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说“寡妇门前是非多”,为何它的上半句却很少有人提及?

 小姐姐讲史 2020-09-02

“鳏夫房顶炊烟少”,“寡妇门前是非多”。

在那个时代,“立身、学作、学礼、早起、事父母、事舅姑、事夫、训男女、营家、待客、和柔守节”便是女子的简单一生,而男子,却占有着生产资料和宗法制,掌握着绝对的主权。所以女子,不管担任何种角色,都会受到诸多限制及社会的诸多报道,男子只会是局外人和观看者。

俗语说“寡妇门前是非多”,为何它的上半句却很少有人提及?

我看过一部真实事件改编的女子悲惨人生的电影,这个女子和男子的共结连理是父母之命,幸好的是家虽穷但男子上进有责任感,但那个时代的贫苦迫使新婚燕尔分离,男子外出赚钱养家,但谁都想不到时间就是那么长的八年,男子临走前将妻子托付给自己的邻居发小,人有恻隐之心的,那个邻居和当地的村民好心的帮助着这个家里的老母亲和年轻的女子。但人性也不可揣测,只是短短的时间,邻居和女子的流言变被子虚乌有的编造,婆婆也斥责年轻的媳妇。这是一个在无限思念丈夫,憧憬未来的女子,做错了什么。而一个小生命的到来,女子也被推向了道德制高点,这个时候,女子又该何去何从呢?这来源于生活的的艺术作品 ,难道不是值得沉思的吗?

俗语说“寡妇门前是非多”,为何它的上半句却很少有人提及?

前一句鳏夫房顶炊烟少,以及寡妇门前是非多的根源,就是那女性虽在变化但从没被社会真正认可的平等地位。母系氏族时期,由于简单的工具制做及繁衍后代,女性和男性有一定平等性的地位。原始社会末期,男子先天力量优势显现,父权时期出现。奴隶社会时,一系列宗法伦理用于巩固强化男性支配地位,女性地位还能怎么改变。秦至东汉初年,女性地位相对平等,可那之后,因朝廷的“贞妇”褒奖,那可笑的“步节牌坊”,以及一系列如《列女传》、《女戒》等压制女性身心书籍的出现,更甚于以后的儒家思想体现的“三从四德、夫为妻纲”的糟粕在以后朝代更是不同程度荼毒着代代女性,即使古代渐渐出现了体现女性一些权利的法律,若条件符合。女子可以合离、改嫁,但这个社会对这种女性的容忍程度可否足矣她们生存,我们不能用当前时代的认知去交出那个时代的答卷。

俗语说“寡妇门前是非多”,为何它的上半句却很少有人提及?

“鳏夫房顶炊烟少,寡妇门前是非多”,失去了女人的男子家里不会有更多生活气息,房顶烟囱也很少冒烟,寡妇的门前会出现诸多是非。可我很不想简单的这样解读,对于不幸丧夫的女子,为何还要在那固化的是非思想中出一份力,这民间流传的俗语,又怎知不是糟粕思想的传承。即使在文明进化的今天,社会对女性早已有了更大的宽容性和至高的地位承认性,也不可否认,存在一次“重男轻女”、“养儿防老”思想的出现,这种糟粕便不会被完全剔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