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最有趣又最吸睛的事情当属贾跃亭缺席诉顾颖琼一案,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刚在社交媒体上发完“林子大了.....”的贾跃亭居然居然居然没出现,于是9分钟后,他败诉了。 被折腾了个够,又是请假又是坐飞机来应诉的顾博士对媒体表示:“(未来)我当然要写贾跃亭,一直写到他破产为止。” 坤鹏论隐隐感觉到了贾跃亭和他团队这中间耍的套路,那就是用法律起诉的形式来证明自己坦荡荡很清白,但开庭我不来,败诉也不是败在起诉书的实质内容上,谁也抓不住我最本质的把柄,即使你们嘲笑又有何妨,反正我告了!并且借此还可以严正地发个声明之类的,骗骗低智商的围观群众。 醉翁之意不在酒! 这套路确实高,实在高! 从贾跃亭“下周回国”一直没回国,“尽责到底”却置讨债人不顾好几个月,不管网上滔天骂声,我自岿然不动,是不是很神奇?他似乎在耐心地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说做汽车地等着...... 他在等的是未来,能不能再次神奇回来的未来。 最近一段时间,今日头条不太舒坦。 1.算法到底有没有价值观 前几个月,《人民日报》发了一篇文章《新闻莫被算法“绑架”》的文章,虽然没有点名道姓说谁,但人们都知道在说谁。 然后,就在上个月,人民网直接三评今日头条的算法: 9月18日:《人民网一评算法推荐:不能让算法决定内容》 9月19日:《人民网二评算法推荐:别被算法困在“信息茧房”》 9月20日:《人民网三评算法推荐:警惕算法走向创新的反面》 面对如此强大的攻势,头条不得不从“算法没有价值观”改口为算法真的有价值观。 坤鹏论认为,机器跑出来的算法本身确实不会有价值观,真要有了,那就是世界上最牛逼的AI,显然在这个人工智能还是人工智障的阶段,今日头条的算法不可能有价值观。 但是,算法背后的人却是可以有价值观的。 所以,现在这个阶段张一鸣说“算法没有价值观”完全是为了今日头条的原始积累打掩护,因为大部分商业在原始积累阶段,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一些不可说、不干净的东西,把锅交给算法背实在很高很妙! 在现阶段的中国,得屌丝者得天下这个真理依然没有改变,而一路被屌丝供养长大的中国互联网和互联网创业者们,对于如何得屌丝最有经验! 这样看来,今日头条的所做所为也不过是升级版的经验复刻罢了,比如: 内容上紧紧贴近屌丝:不以质量论英难,只看点击量,点击量越高,被推荐得越多。 仔细研究,头条上最受欢迎的内容,本质上就是过去80、90年代地摊流行文学的翻版,从史料解密到八卦养生什么的,无所不包,像《故事会》和《知音》这类的杂志,一直霸占中国杂志发行量最前列,几十年如一日,到现在依然如此。 同样,PC互联网时代,各家新闻网站的兴盛当年也是很大程度靠着社会新闻吸引着人们眼球,那时候甚至也有着一大批闭门“造”社会新闻的人存在于地下江湖。 手段上要发动群众: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群众不仅能贡献低廉的劳动力最快速地完成原始积累,还可以在出问题的时候当背锅侠,化解平台的麻烦。 技术上用算法优化:根本不考虑读者到底是教授还是平民百姓,只从他的阅读习惯与点击算出他内心最深的欲望,然后充分满足他,让他看了还想看,欲罢不能。 人工智能AI有木有! 2.做号者的江湖惹来的版权麻烦 内容是最难的,同样也是最简单的! 乘着自媒体的浪潮,今日头条选择了简单粗暴地用钱砸,用金钱换时间,用金钱换内容,比如:“千人万元”补贴、 10亿元补贴短视频创作者、签约问答作者。 传统媒体时代,存在着不少发行量上百万的文摘类杂志和报纸,他们的编辑部只要三五个人,加上剪刀和浆糊就可以作一本畅销报纸和杂志,而在互联网诞生后,Copy&Paste大大提高了“生产”内容的效率,后来甚至还出现了“一键伪原创”之类的软件进一步帮助提升效率,于是一群另类而庞大的互联网内容生产者也跟着升级出现了,他们就像工厂那样,批量、快速地生产着各种各样的内容,甚至已经成了自己独特的内容产业。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红利大爆发,这些独特的内容生产者有了个专属名字:做号者。
