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陵县林业工作开展现状、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

 沂蒙那些人和事 2020-09-02

兰陵县林业工作开展现状、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

近年来,兰陵县紧紧围绕“建设绿色兰陵,共创生态家园”这一目标,大力开展城乡绿化工作,全县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2009年以来,该县每年造林面积2万亩以上,累计完成造林12.7万亩,2014年底该县林地面积达到48839公顷,有林地面积4191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1.99%,初步建立起了以生态防护林为主导的、较为稳固的山区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形成了山区生态公益林、低山丘陵区经济林、河流沿岸区杨树丰产林等三大林区,获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先后获得“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首批创建全国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和“山东省绿化模范县”等称号。

一、采取的工作措施及取得的成果

(一)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全面提升造林绿化水平。按照新建绿地和改造绿地相结合、专业绿化与社会绿化相结合、基地产业建设与示范园区建设相结合的思路,突出一个重点,实施七项工程,扎实推进了造林绿化各项工作。

(1)突出一个重点。即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把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作为推动造林绿化工作的重要举措,纳入部门单位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全面实行全民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和考核制度积极发动造林大户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造林绿化活动,全县共涌现出千亩以上造林大户26户。

(2)实施七项工程。一是荒山绿化工程。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突出重点、分类经营,结合长江防护林和临沂市生态造林工程建设,大力实施荒山绿化工程。二是矿区生态恢复治理工程。本着边开发边治理的原则,启动了矿区生态恢复项目,利用矿区开采的矿渣及剥岩土造林绿化。目前已投资6450余万元,在废弃工矿用地栽植黑松、侧柏等苗木3320亩,实现了“尾矿披绿、采矿护绿、选矿围绿”。三是水系绿化工程。对境内吴坦河、西泇河、汶河、燕子河等12条骨干河流修复绿化,绿化面积1894.4公顷,绿化率97%;对会宝岭等水库绿化6124.4公顷,绿化率96.4%。四是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按照“一街一树,一路一景,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要求,对主干道沿街单位实施拆墙透绿,对铁路、高速路、国省道、县乡道路实施道路绿化,形成了道路与周边自然、人文景观协调搭配,防护功能完备的道路绿化体系。五是农田林网工程。有效衔接林业生产与农业生产之间关系,科学规划田间林网,改良栽植品种,优化田间生态体系。2013年以来,该县新建完善农田林网8.5万亩,宜林农田林网化程度不断提高。六是城乡绿化工程。城市绿化坚持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兰陵新形象。在加大城区绿化的同时,积极争创花园式单位和花园式小区,绿化率达35%以上,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乡镇绿化以创建绿化模范乡镇、村居为目标,集中抓好乡镇驻地、村庄绿化。目前,乡镇驻地绿化覆盖率达到32.9%,人均公共绿地11.2平方米,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29.8%,涌现出省、市级绿化模范乡镇6个,省、市级绿化模范村78个。七是林业产业工程。把林业生产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来抓,初步建成了优质核桃、花椒、杨树等5大商品林基地。该县现有板栗、柿子、花椒、桃、银杏、核桃等经济林面积18.9万亩,杨树等用材林面积14万亩;发展苗圃60多处,可育苗面积5200多亩,总产苗量1600多万株。

