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李纨为何是隐形富豪,复杂的李纨,我读懂了婚姻与生活

 六不和尚 2020-09-03

红楼梦人物论:矛盾的李纨

文/六不和尚


今日读书,王和尚想谈一谈《红楼梦》中“十二金钗”之一的李纨。

李纨是荣国府贾政长子贾珠的妻子,贾珠病死后,留下她一个寡妻抚养儿子贾兰。因李纨是荣国府二房长孙媳,加以青春丧偶,辛苦抚养幼子,故而她深受贾母怜爱。虽然孀居,李纨却“心如古井水”,一心以侍亲养之,陪小姑针黹诵读,安分随时,知足淡泊。

真是这样么?细读《红楼梦》,会发现李纨性格有许多矛盾之处。她虽自视安贫自足,却是贾家隐藏的“富豪”;她钟爱老梅,却十分讨厌同样喜欢梅花的妙玉;她虽“只认得几个字”,却很有鉴赏能力,非常善于评诗;虽然身处膏粱锦绣之中,很少出大观园一步,却对街市上的物品价格了如指掌;她虽出身诗书之家,被王熙凤讽刺后,却说出市井污秽之言……

李纨到底是什么样的性格,她的种种表现揭示她内心怎样的秘密?王和尚将从《红楼梦》文本出发,分析李纨看似矛盾,其实合理的性格特质。

01.花签词的秘密,李纨性格三重门

曹公在创作《红楼梦》,特地为大多数金钗设定了花签词,以此来揭示人物的性格或者命运。其中,李纨的花签词是“竹篱茅舍自甘心”,而代表花则是“一枝老梅”,其词是“霜晓寒姿”,而花签的注解是“自饮一杯”。这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内涵。

 其一、“竹篱茅舍自甘心”这句诗来源于南宋王淇的《梅》诗,其上句是“不受尘埃半点侵”。这句诗很能代表李纨的性格。李纨虽然身处“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但是她深受当时“贞节观”的影响而约束,心如槁木死灰,对其他一概无见无闻。就好比梅花,不受半点俗世尘埃的侵扰,在清贫孤寂的环境中也能自足自乐

有意思的是,花签上画的乃是“一枝老梅”因历经忧患而苍劲,也因看破繁华而冷静,更因自视苍老而自带一种疏离和冷漠态度。

因此,这也可比拟李纨的性格,李纨青春丧偶,抚养幼子,其内心必然坚韧;虽处豪奢贾府之中,李纨却能做长远计谋求自保而敛财,可谓冷静;并且李纨看似与众姐妹打成一团,其实却与诸人都保持距离感,守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自得其乐,可谓冷漠也疏离

 其二、尽管“老梅”傲霜苍劲,却是一种很美的花。“霜晓寒姿”,虽然寒凉冷漠却自有一种美感。李纨正值青春之年,其人也自带一种风流态度,因此书中对于李纨之“笑”着墨甚多,并且红楼梦人物判词中,她也是一个“凤冠霞帔的美人”。这是说其外貌之美。

而李纨的心中,也有对美的追求。比如,她虽不擅写诗,却自认“海棠诗社社长”,众姐妹每有诗作,她也能给出公正的评断。她喜欢诗,对美与性灵都很向往,可看出她内心之美。并且,李纨喜欢梅花,虽然不喜欢妙玉,却夸赞“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见她对自然之美也抱有欣赏的态度。

其三、花签词的注解是“自饮一杯”,其实就暗示李纨自得其乐,“不管别人废与兴”的性格。李纨对花签词的诗与注,颇为认同。而“不管你们的废与兴”,虽有淡泊自守的雅致,其实却也暗示出她内心的冷漠,和对世事无常的冷静认识。

