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赶海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作者丨陈福勇      编辑丨文姐

作者与朋友们

      清晨,阳光灿烂,霞光万道,南风微吹。我们一行五人如约集合后向大海驶去。

      在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行驶约半个小时之后,车子驶上了一条坎坷不平的大坝土路。这条路坑坑洼洼得真难走,还很窄,对面来车得找个相对宽的地方停下来,对方才能通过。路坝两边一畦一畦的盐池,一塘一塘的虾池,高高耸立、缓缓转动的风力发电设备,布满了原野碱地。坝的西面是沾利河,它是利津、沾化通海的泄水河。每到盛夏雨季我们那儿的雨水由此流入大海。这儿鱼多虾多,来这里打鱼、捉虾的人也自然而然的多起来。

     颠簸中车子又走了约半个多小时后,我们看到了大海。远处几艘渔船飘泊在海水里,茫茫大海,一片湛蓝,天高地阔,海鸟飞翔。

      此时已退潮。找到合适的停车点,我们换上衣服和鞋,福华、志虎、利祥三人拎上网,我提上鱼桶就下坝奔潮沟而去。福华首先甩出第一网,慢慢收网,竟然打了七条鲘魧鱼。“好,有鱼,快来打。”我吆喝着。志虎和立祥一看有鱼,迅速赶来。三人顺着潮沟你一网,我一网甩开啦!我负责拾鱼,把带上来的虾也拾进了鱼桶。立祥打了条鲈鱼,我抓起鲈鱼,硬硬的鱼脊扎得我手好疼。细看这鲈鱼细细的鱼鳞、褐色的花纹,在阳光下泽泽发光,小嘴不住地“叭嗒",尾和脊竖了起来,好像在抗议呢!志虎打了条梭鱼,福华打了两条梭鱼……鱼桶里的鱼越来越多。

     不知不觉已到晌午。我们来到车边,把早准备好的冰放进保温箱,又把鱼倒了进去,这样即不坏,又保鲜。

      午餐我们准备得很丰盛,有酒还有肉,我们五人边吃边聊,嘻嘻哈哈好不热闹。不一会儿酒足饭饱。他们四人进入了梦乡。

      没有睡意的我抬头望去,大海的蓝色已看不见了,几艘渔船已搁浅在那儿。远出有许多身影拖着长长的渔具奔忙在浅滩上。她们越走离我们越近,影子成了渔女。我注视着她们,她们一手拿一个渔具在收着泥螺呢!我下坝走近和她们攀谈了几句,她们很豪爽,很泼辣,很能干。她们走过后,湿而坡的滩面上托了一条蜿蜓盘旋的光滑小路……

      西边有一人,在沾利河海沟旁抡着网,忙着白己的收获。那是个捕虾的,他说他一天能捕三十来斤海虾,能卖二百多元钱。

      天空鸟儿鸣叫,远出野鸭捕鱼,茫茫海滩到处都是一片赶海的世界,太美了。

     我们休息了三个多小时后,拎着网,拿着鱼袋顺着潮沟向北走去。潮水渐渐向南流,由慢变快,远出海水变蓝了,北风也呼呼地来凑着热闹。海水蜂涌而来,甩网开始了,志虎一网打了八条梭鱼,立祥又一网打了十条梭鱼,福华再一网打了七条梭鱼,我高兴得把鱼装进鱼袋。梭鱼随海水涌来,它们飞快地游来游去,争抢着滩上的水草。我们也一网又一网地收获着。

     我一趟又一趟地向坝上运送着梭鱼。海水越来越急,甩出的网能冲出好远,水也越来越深,到了我们的腰间,再也甩不动网了。我们收拾东西,准备打道回府。

      再回眼望去,蓝蓝的大海,茫茫一片,白色的浪花起起伏伏,欢快地跳跃欢舞着,似乎在分享着我们收获的喜悦。

作者简介

陈福勇,1963年1月生,利津人,喜爱文诗,扎根农村,愿为东营微文化添微薄之力。

点击欣赏作者近期作品:

金   花

平生的婚礼

东营微文化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橄榄绿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张旋   任晓娣   吕娟娟   王霞   文姐

外联:郭杰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