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受生命之重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感受生命之重

 作者丨张小峰      编辑丨张旋

 2014年11月16日,儿子出生了,我当上了父亲。有人说,只有自己为人父母后才算真正长大。一瞬间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加重了,将来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孩子。在根深蒂固的家族概念中,孩子就是父母的一种延续,这样的延续真的就是除了生命,还包括让孩子承担起自己的“体面”、家族的荣耀或者命运的逆转。

       儿子出生时,脐带绕了二十九圈,脑神经有些缺氧,在县医院出生观察一天后,又“求爷爷告奶奶”我们托人在市中心医院预定了床位。第一天先在重症监护室治疗,第二天有了空床位后搬到病房。因为是剖腹产,妻子在县医院里需要住院一周,在这近一周的时间里,母亲想念刚出生的孩子,孩子吃奶要妈妈。而我在这两地奔波,身体很累心更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一周下来瘦了整十斤。现在妻子对于怀二胎还是心有余悸。上天还是公平的,孩子健健康康,而且英俊出众。曾有算命人说,这个孩子是玉麒麟命,凤毛麟角,有贵人相助。不管怎样,在父母眼里,平安快乐就足矣。现在儿子快三岁了,调皮捣蛋不必多说,看着他一天天的长大,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从孩子身上,我总是想起自己的童年。

       现在的孩子偶尔看到一只燕子飞过都会好奇,我小时候,家燕整齐地落在院子晾衣绳上,司空见惯,像是等待接受检阅的士兵。让燕子在自家房梁上搭窝是一件吉利事,来年它们还会住进来。一直困惑的是,我家房梁上住的还是去年那只燕子吗?现在的燕子都去哪里了?我家的燕子呢?夏天的燕子要比现在的麻雀多的多,小时候也没有现在的天气热。那时候夏天用风扇的人家很少,更别说是空调了,吃罢晚饭,拿着藁菅(一种用麦秆编制出来的草垫子)早早的到门口抢占有利地形,听老人讲天上的故事地上的人,百听不厌,奶奶不时用蒲扇扇一下蚊虫,在蒲扇的一下下吱吱声中慢慢睡去,不知何时醒来已在炕上了。

记得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次机会去乡镇参加选拔考试,类似于现在的奥数吧。有一道数学题目,6+X=14,求X的值。我不会做,X是什么东东,搞不清楚,从来没有见过。后来走出考场,问老师:“数学卷子里出了一个‘大叉号’,不知道啥意思。”老师摸摸我的头笑了。现在有很多考试选拔赛,让小学生做高数,完全超出年龄相仿的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真的就是超前教育吗?就是所谓的智商高吗?我不是从事教育的,但是我是懂孩子的,他们不愿意当“枪”使唤。在我看来,聪明是一种天赋,而教育却是一种选择。那次考完试中午吃了一顿“大餐”——小笼蒸包,十个一笼的那种,我吃了十二个,是老师匀出来两个给我的,后来听奶奶说,我是参加考试的学生中吃的最多的,他们一般都是吃了七八个。我说都没有见过这么好吃的包子,里面真的包了“一头猪”。

       到乡镇考试不算是进城,真正的“进城赶考”是在我10岁左右,跟着奶奶去舅姥爷家。舅姥爷是奶奶远方叔叔家的哥哥,早些年当兵转业到地方,留在了县城。第一次做公共汽车到了“大城市”,什么都是新鲜的,原来楼房上面的一层层窗户真的就像是蜜蜂巢穴,课本上是这么说的。城市里竟然也有“经销”,也卖冰棍、糖葫芦。虽然有种食品没有见过,但是我知道一定很好吃,那就是火腿肠。卖家说,火腿肠是大人们喝酒时候才能吃的下酒菜,小孩子不能吃。很多年后我才明白,因为太贵,不是我这样的穷孩子吃得起的,人家是委婉拒绝了我们。卖家还是我们一个村的老乡,只不过早几年搬到城里。

       长大了,总会承受一些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我们有没有成为我们最爱的人所期望的样子?我们是不是早就丢掉了原本最美好的样子?举我自己的例子,我父母以前为我付出了很多,我真的成为他们想要的模样了吗?我有两个亲姐,大姐为了我们两个放弃大学梦想,选择了中专。二姐为了我,复旦毕业后放弃保研供我上完大学。身为父母,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努力做好自己,不强求、不折腾、问心无愧。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某单位从事秘书工作,一干就是八年。真正的文字材料可不是优哉游哉喝着茶水复制粘贴几篇文章就能搞定的。有时候为了几个词语绞尽脑汁,看稿子看得想吐,修改、提升、再修改、再提升,最终很可能还是返工重来。回家“吐槽”,母亲答案总是“会好起来的,慢慢来”。写第一篇稿子时可能兴致盎然,写到第一千篇稿子时早已心灰意冷。大部分工作应该差不多如此。当初再怎么喜欢,干上十年八年后,也会进入职业倦怠瓶颈,烦的要死。但回头再想,工作是我安身立命的资本,是养家糊口的饭碗,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为了这些,也要不断调整心态,坚持、适应、进步。自己的文字材料得到领导的批示认可,或者见诸于媒体、报端时,那种付出之后的欣慰才是对自己能力无言的褒奖。

作者简介

张小峰,80后,工作之余喜欢写些散文、诗歌,文章散见于各类报刊、公众号等。

点击欣赏作者部分作品:

人生还有多少可能

娘亲

东营微文化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橄榄绿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张旋   任晓娣   吕娟娟   王霞   文姐

外联:郭杰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