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芽儿弯弯 秋草长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芽儿弯弯  秋草长

作者丨张小峰    摄影丨李金峰

时间可以熔化曾经的欢乐和痛苦,欢乐也罢,痛苦也罢,都已成为遥远的记忆,而欢乐和痛苦时所曾有过的欣喜若狂和痛不欲生,也都在淡远的记忆中,逐渐褪去它本来鲜艳的色彩。在时间在空间的巨大坐标中,我正如一株初春的芽儿,努力地寻找着自己位置,进而描绘出弯弯曲曲的人生轨迹。

1985年10月,我出生在广饶县北户村,俗称“北户张”,全村人都姓张,我们家就在村子靠近西湾的地方。我上面还有两个姐姐,父亲过早去世、母亲改嫁造就了我们三个过早独立、成熟的性格。大姐四五岁就开始承担起照顾弟妹的重任,长姐如母。二姐从来就是学霸,复旦毕业后留在了上海,是全家人的荣耀。而我无所建树,有时还得依靠家人操劳。

母亲改嫁后带着两个姐姐离开,我跟着奶奶相依为命。90年代总是离不开“吃饭”这个话题,仿佛一切都是为了吃饱、吃好。奶奶有个城里亲戚,是她的堂兄弟,年轻时当兵,后来分配到县城检察院工作,还是一个不小的领导。记忆当中,父亲去世他来过我家,分家的时候没来,也是因为他的缘故,我才最终由法院判决,留下来跟祖母一起生活的。他也不是我奶奶的亲兄长,算是堂兄。奶奶的母亲在年轻时改嫁过,后来生了七个儿女都没有存活下来,唯一的奶奶幸存活了下来,苦命的奶奶。这个兄长是奶奶亲生父亲家的亲戚。但是,在我很小时候的记忆当中,这些人包括更远的“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每年过年都来我们家“走亲戚”,甚至是出了正月还有来的。“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就是因为当时我们家境比较好,父亲去世之后,这些人再也没有上门过。正如曹雪芹《红楼梦》中的贾家,家道中落时,事态也炎凉!

有一次天都快要黑了,奶奶“当官的”兄长和他媳妇来到我们家,他们带了些蘑菇,刚好要做晚饭的时候,正巧家里也没有什么菜,就做了蘑菇汤,我很喜欢喝。后来我说了一句话:“姥娘,蘑菇真好吃,你们也吃啊。”“你吃吧,我们经常吃。”回头又跟奶奶说:“你看把孩子耷犒的。”农村的孩子跟城里人是有差距的,在那么小的年纪,我就深深地感受到了贫富差距,最初的印象就是来自“舌尖上”。后来我考上广饶一中,跟祖母去过他们家,“很有出息”“以后常来常往”。可是高中三年,每次经过他家门口我都毫不犹豫地走开了。那个时候的生活真是很艰难,每一分每一角钱都是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去想“吃饭”以外的事情,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我上大学前。

还有一次是在我过生日的时候,秋末冬初,蔬菜肉蛋价格开始上扬。为了我的生日,祖母下狠心买了十元的猪肉,当时猪肉价格是九元一斤,十元也只有巴掌大的一点儿肉。晚上包了猪肉白菜水饺。我忘记吃了多少了,但是我吃的肚子很胀、很饱。后来我发现,祖母为了留下多的水饺给我吃,她从头都没有动一动筷子。这个生日我过得很温暖,也很感动。除了永远都吃不够的肉之外,最让我魂牵梦绕的就是水果罐头了。记忆中只有那些重病住院的人才有资格享用这些奢侈品。父亲生病的那段日子,我吃过很多水果罐头。可是到了跟祖母一起过日子的时候,好像从来都没有吃过,即使是在祖母生病的时候,我也不会去吃。因为我懂事了。再能吃到肉的日子是在奶奶的生日和过年的时候,因为两个姑姑会买些好吃的送来,我跟着享用几天。

当时我年龄小,还不能深刻理解生活的艰辛程度。父亲生病后花掉了家里大部分的积蓄,母亲改嫁分了家产,所以家底所剩无几。小时候我只有一件玩具,就是一个黄色的塑料手枪。其他同龄孩子还没有,这是一直值得我炫耀的事情。后来想想,是因为那个年代大家都很穷,攀比心理并不明显。所以我对物质条件要求也就没有想象得那么高了,这也就理所当然的不觉得生活那么艰辛了。

原来有些物品之所以曾经可贵,是因为对于那个时候来说太过于难得,因为难得所以可贵。如同一条河流,流着流着就会分出支流,支流多了可选择的机会就多了。生活于是就有了更多的选择,再没有什么是非不可了,再没什么可贵而言了。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后,我们也越来越感觉到失去了更多精神上的“奢侈品”。其实我们都已经来到河流的下游,怎么还能逆流而上对抗自然规律呢?

学校放麦假的时候,也就是小满过后没几天,我跟奶奶都要到大姑家去。因为我家的土地都由大姑家耕种,一老一小三亩多地,根本没有耕种的能力,大姑家给我们种了很多年。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夏收在望,必须争分夺秒。家里“劳力”用镰刀一把一把地将小麦收割捆绑起来,然后再运到“麦场”里脱粒、晒干,前后差不多要十几天。赶上阴雨天气,“过麦”的时间会更长。大姑家跟北户村相距四五里路,每天晚上奶奶都要拉着我的手回自己家住。不管多晚多累,因为祖母不放心自己家,再破旧再穷困也是自己的家。家的概念在奶奶的心里根深蒂固。

大姑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去外地当兵一个在家上学。大姑家本来应该是三个孩子的,最后一次生产是双胞胎,由于接生婆的误判,导致一个女娃腹中窒息死亡。技术的落后、经验的欠缺关乎性命攸关,这是那个年代生娃完全依仗接生婆所留下的永不磨灭的悔恨!莫言在作品《蛙》中描述得更加淋漓尽致。大姑家还做点小生意,批发一些日常衣物用品在集市上卖,每次赶碑寺集的时候,中午都要到姑姑家去吃饭,上午一起和姑姑看摊位。午饭后姑姑将包里的钱倒在床上,认真仔细地数钱,这个场景一直留在我的脑海中,也只有这个时候才能看到大姑洋溢的笑脸。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有时候,人可能脆弱地因为一句话而泪流满面;有时候,也会突然发现已经咬着牙走了很长很长的一段路。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正是由于当初自己那种吓人的乐观和坚毅的努力,才有了执著下去的动力,才使绝对不可能的事情逐渐地一点点闪现出了希望。

文章中提到的这些人,在我看来正如一朵朵姹紫嫣红的小花,开在每个人的心里。也许不是每朵花都开得惊天动地、惊骇世俗,也并非每朵花都会结出丰硕的果实。但那些花的的确确真真实实地在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绽放过一回,也确确实实留下过一些芬芳。这些记忆的影子,是今天我们用来看世界的一双双成熟睿智的眼睛,这份刻骨铭心会影响我们今后在人生路上的每一个选择、每一次决定。

秋草长高了。我们承认也罢,忽略也罢,只要长了,就好。

作者简介:

张小峰,80后,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税务部门办公室秘书。工作之余喜欢写散文、诗歌等。

点击欣赏作者部分作品:

感受生命之重

人生还有多少可能

娘亲

东营微文化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橄榄绿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张旋   任晓娣   吕娟娟   文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