这些做号者们混迹互联网多年,深谙借风口的赚钱之道,他们很快在今日头条上嗅到了钱的味道、阶段性的最大需求以及尺度,于是他们疯狂地申请了一批批的账号,并夜以继日地:
他们帮助今日头条快速完成了图文内容的原始积累,而这些人可以说是最懂屌丝、最懂互联网、最懂运营的一个群体,他们将团队设置在小城市,在当地招聘,简单培训后,内容工人就上岗了,这些工人不需要有自己的大脑,只要按照要求执行即可,低廉的人工与房租成本,让内容生产者攫取了丰厚的利润。 后来,成熟的图文内容补贴渐少,对于平台而言,做号者的革命使命基本完成了,于是开始通过加大对做号批量生产低质内容的审核和打击力度,驱逐劣币。 但,今日头条的视频又来了,嗅觉极其灵敏的做号者迅速做出反应纷纷转身开始转战视频。 当然,真要做视频可不像图文那样复制&粘贴就可以了,于是剪辑成了视频内容生产者的最佳选择。 他们开始从电视台、电影、电视剧、网剧、各视频内容网站下手,挑选中热门的内容进行剪辑拼接,高级些的加上字幕和配音,然后配上特别吸睛的定制标题,一个个视频内容就这样迅速地诞生了,只要电脑给力,工人手快,一天一人“创作”个20~30个热门视频也不是难事。 就这样,今日头条的视频版块又成了! 据坤鹏论的一位朋友说,他现在很多视频都是在今日头条上看的。 于是,今日头条的新麻烦来了。 正是做号者们的“疯狂”付出,也为今日头条招来了诸多非议,在流传颇广的《这两年,互联网病了,岂止阿里,整个科技圈都该好好反思》一文中:
而著名媒体人王利芬最近在微博上声讨今日头条:
在坤鹏论看来,这样的声讨很正义,但基本没什么卵用,就像PC互联网时代,相当多的网站就是靠不告而取的抄袭、改头改尾的伪原创、发动群众上传视频发家致富的,那时候也是诸多的口诛笔伐,结果呢? 再加上今日头条更加聪明用钱地发动起了群众,不仅有人勤快地帮着搬运内容和新闻,出了问题还可以帮着背锅。 这钱花得太值了! 写到这里,坤鹏论不禁联想到了阿里的淘宝,这发展轨迹简直是如此相似: 淘宝:通过个人商家作为平台的原始积累的主力军,前期对于假冒伪劣不闻不问,等到羽翼丰满,无下无敌,开始大浪淘沙,把个人商家挤出平台。 今日头条:通过自媒体作为平台内容的原始积累主力军,前期对于各种抄袭默不作声,等内容极大丰富,平台傲视群雄后,开始严打并驱逐做号者这样的劣币。 3.一点资讯完成新一轮融资 上周有消息称,一点资讯完成了1亿美元的新融资,据说,投资方包括一支由政府主导的基金,估值约为10亿美金。 有朋友会说,小小的一点资讯融个资,和估值200亿美元的今日头条有毛关系。 坤鹏论希望你注意的是“政府主导的基金”! 更深的话不说了,大家自己悟,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会理解。 而对于张一鸣和今日头条而言,其他问题都算是小问题,这才是最让他们辗转反侧、孤枕难眠的大问题。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关注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坤鹏社”,加入坤鹏论高端人脉与资源分享社群。坤鹏论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已经累计发表原创文章与问答1000余篇,文章传播被转载量超过30余万次,文章总阅读量近2千万,并收获了大批的粉丝。为了更好的为广大粉丝服务,坤鹏论决定建立起自己的粉丝社群“坤鹏社”,并开始招收第一批社员。坤鹏社的定位是“互联网学习型社群”,目的是帮助社员全面提升互联网及相关方面的知识,帮助大家更好的利用互联网创业、工作、商业化,站在互联网时代前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