(二)创新机制,强化管护,切实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一是探索多渠道投入机制。该县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造林绿化和森林防火;西部矿区生态恢复、水系绿化和绿色通道提升等工程的实施,以及荒山造林绿化用苗,全部由县、乡财政支付。该县对荒山造林实行以奖代补,对承包荒山大户、大面积开发造林者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引导龙头企业、经营大户等从事造林绿化,实现了多层次、多渠道筹措资金,多种形式开展植树造林,有效推进了绿化进程。二是通过林业专业合作社推动造林。以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立足“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引导农民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从事苗木花卉栽培、林果种植、林产品加工等林业产业。目前,该县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260多家,入股社员2.8万户,承包林地28.6万亩,以会宝山生态产业合作社为代表,涌现出一大批叫得响的国家和省、市级林业示范合作社,促进了林业产业发展。三是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坚持依法兴林与依法护林相结合,严格执法与加强监督相结合,进一步理顺了绿化管理体系,建立了县、乡、村齐抓共管的绿化管护长效机制。在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方面,县与乡镇、乡镇与村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在森林防火方面,在抓好宣传教育的同时,围绕加强防火能力建设,完善了责任落实、群防群控、林火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建设、组织指挥、应急救援等六大防火体系,建立了县级领导、县直部门包重点林区森林防火责任制和防火责任追究办法;在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方面,建立了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该县布设森林病虫害监测点18个,年累计监测面积21.8万公顷,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率、检疫率分别达到100%,去年以来累计实施美国白蛾飞防100万亩,达到了省、市防治要求;在林木管护方面,制定了《兰陵县生态公益林管护办法》、《兰陵县封山育林管理办法》,成立了487人的护林员队伍,实行划片包干,合同管护,动态管理;在严格执行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强化伐区监管、提高伐区质量的同时,严格执行木材凭证运输规定,切实加强对木材运输和经营加工环节管理,做到山上管严,山下管好,维护了林业生产经营秩序。

二、林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林业投资严重不足。资金的缺乏从根本上制约着林业的发展。在林业建设方面,国家投资偏低,只提供补助性资金,地方无财力予以大量投资,导致林业建设质量低,进展缓慢,效益不明显,与社会经济发展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不相适应。如:中央造林补贴试点项目每亩投资200元,造林款要分两年分发给农户,导致农户造林积极性不高。

(二)林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恶化。通过林业项目建设的实施,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扭转。由于人地矛盾突出和经济利益的驱使,擅自开垦林地、毁林开荒和盗伐滥伐林木屡禁不止。由于涉及国土、矿产和林业等多个部门,没有统一的管理,虽然努力组织打击,但效果不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长和自然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边治理、边破坏,点上治理、面上破坏,先破坏、后治理”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林业工作的成效难以显现。

(三)森林资源单一导致森林灾害加剧。近年营造的纯林多,混交林少,这种森林植被结构类型抗逆性差,抵御自然灾害和自我调节、自我恢复能力弱,易导致美国白蛾等森林病虫害及森林火灾的频繁发生,导致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减弱。

(四)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滞后。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陈旧、呆板,缺乏活力,远远滞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的林业管理缺乏动态的森林生态平衡观和科学经营理念,林业项目框上加套、套上加绳,禁锢了林业工作者和林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之林业周期长、见效慢的固有特性,难以吸引和调动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加入林业建设,严重阻碍了林业的快速发展。

三、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是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加大林业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推进生态建设步伐。由于林业投入大、见效慢、回收期长、比较效益低,农民对林业发展的认识不足,不愿意在林业发展上增加投入。特别是林业有较强的公益性质,需要建立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以社会力量、农民投入为辅的发展机制。

二是建议健全法制、加强执法力度。把林业建设和发展纳入法制轨道上来,逐步建立和健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各项法制,基本形成森林防火、资源林政管理、森林病虫害和林下动植物保护等有效的工作管理体系;建立各级联动机制,加强联合执法力度,依法保护森林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人们造林、护林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建议科学规划,提高森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应对各个地区进行深入调研和规划,确定适宜发展的林木品种层次,改变纯林多、混交林少的现状,确保地区森林资源多样性和共生性,提高森林植被结构类型抗逆性,提升抵御自然灾害和自我调节、自我恢复的能力;同时加强对美国白蛾等森林病虫害及森林火灾的监测,做到人防、技防相结合,加强应急应对能力;适当发展林下经济,拓展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

四是建议深化林业各项制度改革,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逐步建立起“产权清晰、主体落实、责任明确”的林业产权制度,真正使广大林农耕者有其山、耕山有其责、务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实现森林增量、农民增收。同时通过林地流转、林场建设吸引和调动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提升林业现代化水平,搞活林产品深加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乡镇公务员干、学、思日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