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代作家||【峥嵘岁月里的亲情链接】◆​刘斌

 白云之边 2023-05-11 发布于山东


作者简介
刘斌,山东茌平人。自幼喜读书习字,喜码字润香,喜书心达意,作品偶现于茌平文苑,东昌文学,山石榴,鲁西诗人、鲁西诗人诗刊,和齐鲁文学平台及期刊。诗观:修文心立德,蓄睿意怡情。

 峥嵘岁月里的亲情链接 

清晨五点半,起床为上高中的儿子做早餐。

四十克面粉两个鸡蛋,香葱、食盐、植物油,加温水充分调和成糊状,电饼铛预热刷油,把面糊均匀倒入电饼铛内摊平,薄薄一层两面均煎,分分钟做好的鸡蛋饼完美出锅。香气四溢的鸡蛋饼金黄、萱软,身高一米八七的儿子狼吞虎咽,吃得魂飞魄散。望着儿子稚嫩中略显成熟的脸庞,记忆长河里那些浸入灵魂的温暖,再一次氤氲着我的心房。

二十世纪70年代中期,全国上下掀起农业学大寨的热潮,人民公社委派驻村干部协助农民搞农田建设,我们村也不例外。因我家二姑是党内积极分子,前院又有几间闲置空房,派遣来的女性领导理所当然就被安排借住在我家。

那时候两三岁的我刚刚开始记事,脑海中模糊的记忆影子里,奶奶告诉我这个人要叫姑姑。

姑姑姓杨,做事麻利性格开朗,身材高高壮壮,讲话声音圆润,很有亲和力。我家二姑和杨姑姑以姐妹相称,时间久了,乡邻们也消除了以往的生疏,亲切到直接称呼姑姑的名字。我这牙牙学语的孩童,也跟随长辈的这份亲情,称杨姑姑为大姑。

大姑和二姑白天和社员一起下地干活,晚上组织妇女学习文化,或帮二姑为我们这一家人缝衣做鞋,时间久了,大姑俨然成了我家的一员。家里的困难大姑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且尽自己的能力照顾着这个家。大姑的爱人是一所中学校长,长相温文尔雅,颇有君子风范。大姑每次回家都会为我带来好东西,几块穿着漂亮“外衣”的糖果,或散发着奶香的饼干,一些小玩具……可让我念兹在兹的,还是供养我半生欢喜的吃食——鸡蛋饼。

喜欢吃鸡蛋饼是大姑惯下的毛病,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白面都很少见,就别说奢侈的鸡蛋饼了。大姑把组织上供应的面粉一部分留给她家老人,一部分留给我家,自己却只留下很少的一份。记忆中大姑住的房子里有一个绿色煤油炉,支起小小的铁锅给我烙鸡蛋饼。鸡蛋饼的香气混合着煤油燃烧的味道,在我的记忆里萦绕半生。直到今天,这种面食不仅是我的最爱,也是我最拿手的一项厨艺。

驻村工作组撤离后大姑也随之离开我家,尚不懂事的我一边呼唤着大姑,一边跌跌撞撞地跑进那个空荡荡的院子,奶奶流着眼泪告诉我大姑回家了,过几天就回来。此后,逢年过节都会回来看望奶奶,二姑和父亲也常去看望大姑。红白喜事人情往来,浓浓亲情延续至今。步入晚年的大姑精神矍铄满头银发,说话做事还是原来的样子。

大姑和我家原本只该是萍水相逢的路人,却因某种注定的缘分,被那艰苦岁月揉成没有血缘的亲人。

再回首,那些和时光一起远去的苦难已被历史的洪流淹没。唯独这份浓厚的亲情和大姑烙出的饼香,穿越时空,经久不散。

《时代作家》投稿须知

发掘文学新星、培育潜力作者、推出知名作家,是《时代作家》的担当。

投稿须知:

一、栏目设置为诗歌阵地、美文视线、小说在线、散文诗苑等栏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