不论贾府兴盛还是衰落,李纨都认为和自己没有关系,或许大厦将倾之时,能独善其身,生活与命运不受打击的唯有她了吧。李纨这句话,细读却让人感觉心凉。

02.李纨是怎样炼成的?双重枷锁下的扭曲

李纨的这种性格,其实和她的家世以及人生经历都有关。

 李纨的父亲名为“李守中”,所谓“守中”即守定中庸之道,以理自守,不为情所陷。并且他是国子监祭酒,主要负责教育生员,一心只读圣贤书。

由此可见,李守中是一个恪守儒家之道的人,明清时代文人以程朱理学为尊,讲究“存天理灭人欲”,注重个人品质的磨炼与约束。李守中对李纨的教育也非常严苛,他自小让李纨读的书也无非《女四书》、《列女传》等书,教育她为母为妻之道。因此,李纨能够坚持守节,不为情思所动,与这种教育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李纨的丈夫贾珠14岁就已进学,本可以承担家族振兴之望,但是早早夭折,这对李纨的打击很大。丈夫本是妻子的生活及精神依靠,但是丈夫早死,身处关系错综复杂,利益与权力交织的贾府,如何生存下去,是李纨必须考虑的问题

想来此时,李纨的内心也是悲凉绝望的,她只有立志守节,坚强地承担起教育独子贾兰的责任。并且,贾府虽然一贯生活豪奢,但是败落之象已现,这时怎样保全自己的小家就势在必行。因此,李纨冷眼旁观,不问其他,秘密地为自己积累财富,也就理所当然了。

有趣的是,大观园中李纨所居之稻香村的环境也暗合李纨的这种性格。“稻香村”深处山怀之中,被大山所阻隔,这既暗示李纨甘愿远离纷扰的淡泊,也暗示她疏离旁观的性格。

并且“稻香村”之中“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杏花开得如此灿烂耀眼,岂非暗示李纨内心既热烈又焦灼?她在山怀之中自成一个世界,虽远离外界干扰,但她内心却敏感又丰富,既有对诗意美好的追求,又有筹划未来生活的缜密,更有虽自甘平淡但却敏观察外界的敏锐心思。

 03.性格作祟,李纨推崇宝钗,鄙视妙玉

李纨雅擅评诗,但是细读她的评断,却发现她对宝钗之作多有推重之意。

宝钗之诗作多“自重身份”,矜持又庄重,并且她的性格也是“事不关己不张口”,善于藏愚守拙,安分随时。这种大家闺秀,沉默平和的气质,与李纨的性格颇为相合,因此李纨很欣赏宝钗诗之稳重,对于飘逸巧妙的黛玉之诗,虽然也很欣赏,但却并不认同这种诗风。

最极端的例子乃是李纨对妙玉的极大不满。李纨性格平和淡泊,极少臧否人物,但是对妙玉却直接地说“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妙玉和李纨虽都喜欢梅花,李纨似梅花安分淡泊,而妙玉却像梅花一样冷傲孤绝,两人的性格差异甚大,故而李纨明确讨厌妙玉。

妙玉虽然自称“槛外人”,却“云空未必空”,她总是盛气凌人,借梅花之孤傲来处处显示自己高人一等。

最可“讨厌”之处,在于她虽然堕入空门,代发修行,却对宝玉有着隐秘的情丝缠绕。她貌似冰冷,其实热烈;貌似超逸,其实矜傲;貌似守佛断情,其实情根深种,这与李纨的自甘萧索大相径庭,故而李纨出于世俗的看不惯,性格的排斥感以及同好的划清界限,使得李纨毫不掩饰对妙玉的讨厌。

似乎还可以推论。妙玉虽然身入空门,但是她却敢于向宝玉表达隐秘的爱意;虽然守着青灯古佛却依然自视甚高,旁若无人,这冲破禁忌的勇敢,是李纨不敢做也不能做的事情。李纨被礼法约束,也处在周围人的审视之中,不论她内心怎样波动,她都必须按照别人的要求去生活,如此“槁木死灰”下的压抑,自然对妙玉要“鸣鼓而攻之”了。

至于李纨为何会痛骂王熙凤,《红楼梦》中李纨的判词有何深意,李纨的最终结局如何?请看王和尚后文的解析。


头条新闻


王国维给写诗五条建议,句句切中要害,王和尚读人间词话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错了?论人间词话中“隔”,写诗要先搞懂

别看不起清诗!黄景仁这11首诗够惊艳,第4首让你哭

北宋诗人林逋也抄袭?王和尚论诗:律诗如何把握气脉章法

不自矜 不自屈 不断读书

不崇古 不媚俗 不违初心


 

六不和尚

个人微信号 : tianxie14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