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苏州传统的礼仪节令

 苏迷 2012-02-11

记者 肖寒

若说节日是民俗文化的体现,那么苏州的传统节日则因更为体现吴地的传统文化,而与我们的生活更显贴近。苏州自古是鱼米之乡,文化发展水平较高,因此,这里的各类民俗节日及其文化内涵也特别丰富。

◎正月十五“闹花灯”

岁逢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亦称“上元节”。江南风流才子唐伯虎也留有盛赞元宵灯节脍炙人口的绝妙诗句:“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笙星歌赛社神;不展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二月二“龙抬头”

民间传说,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此后,雨水逐渐增多起来,这是春耕的农民所盼望的。在苏州,有“二月二吃撑腰糕”的习俗。“撑腰糕”是用糯米粉蒸制,比糖年糕瘦长。二月,春耕大忙开始,人们在各种农具、良种、耕牛物质准备同时,吃下“撑腰糕”能撑腰,祈盼平平安安,少个腰酸背痛,在精神上身体上做好劳作准备,迎接一年的农事。

◎二月十二“虎丘花朝”

农历二月十二日是百花生日,俗称花神生辰,亦称花朝。苏州人素有种花、爱花的习俗,花神庙仅虎丘一地就有两座。每至二月十二日花神生日这天,苏州人尤其是花农会早早赶到庙里去庆贺,供上三牲干果,焚香点地入夜,众人手提花灯,抬了花神,在虎丘、山塘一带游行,往往要“闹”到天亮尽兴而归。现在,虎丘庙会最热闹的是秋季庙会,似乎冷落了花神庙会了,如今正逐步恢复“虎丘花朝”。

◎四月十四“轧神仙”

农历四月十四是吕洞宾(“八仙”之一)的仙诞,俗称“神仙生日”。这一天,前往阊门神仙庙进香者甚多,传说吕洞宾在这一天混迹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凡有奇疾难愈者,往往有缘得到治疗,大家都想碰碰运气,得到仙人的恩惠,俗称“轧神仙”。 “轧”在苏州方言中为人多拥挤的意思,苏州人有“轧闹猛”一说。现已成为一种民间的庙会活动。 

◎五月端午“龙舟竞渡”

端午节前后,各地都有划龙船、吃粽子的习俗。据传此俗是为了纪念楚国诗人屈原,但吴地则是源于春秋时有关吴国大夫伍子胥的历史传说。明清时期,山塘竞渡是苏州端午节俗中最为热闹的一项盛事,且逐渐发展为由地方官府统一筹划与组织,规模宏大,场面壮观。 在山塘竞渡活动中,精明的商家们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商机,逐渐形成了历时半月之久的山塘划龙船市。

◎五月十三“祭关帝”

农历五月十三日是关帝生日,吴地旧俗要举行祭祀。吴地有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关羽神像的关帝庙、关帝祠。五月十三日祭祀时,有祭献演剧,相传,九月十三日是关羽成神之日,同样要祭祀。民国时,曾有关羽、岳飞合祀,与文庙对称做武庙。官祭在护龙街(今人民路)大关帝庙,祭祀典礼要献牛、羊、猪三牲,主祭、陪祭多为官员。民间各界崇奉关圣,祭祀多雇“清音”祝贺圣诞。

◎六月六“曝书翻经”“狗淴浴”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苏州有晒书习俗。各寺庙将所藏经书搬出来晒一晒,僧人趁机召集乡村老妇开“翻经会”,由她们在烈日下翻经曝晒,宣称“翻经十遍,来世可转男身”。 

又有民谚云:“六月六,狗惚浴。”(苏州方言将洗澡叫做惚浴)是日将小猫小狗牵到河中沐浴,可避虱蚤。 

◎六月廿四 “赏荷观莲”“吃雷斋素”

在苏州,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观莲节”、“采莲节”,被称为荷花生日。六月二十四日,人们成群结队,兴高采烈地观莲赏荷。据旧籍记载,苏州的荷花荡共有三处:一是石湖湖湾——走狗荡,二是天荡西北湖湾——葑门荷荡,三就是指黄天荡。农历六月二十四,吴地又称“雷公诞辰”,旧有“吃雷斋素”的习俗。

◎七月初七“乞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节”,传说这天晚上,喜鹊成群结队飞向银河,搭成鹊桥,让牛郎和织女在银河鹊桥上相会。民间习俗在七夕之夜祭祀织女,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叫做“乞巧”。

◎七月三十“地藏香和放水灯”

旧时以农历七月三十为地藏王生日,苏州各家于门前地上遍插香烛而燃之,称“地藏香”,还有以油渣等易燃物聚成一堆者,至夜燃之,火光冲天,满街通红。

是夕又有放水灯之习,里巷间醵资请和尚泛舟河中诵经祭孤魂,又有在街头举行者,以纸扎一巨鬼并各种小鬼,请和尚诵经超度孤魂,称“盂兰盆会”。

◎九月初九“重阳登高”

重阳有登高之习。苏城重阳登高处昔在吴山,据说吴王夫差曾在此登临,后世遂相沿成俗。每逢重阳,吴山治平寺中,牵羊赌彩,为摊钱之戏,热闹非凡。亦有约二、三知已,或登北寺塔以资远眺,或登虎丘山以览胜迹者,皆为循例之消遣。

◎十二月初八“腊八粥”

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在苏州,每逢腊八节这一天,寒山寺、西园寺等各佛教寺院的僧众们将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洗净浸泡后,支起大锅,熬煮成粥,祭祀菩萨,广施苏城民众。

◎十二月中旬“冬至大如年”

“冬至大如年”是苏州人特有的说法,苏州人都会全家团聚,吃冬至夜饭,喝冬酿酒。按照老规矩,冬至还要向过新年一样向长辈拜年。苏州人之所以重冬至,是因为周代历法冬至为一年之初。吴国先王是周王的后人,冬至正是周代历法的遗俗。

◎腊月二十四“掸檐尘”

农历腊月廿四夜前,每个家庭主妇,都要头扎布巾,把扫帚、或鸡毛掸用绳子捆绑在竹竿梢上,把房舍内外的梁檐、廊柱、门窗,打扫一遍。将家里角角落落又掸又扫,上上下下收拾得干干净净。

◎腊月二十四夜“送灶神”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也就是腊月二十四夜,苏州人称“廿四夜”,是“送灶”的日子。传说,灶神要在二十五日向玉皇大帝汇报:主人家一年功过,相当于做“年终总结汇报”。二十四日夜,一家老少跪拜、烧香“送灶”,祈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苏州民间“送灶”,有“官三民四”的说法。官者,即官绅权贵在二十三日送灶,民者,即平民百姓二十四日送灶。旧时民间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渔民等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年三十“除夕”

春节、除夕是中国人的最盛大的节日,隆重、热闹、喜庆是没有其它的日子与之可比。

在苏州,除夕的年夜饭,亦称“团圆饭”,颇为讲究。要全家人聚齐,体现团圆之意。祭拜祖先后,按长幼入席。年夜饭后,长辈们给晚辈发“压岁钱”,接着,张贴春联和桃花坞木刻印的门神、灶神,倒贴“福”字以求“福到”。除夕守岁至半夜子时,寒山寺传出108响洪亮的祈福钟声,击钟以分岁,宣告一年的开始。

民俗往往是一个地方社会生活的缩影和历史的折射,带有极强的个性,正因如此,民俗文化也就以其最具个性化、最具平民性的特色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这多姿多彩的吴中民俗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巨大宝藏,如何将它们保护、传承和发扬下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