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血脉

 红谷斋主人 2020-09-03

文化血脉

《韩诗外传》第·二十九

(峻岫)

(原文)

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馀里,世之相后也,千有馀岁,然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孔子曰:“先圣后圣,其揆一也。”《诗》曰:“帝命不违,至于汤齐。”

此篇,开头提到古代的传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同样的话,孟子也说过。“诸冯、负夏、鸣条,皆地名,在东方夷服之地。”[南宋·朱熹《孟子集注》]“东夷人”是先秦时期,中原人对东方部落的称呼。在考古学上,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是东夷文化。《史记·五帝本纪》:“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历山、雷泽、河滨、寿丘都在山东。所以称舜帝是东夷人。后来舜帝迁移到“负夏”。“负夏”位于濮阳县城东南“鸣条”在山西省安邑县。还有一说,舜帝“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苍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可见舜帝时代中国的版图已拓展到江南腹地湖广一带。“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周文王生于“岐周”,今陕西省岐山县,卒于毕郢,此地近丰镐,今有文王墓。”[南宋·朱熹《孟子集注》]周文王是西夷人。从东夷到西夷“地之相去也,千有馀里,世之相后也,千有馀岁,然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西汉时期,东起辽东及东部沿海一带,西到戈壁大漠,北起北海,南到南海,古人称“涨海”,在这样广大的地区,形成了统一的又是丰富多彩的文化,而且能够继承延续,发扬光大,传承上千年而不变,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得志行乎中国”。在广大的地区建立起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文化,因此能够一脉相承延续数千年而不倒。这个志是什么?那就是人民至上。

《韩诗外传》是汉代燕人韩婴著述。从那时到现在又是二千多年了。中国人筚路蓝缕,开疆拓土,固有国土何止数千公里。在广阔的土地上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和睦相处,亲如一家,携手前进,共创美好的生活。这是为什么呢?原有很多,其中一条就是中国文化的优越,其中一条就是人民至上。《尚书》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诗经》上说:“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经·商颂·玄鸟》]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汉代王符说:“为国者以富民为本。”[汉·王符《潜伏论·务本》]汉人说:“王者以民为天。”[《汉书·郦食其传》]三国时代的人说:“民者,国之根也。”[《三国志·吴书·陆恺传》]唐代人说:“有道之主,以百姓之心为心。”[唐·吴兢《贞观政要·直谏》]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说:“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人民利益至上,一切为了人民,就是中国人永不改变的坚定的信仰,这就是中国的文化之根,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血脉。(署名 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