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犯下的最大错误,让他一生后怕,险些葬送了他自己的江山

 历史笑春风 2020-09-02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明朝的开国皇帝,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和刘邦一样,来自平民阶层,靠着自己的努力,手持三尺剑定天下。他有着高超的军事能力,对战局的指导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他指挥的鄱阳湖之战和北伐之战,为中国的战争史留下了经典的战例。但百密一疏,就是这样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在他的军事生涯里,却犯下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差点断送了他的江山,改写了中国的历史。

朱元璋犯下的最大错误,让他一生后怕,险些葬送了他自己的江山

朱元璋

一、救援安丰前的局势。

这个错误就是龙凤九年二月,朱元璋救援安丰的军事行动。那么,发生这次行动的原因是什么,当时的局势是怎样的?让我们从朱元璋建立根据地时说起。

在朱元璋建立以建康为中心的根据地之后,朱元璋的地盘东有陈友谅,西有张士诚。这两个军事集团都是朱元璋争夺天下的有力的竞争对手。而且这两个集团经过合谋,准备夹击朱元璋,平分他的领土。

朱元璋面对这种情况,经过分析,订下了“先陈后张”的战略决策。他认为,陈友谅剽而轻,张士诚狡而懦,如果先打张士诚,陈友谅必来夹攻,而先打陈友谅,张士诚不会相助。而且陈友谅地处上游,是心腹大患,必须先除。于是,在龙凤六年,朱元璋在江东桥设伏大败陈友谅,暂时打退了陈友谅的进攻。随后,龙凤七年,朱元璋派兵西进,占领大片陈友谅的领土,派朱文正镇守洪都(南昌),自己率领主力回到应天。这时虽然局势已经有所扭转,但受陈友谅和张士诚两面包夹的态势还是没有根本改变。

朱元璋犯下的最大错误,让他一生后怕,险些葬送了他自己的江山

二、救援安丰的经过。

在朱元璋开辟江南根据地的同时,北方的红巾起义军遭到元军的进攻,屡遭失败。最后只剩下安丰一城。龙凤九年二月,张士诚趁火打劫,派大将吕珍攻打安丰。小明王无法抵抗,只得向朱元璋求援。

在这个时候,在是否救援安丰的问题上,朱元璋和军师刘伯温产生了分歧。刘伯温认为,有张士诚和陈友谅在旁寻伺机会,主力不宜轻动。因此极力劝阻朱元璋,不同意救援安丰。

而朱元璋认为,安丰是应天的北方屏障,如果被张士诚占领,自己会陷入张士诚的半包围之中,这样张士诚的势力会更加张狂。所以安丰不可不救。

朱元璋犯下的最大错误,让他一生后怕,险些葬送了他自己的江山

刘伯温

于是,朱元璋亲自率军渡江,救援安丰。与吕珍三战三胜,打退吕珍的进攻,把小明王接回滁州安置,并命令徐达部继续进攻庐州一带。这就是朱元璋救援安丰的经过。

三、救援安丰带来的后果。

但是在这段时间里,刘伯温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陈友谅得知朱元璋主力北出,根本重地应天空虚,立刻开始进攻朱元璋。而这时,朱元璋的主力还在与张士诚的军队纠缠中。这样,朱元璋因为他自己的错误,人为的陷入了被陈友谅、张士诚两大势力两面夹击的境地。

这一次,陈友谅动员了全国的力量,号称六十万人马,于龙凤九年四月出发进攻朱元璋的领地。其水军建造了几百艘巨舰,高数丈,上下三层,可容三千人。这个时候,如果陈友谅顺流而下,直取朱元璋的老巢应天,朱元璋是无法抵挡的。应天一丢,朱元璋进退无据,在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夹击下,势必土崩瓦解,一败涂地。

但是,如此的大好机会却被陈友谅错过了。陈友谅经过江东桥之战,已经没有了过去的气势。他将进攻的方向转向了洪都(南昌)。洪都(南昌)在朱文正的严密防守下,陈友谅屡攻不克。一座战略上并不十分重要的洪都(南昌)城竟然牵制了陈友谅的大军八十五天之久。惨烈的洪都之战给了朱元璋改正错误和纠集援军的时间。

朱元璋犯下的最大错误,让他一生后怕,险些葬送了他自己的江山

到六月,朱元璋回到应天,得知南昌告急。于是率领主力二十万救援南昌。双方在鄱阳湖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大战。这次战役最终以朱元璋全胜,陈友谅兵败身死而告终。

四、朱元璋和陈友谅双方的错误。

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朱元璋和陈友谅都有着一次重大的失误。这失误决定了两人的命运,也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朱元璋去救援安丰之举,是一次彻头彻尾的错误。在政治上,朱元璋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小明王不是汉献帝,根本没有什么号召力。自己给自己无端找一个顶头上司,最后无法处置。在军事上更是致命。这一点朱元璋也认识到了。他事后向刘伯温检讨说:“我不当有安丰之行。使友谅乘我出,建康空虚,顺流而下,我进无所成,退无所归,大事去矣。”确实,这次行动让朱元璋一想起来就会后怕。

朱元璋犯下的最大错误,让他一生后怕,险些葬送了他自己的江山

陈友谅

而陈友谅的错误是根本没有充分利用朱元璋的这次重大的错误。朱元璋评价陈友谅当时的行动说,“幸亏陈友谅没有直攻应天,反而去围攻洪都。洪都坚守了三个月,给了我充分的时间来集中兵力,陈友谅出此下计,不亡何待。但是我虽然取得了胜利,也是够险的了。”不错,陈友谅确实是错失了大好机会。

这个时候的陈友谅,屡遭挫败,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直扑江东桥的陈友谅了。他采取了按部就班,逐步推进的战术。南昌是很重要,但比起建康来说可差得远了。如果他还有过去那种胆识,按照朱元璋所说的,批吭捣虚,肯定会如同摧枯拉朽一般占领建康。这样朱元璋就难免灭顶之灾。

历史就是如此的有趣,朱元璋拱手把胜利送给陈友谅,而陈友谅却不要。如果陈友谅抓住了这次他人生中最大的机会,消灭了朱元璋,那中国的历史会是怎样呢?没有了明朝的中国历史会是怎样呢?但是陈友谅没有抓住这次机会,历史就这样按照它自己的步伐走了下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