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母亲(二) 作者:徐淑之

 文香花开 2020-09-01

 

【文香花开】平台是一个旨在为文学、朗诵爱好者提供展示才华的纯文学有声平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大力倡导正能量作品,文香花开,花开有声!愿你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归宿……

我的母亲(二)

作者:徐淑之

1982年,在农村生活了十几年,我即将走出农村迈进军营的头一天,母亲一边给我拾掇东西,一边对我说:“淑之,部队管的严,到了部队要听领导的话,一定要好好干,别给咱老徐家脸上抹黑,好叫娘放心。”至今,我深深铭记母亲的这几句话,虽然母亲没有文化,但作为农民的母亲和大多数人一样,知道怎样做人的道理。后来我们兄妹四人相继离开老家,有参加工作的、有参军的、有进城读书的。而母亲一个人继续守在老家的宅院里,还是在那几亩田地里劳作。后来,在县城工作的哥嫂添了孩子,哥哥骑着自行车去接母亲,让她到县城照料刚出生的孩子。那时,小妹在县城实验小学读书,也需要有人照顾,经过哥哥的劝说母亲才同意进城。到了城里后,母亲细心照料着小生命,孩子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声音,她都欣喜万分,比我们小时候照顾的还要细心。平时母亲又是看孩子又是干家务,一个人的确忙不过来,就找了个亲戚来照看孩子。当时,如果不是为了照顾我那刚出生的侄子和上小学的妹妹,母亲绝不会进城的,母亲出于无奈才进了城。从此,母亲就游走在老家和县城之间。每到周末母亲就回老家住上两天,忙忙地里的庄稼活,除除草,打打药之类的,如果是过秋、过麦,母亲就提前安排好,带上吃的喝的回老家住上一段时间,等种完庄稼后再回县城。我们心里明白母亲不愿意进城的原因:一是母亲从来没有出过远门,连县城也没有去过,怕到城里住不习惯。二是母亲不愿意离开老家那个老宅,更不愿意离开老家那几亩地。农村人忙活惯了,闲是闲不住的,母亲在县城住的院子里栽上石榴树、柿子树,又在院子里开出一块小菜地,种上蔬菜,在母亲的世界里辛勤的劳动才是幸福的。后来,侄子渐渐长大,母亲除了拾掇家务活、做饭、买菜外,就是“宅”在家里。母亲从来不好逛街、赶集。母亲在老家时,老家离胡屯集市、南镇集市五六里路,母亲没事从不去赶闲集,就是冬天农闲时集市上“打会”演戏,母亲也不去凑那个热闹,好像这些与她无关。一闲下来母亲就开始想家,想地里的庄稼又需要人照顾了。

母亲是一个开明、淳朴的人,现在我们已是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母亲也是八十六岁的人了,有很多对于别的传统老人接受不了的新鲜事物她都报以理解和接纳的态度。母亲至今不让晚辈们为她过生日,每到母亲的生日时,我们当晚辈的就想找个体面的饭店为母亲祝寿,任凭我们怎么劝说,母亲就是不答应,我们只能买件衣服之类的送给她,没有鲜花,没有生日蛋糕,只是在家里和平常一样简简单单的吃顿便饭。

母亲一直是我们徐家老伙房的“御厨”,至今也不从厨房卸任,一天三次忙碌在锅台和案板边,她的“厨艺”说不上多好,母亲炒菜的手艺一般,炒的菜不怎么好吃,我们吃了几十年也都习惯了。现在我们兄弟姐妹几个虽然分家过日子,但我们还是不断吃母亲做的饭。母亲是为了子女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人。我们都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且都有了家庭和子女,而在母亲的心里我们永远是孩子。每到周末,母亲将我们召回家,母亲亲力亲为在厨房里忙这忙那,不是包饺子就是包包子,水饺一包就是几盖板,包子蒸几锅,吃剩下的,母亲早早地将凉透了的水饺或包子用方便袋装成几份,我们走时母亲提着装有食物的袋子在院子里等待,每家一份不拿不行,有时追到大门外边递到你手里带走。母亲有两样做的好吃:一是包的水饺和肉包子,个大,皮薄、馅多,关键是馅子调的好。父亲在世时就好吃母亲包的水饺和肉包子,那个时候母亲隔三差五地包水饺吃。在就是母亲烙的酥油饼,一道别致的传统美食,母亲先和好面,把切好的猪肉丁、葱花搅在一起用佐料喂好,把整块面摊在面板上擀成一张大饼,把肉丁葱花均匀地摊在大饼上,在将饼卷起来,然后用刀剁成一段一段的像馒头大小,捏死露菜的两边,擀成一张张像大盘子大小的饼,把擀好的饼放在放了猪油的热锅里,右手拿着锅铲子锵着饼,左手轻轻扶住饼在热锅边慢慢倒,然后在把饼上下翻过来,经过几次回合,一张圆圆的,不薄不厚的酥油饼出锅了,用刀切成条块,吃在嘴里那个酥那个香,真乃美味。

母亲身体健康是儿女最大的幸福,母亲的身体一直挺好,每天还是屋里屋外的忙碌。父亲已经病逝十六年了,母亲始终住在独院的平房里,偌大的院子母亲一个人住着,我们兄妹几个都不放心,多次劝说她到我们任意一家居住生活或到几家轮流居住生活。在我们兄弟姐妹四人心里,母亲住到哪里哪里就是家,每一个小家也是母亲的家,母亲可以随时到我们四个小家庭的任何一家居住,但是无论我们怎么劝说,母亲总是不愿意离开她那个院子。母亲说:她在这里住了快四十年了,左邻右舍、周围环境也熟悉了,一个人也住习惯了,再说自己的身体好好的又不用人照顾!而且去生疏的地方也住不习惯。我们拗不过她,只好尊重她的意愿,白天谁有空就到家里瞧瞧,晚上轮流去给她作伴。我们能做的就是比以前回家的次数多了,给母亲打电话多了,对母亲的叮咛也多了。母亲也许怕我们操心,每次在电话里总说:你忙你的,我好好的没事。可每次回到家里,回到母亲身边,母亲是那么的欣慰,温和的目光中满是慈爱,儿女们做家务时,母亲的目光总是追着儿女们,生怕一眨眼的功夫儿女们丢了似的。

前年的正月十四,母亲明显的感觉一直硬朗的身体有些不支,肚子涨得厉害,她认为是自己吃的不准,因怕儿女们麻烦,自己硬生生的忍着,从十五开始母亲不吃不喝肚子涨的更加明显,我们带她去医院检查,初步确诊为肠梗阻。母亲住院后,打针、灌肠,一天折腾四、五次,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段的输液,我们兄妹几人轮流侍候。治疗了四天的时间病情不见好转,医生又进一步做检查,确诊为肠粘连。医生给她做了手术,经过近二十天的住院治疗和后来的休养,母亲病好如初。母亲的康复,就是我们的幸福;母亲的安康,就是我们的平安。

母亲从十几岁开始辛勤劳动,几十年如一日,起早贪黑,无早无晚的为家庭、为子女无声付出默默奉献。质朴的母亲,田野间的风貌,城市里的繁华,留下一个又一个难忘故事,使我的脑海里永远抹不去的记忆。有母亲就有家,家就是宁静的港湾,母亲就是载着我们驶向梦想彼岸的船。

母亲,您辛苦了,我们永远祝您身体健康!

作者简介:徐淑之,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机关单位工作。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轨迹,抒写人生欢歌,愿意用文字感悟人生,闲暇之余爱好散文写作,有多篇文章在报刊上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