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壮族“不落夫家”的婚俗,至今为何依旧盛行?原因值得我们学习

 密探零零发 2020-09-03

现在,21世纪了,小年轻们非常会玩,同居就跟过家家一样儿戏。但是在我国壮族的一些地区依旧盛行着“不落夫家”的婚俗,结婚就同房,开玩笑,结婚只是一个前奏,离同房还远着的,男子结婚真的就是娶了一个姑奶奶,要把女方当客人一样供着。那么,壮族“不落夫家”的婚俗,至今为何依旧盛行?原因值得我们学习。

壮族“不落夫家”的婚俗,至今为何依旧盛行?原因值得我们学习

不落夫家

壮族“不落夫家”的婚俗是壮族一个非常古老的婚姻习俗,是指婚后新娘不在夫家居住,而是回到娘家长住。即使在新婚之夜夫妻不能同居,而由伴娘或年幼的小姑陪新娘过夜的婚俗,结婚3天后的新人在男方长者的带领下去新娘家。

壮族“不落夫家”的婚俗,至今为何依旧盛行?原因值得我们学习

婚后夫妻分居过程中,男女双方还是经常走访互动,如农忙季节,丈夫会带妻子回来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但是即使妻子回来,有时还不一定住在男方家,而是寄宿于女方亲戚家。婚后女性走婚的时间的长短关键在于女方是否怀孕。如果女方怀孕了,男方家就会立即把女方带回来,婚后女性走婚过程结束,夫妻两人才真正组建家庭。当然,这是最完美的结局了。如果女方或者男方在这个过程中,女方没有怀孕,有不满意的地方,就会出现悔婚,最后两人劳燕分飞。

产生的原因

壮族“不落夫家”的婚俗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原因:一是“不落夫家”对以前壮族早婚缺陷的弥补。在以前,壮族也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也有早婚习俗,很多家庭在子女十四五岁时。男女十四五岁结婚时,不管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均尚未发育成熟。为了弥补早婚的缺陷,就产生了“不落夫家”的婚俗,从而给男女提供了去实现从“无知少年”到为人妻和为人父角色转换的成长时间。

壮族“不落夫家”的婚俗,至今为何依旧盛行?原因值得我们学习

二是传宗接代的考虑。壮族的“不落夫家”婚姻习俗在壮族社会是一种如同我们现在的“试婚”,但是这种“试婚”有很大一方面对男方家庭来说是在试探女方是否具有生育能力,从而确保传宗接代的目的。

壮族“不落夫家”的婚俗,至今为何依旧盛行?原因值得我们学习

三是对男方人品和能力的考察。传统婚姻是依靠亲属或媒人的介绍,女方结婚前父母所获取的女婿信息难免存在虚假性,父母由于缺乏对男方的人品、能力等深入了解,担心自己的女儿嫁错郎。而“不落夫家”的婚俗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男女双方的接触中,不断加深了解,以确定男方的人品和能力,从而决定最终是否正式组建家庭。

壮族“不落夫家”的婚俗,至今为何依旧盛行?原因值得我们学习

四是夫妻感情磨合。以前的婚姻多存在“包办婚姻”或者媒人,鲜有自由恋爱,男女双方接触较少,缺乏彼此的了解,更谈不上感情了,婚后合不合得来就要打一个打问号了。而壮族“不落夫家”提供了婚后夫妻通过重新恋爱建立感情和磨合感情的机会,可以是真正意义的先结婚后恋爱,还不失身哟!这样的结果,要么夫妻感情牢固,女子怀孕就“坐家”;要么夫妻感情难以磨合,最后父母一方提出悔婚,劳燕分飞。

结语

壮族的“不落夫家”婚姻习俗,虽然是一个古老的习性,但是时至今日,它依然不落伍,涉及了对传宗接代、婚姻当事人人品的考验以及感情的磨合等因素的考虑,真正地做到了男女双方相互考量和选择的目的,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可以说这种婚姻习俗早已经其根植于壮族人民生活意义世界,内化为壮族人民婚姻的自觉习俗。因此,壮族“不落夫家”的婚俗,至今依旧盛行。壮族的这种婚俗真的很好,值得我们学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