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塘街上的桥

 涛儿—taoer 2021-08-03

图片

倘如有人问我什么样的画面最能代表姑苏的风情,我想,山塘是可以放在封面的。河水流淌了千年,山塘就热闹了千年。红尘中生出的粉墙小院,水波中生出的驳岸石阶,浸润在岁月烟雨中,晕出了一句又一句关于江南的诗来。

轻舟逐浪游山塘,在扑面而来的风和水的味道中,觉得有什么珍贵的东西与我劈面相逢了。是桥,是山塘河上一座座身姿娉婷的桥。

图片


图片

山塘古桥多。主干河流上横着七座,支流上竖着八座,正好“横七竖八”的十五座。

图片


如果山塘是一根琴弦,那桥就是琴弦上抑扬顿挫的节奏和韵律了。拱桥连着平桥,平桥连着岸,高低错落,舒缓流畅,不就是一曲曲美妙乐章吗?

山塘主河上的古桥都是拱桥,支流上多是平桥。平桥起伏不大,方便岸上行车走马;而主河上的一色的拱桥设计,则是因为受到了特殊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限定。

图片

山塘自唐代白居易开凿以来,商业逐渐繁荣,至明代中叶,山塘店坊如云,舟楫往来如织,水运物流空前繁忙。河上不仅有货船、官船,还来了康乾两代皇帝乘坐的御船。

船越来越大,桥自然要越高大越好。拱桥,流畅的圆弧形,张弛有度。桥洞容易做高,利于大型船只往来;桥身也容易加长,无论河流宽窄,都能轻松地跨越。于是,一座座拱桥就如虹卧波,落在了山塘河上。

因为与山塘生活达成的默契,也因为受到了岁月的认可,山塘的桥也便有了别样的生动。

图片
新民桥

图片

山塘古桥故事多,故事有几分若即若离的想象,亦有几分“无桥不成书”的趣味。

图片


船码头边就立着一座有故事的古桥。明代阁老吴一鹏与河对岸的友人朝夕过从,手谈为乐,遂造桥以便往来,取名通贵。它与新民桥一箭之遥,古今两桥,互为呼应。

看啊,前面又是一座桥。流畅的圆弧桥洞与水中的影儿合成一轮满月,又被划过的船晕开了影。

相传,这是一座用陨石修建的古桥,故名“星桥”。山塘河上,唯有登上星桥,才能望到虎丘塔。桥上和桥下,蓦然地就念出了一句: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对山塘的相思,难道是从桥开始的吗?

图片
星桥

船儿在宽宽窄窄的河上走着,来山塘时裹挟着的都市人的繁忙紧张,都被船桨打散了,碎成了无数水花。船侧不远,立在潋滟水光里的,就是桐桥吧!

心悦山塘,最初缘起晚清一本苏州地方风土小志《桐桥倚槕录》。书里记着山塘的山水名胜、寺庙宅第,还有玩具手工艺。五光十色的山塘记忆,被一本名叫桐桥的书收藏着,让人神往之。

“半倚城郭半倚山”,船入了山塘的分界--半塘。彩云桥横跨在半塘,成了半塘的地标。古时,桥东多是会馆,西面很多大型祠堂。东侧人家全依水,西侧桃柳直到山,几分水城风韵,又几分山村野趣。

图片
彩云桥

彩云桥的文气记在了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的一则故事里。故事说,王安石教训恃才逞能的苏东坡,为难了他三次。最难的第三次,是出了一副上联,命其对下联。上联为“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才思敏捷的苏东坡久思不能成对,只能知难而退。

过了半塘,河比街宽,路比河瘦。水上视野开阔,远远地看见了那座高大雄伟的三孔石拱桥--普济桥。

邻近古桥,有一座康熙年间所建的慈善堂--普济堂(现今社会福利院),桥因此得名。普济桥西堍,一道三节石板桥--同善桥,与之近在咫尺。两桥一横一竖,一拱一平,一座恢弘巍峨,一座纤巧轻盈。船穿过普济桥洞的前一刻,可见圆圆的桥洞把方孔的同善桥桥洞圈入了画框,大桥雄伟,小桥野趣,相映成趣。亲昵相伴的两桥,被人戏称为“大小普济桥”。

图片
图片
普济桥

苏州人喜欢给有趣的地方写故事,而山塘的故事尤其适合用评弹唱出来。说书先生唱,白娘子与许仙曾在这里泛舟赏过中秋呢。

喏,不远的斟酌桥也因此沾了光,做了《三笑》唐伯虎点秋香的背景旁白。“斟酌桥边酒肆多”,只是这里飘过的不仅是酒香,还有花香。

自宋代初年起,山塘虎丘一带的农户逐渐以养花为主业。至清乾隆年间,来自南北的各种花卉产品聚集在斟酌桥附近交易,每日晨晓载满鲜花的船只聚集于场,日复一日,最终在桥东花园弄形成了苏州最大的花木交易市场。

图片


图片

“斟酌桥边频醉月,真娘墓畔日看花。儿家花月丛中过,不知人世有桑麻。”山塘岁月生就在一片花光水影中,如何不使人心神摇曳呢。

图片


种花人信花神。每年农历二月十二花神娘娘生日,就成了虎丘山塘最热闹的日子——花朝节。听说,年初时虎丘山麓重开了花神庙。花朝节里拜花神,海涌微岚浮翠,姹紫嫣红开遍,年年岁岁。

望山桥下,弃船登岸,在虎丘寻一块见证山塘古桥身份的古碑。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苏州官府立下《永禁虎丘开设染坊污染河道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防止水污染而立下的政府令。它比英国的《水质污染控制法》要早96年,比美国的《河川港湾法》早了162年。之后的嘉庆年间,官府为了保护山塘河水的质量,又将山塘河列为放生官河,禁止渔船在此捕鱼,并将“放生官河”的字样纂刻在山塘河几座古桥的桥洞中。

图片
望山桥

世人以为的世俗欢乐的山塘,流到了虎丘山下,汇成了对水的庄严敬畏。船来船往,上桥下桥,本是水城的日常生活,而在山塘,成了信仰,成了仪式。

归来还是以船代步,眼前还是花光水影的姑苏,还是柳丝醉软的山塘,只是断断续续的岁月章节已经被桥连到了一起,远远近近的,欲说还休。

来源:IN姑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