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汉碑刻讲座 22 奇纵恣肆隶书——大开通

 老邻居888 2020-09-03


探清水河(古琴) 陈亮 - 指下阳春古琴曲

 奇纵恣肆隶书——大开通 

任启政

《开通褒斜道刻石》,俗称《大开通》,东汉永平六年(63)刻。石刻原在陕西褒城石门西南半里许的山崖间。

石刻部分上沿宽约272厘米,下沿宽276厘米。纵分三段,前段通高80厘米,中段103厘米,后段125厘米。摩崖刻,隶书。文16行,行5至11字不等。石刻现存陕西汉中市博物院。

文记述汉中太守鄐君奉诏,受广汉蜀郡巴郡刑徒2690人,开通褒斜道“为道二百五十八里”的事迹。

较早的有关此刻的详细记载为南宋晏袤所作,绍熙甲寅(1194)三月甲子,晏袤在石门西南险侧断崖中发现此刻,得录其文150字,并刻释文于其旁,后被苔藓所掩,六百年不为人知,直至清时才被发现,复流传于世。1971年因褒斜谷内修水库,移至汉中博物馆。

一,古人对《大开通》的 评价。

清杨守敬《评碑记》云:“余按其字体长短广狭,参差不齐,天然古秀,若石纹然,百代而下无从摩拟,此之谓神品”,“清伊秉绶得力于此。”

清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评此刻云:“玩其体势,意在以篆为隶,亦由篆变隶之日,浑朴苍劲,前之《鲁孝王石刻》、《天凤石刻》,后之《祀三公山碑》、《延光残碑》、《裴岑纪功碑》、《沙南侯碑》、《李苞开通阁道题名》均不及,遑问其他。”

翁方纲评其书云:“字画古劲,因石之势,而纵横长斜,纯以天机行之,此实未加波法之汉隶也。”

二,《大开通》的艺术特点。

《开通褒斜道刻石》是东汉现存最早摩崖隶书刻石,形制宏大,气势淳古朴重,且著录已久,影响巨大。其艺术特点是:

1. 稚拙自然。 纵观书法中诸体,比较而言,隶书胜人处在于其拙而不在于其巧。隶书作品如能以巧思作拙意,便为上品。

此刻石书法的线条,自然溶化在凸凹的山石纹理之中,无大粗大细的变化,波磔之笔不作刻意的夸张,正所谓“天然古秀若石纹然”。古人那种不及工拙的平正心态,同大自然一起,共同孕育了这块不朽的刻石。

2. 结体茂密。 刻石字形结体呈方正之状,笔画外拓,中心宽博。虽然长横笔及撇捺笔已具波磔之形,但其折笔仍以篆书转笔为主,故此,整体看上去,它的感觉依然是靠近于古隶的。

不仅如此,此刻石布字,行距字距几乎没有,有时左右或上下结构之字的两部分间的距离都会大于字距行距,加之单字的本身就面积较大,所以整篇书法的行气十分充盈,真气弥漫,使人觉得其左突右鼓,缭绕不绝。

3. 线条爽健。 有人说“《大开通》书法,是汉代隶书中优秀的线条的舞蹈家。”这话一点不夸张。以线条的宽度和线条的长度比来说,在存世的所有隶书碑帖之中,只有此碑最大。

其线条舞蹈又是粗放和霸气的,是其他任何碑帖所不能比拟的。同时,线条又是刚劲有力,爽健恣肆的,由刻制的便利而书写线条的直来直去,既保持了隶书的横平竖直,又展现了笔画线条的瘦劲,让人感受线条行走的从容。

《开通褒斜道刻石》与《石门颂》、《郙阁颂》、《西狭颂》并为汉代著名摩崖刻石,气势宏大,开张纵横,古朴自然,其中尤以《大开通》为高古,笔画几乎无波磔,字近方正,用笔以圆笔为主,参以篆意,与同处褒城的《石门颂》、《杨淮表记》刻石虽取势不同,但用笔相似,气势饱满、结体奇崛、彰显出隶书的拙朴。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