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月十五中元节,老苏州有自己的一套老规矩......

 吴越尽说 2020-09-02

农历七月十五

民间又称为“七月半”


农历七月十五,民间又称为“七月半”,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这一节日源远流长,文化意蕴十分丰富。





入选非遗 护航传承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元节(资源河灯节)分别于2011年和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香港潮人盂兰胜会:拜神仪式





三节合一 源远流长





中元节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时祭,以及与之相关的祖灵崇拜。古时由于生产能力与认识水平有限,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中元节将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民间的鬼月鬼节习俗集于一身,绵延1500余年,传播至东亚很多国家,至今仍长盛不衰,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与寄托,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与生活。




在民国年间,民间对中元节的重视程度甚至高于清明节,咱们老苏州自然也有一套中元节的老规矩,跟着小编一起了解老苏州的中元节习俗吧!





文化习俗





祭祀祖先










吴地旧俗,中元节家家户户要在家过节,表示对先人的怀念。

据《吴郡岁华纪丽》记载:中元日,都在五更天用素菜祭祖,新亡者之家则更早。富裕人家还延请和尚道士设坛打醮诵经,悼念先祖。



放河灯


放河灯无疑是中元节最主要的习俗。这种灯一般以纸板或木板为底,形似荷花,其上安放灯盏或蜡烛。每年七月十五,人们在中元之夜,纷纷来到江河之畔,点燃无数水灯,任其自在漂流;甚或形成绵延数里的灯海奇景,寄托了人们祈求平安吉祥的愿望。



吃鸭子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吴地旧俗,有很多人还会在中元节当天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做成的畚箕形食品)。



虎丘中元庙会










七月十五“虎丘中元庙会”,以往是非常热闹的,每当清明、农历七月半以及十月初一,在山塘街都要举行出会活动。



吃团圆饭










中元节更重要的是珍惜与身边亲人共处的时光,一家人坐在一起,“开心地吃一餐团圆饭”。



祭祀土地和庄稼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



老苏州口中的“七月半”,依旧是传统苏州民俗中一个重要的日子,家家户户焚香祭祖,一家人要相聚一起吃团圆饭、放河灯。所以,如今中元节也更多的一个是宣扬孝道的节日。


      来源:《方志苏州》公众号
      2020-09-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