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顾"数学·我们·数学"丛书,缅怀丁石孙先生

 新青年数学教师 2020-09-02

阅读提示

我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原校长丁石孙先生,于2019年10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我们表示沉痛哀悼。

下面回顾丁石孙先生主编的“数学·我们·数学”丛书,深切缅怀丁石孙先生对数学普及与数学教育事业的贡献。

20世纪80年代末,时任北大校长的丁石孙先生,应湖南教育出版社之邀,担任“数学·我们·数学”丛书(共9册)主编,并撰写了其中的《数学与教育》。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为丛书题词。丛书作者还包括齐民友、徐利治、张景中、张楚廷等数学家。




关于丛书的写作背景,丁石孙先生说:最近(20世纪80年代末)钱学森同志在一封信中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认为数学应该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并列,他建议称为数学科学。当然,这里问题并不在于是用“数学”还是用“数学科学”,他认为在人类整个知识系统中,数学不应被看成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而应提高到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我基本上同意钱学森同志的这个意见。数学不仅在自然科学的各个分支中有用,同时在社会科学的很多分支中也有用。近期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不仅数学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同时数学在有些学科中的作用也愈来愈深刻。事实上,数学的重要性不只在于它与科学的各个分支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而且数学自身的发展水平也在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影响着人文科学的进步。总之,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有其特珠的重要性。

关于丛书的写作定位,丁石孙先生说:为了使更多人能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决定编辑出版“数学·我们·数学”这套小丛书。与数学有联系的学科非常多,有些是传统的,即那些长期以来被人们公认与数学分不开的学科,如力学、物理以及天文等。化学虽然在历史上用数学不多,不过它离不开数学大家是看到的。对这些学科,我们的丛书不打算多讲。我们选择的题目较多的是那些与数学的关系虽然密切,但又不大被大家注意的学科,或者是那些直到近些年才与数学发生较为密切关系的学科。我们这套丛书并不想写成学术性的专著,而是力图让更大范围的读者能够读懂,并且能够从中得到新的启发,换句话说,我们希望每本书的论述是通俗的,但思想又是深刻的。这是我们的目的。

现在回过头去看,丁石孙先生主编的“数学·我们·数学”丛书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为人们普及了数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文化性,及“应用的广泛性”特点,破除了数学留给人们的“抽象、严谨”的单一形象,而且为人们丰富了数学教育的内容。丛书作者丁石孙先生等数学家也保持了我国数学家关心数学普及与数学教育事业的优良传统。

21世纪10年代末,这套丛书由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再版,丛书名改为“数学科学文化理念传播丛书(第二辑)”,得以继续传播。同时再版的“数学科学文化理念传播丛书(第一辑)”则来自20世纪80年代末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数学家徐利治先生主编的“数学方法论丛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