粗壮,感慨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他攀着树枝,捉住柳条,不禁泫然泪下。

桓温北伐经过淮泗时,与属下僚属登上船楼,遥望中原,感叹道:“神州沦陷,中原化为废墟,王衍等人难逃罪责。”袁宏却道:“国家命运本来就有兴有废,又怎能说是王衍等人的过错呢。”桓温闻言色变,道:“我听说从前刘表有一只千斤重的大牛,吃的草料豆饼十倍于常牛,但载重走远路,还不如一只羸弱的母牛。魏武帝进入荆州,就把它杀了犒劳军士。”他是将袁宏比作大而无用的刘表牛。满座宾客无不骇然。

一次,桓温雪天打猎,碰到王濛、刘惔等人。刘惔见桓温一身戎装,问:“老贼,身穿戎装,干嘛去?”桓温说:“我要是不穿戎装,哪有你们这些人高枕无忧?”

可能桓温最动人的地方就在于在东晋那个士族门阀把持朝局,清谈玄虚盛行,达官显贵身居要职,无力胜任,醉心清谈玄虚,不做实事,他却保有那一份清醒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