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第92讲【离娄章句下】(1)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内容简要:

在这一节里面,孟子谈到了舜和周文王这两位远古的先贤,也是远古的君王。因为他们都属于古人,也都经常出现在孔子和孟子的文章当中;所以我们有的时候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他们是不是离得不远?或者是同时代的人?其实并非如此。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诸冯、负夏和鸣条在《史记·五帝本纪》当中都有记载。舜出生在诸冯,在历山下耕种,后来又去制陶,然后迁到了负夏,最后他做了天子,死在了明条这个地方。这三个都是古地名,今天已经不得而知其具体位置了。

但是孟子由古地名得出一个结论,在当时那个年代,舜所处的位置是东夷,大概就在今天的胶东半岛那一带。虽然现在很发达,但是在尧舜那个时代,还属于不怎么开化的地方。所以会有像舜的父亲瞽叟这么不明事理的人。舜距我们今天有四千多年了。

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

文王生在岐周,死在毕郢,那么他是西方民族的人。岐周,在陕西的西部。在当时来讲,天下的中心在河南,所以陕西西部属于西夷;也是属于不怎么开化的地方。

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

舜和文王一个在东夷,一个在西夷,都不是文化的中心地带。舜离我们今天四千多年,文王离我们今天三千多年,他们中间隔了一千多年。

孟子主要想谈论的一个问题是:舜和文王这两位远古的先贤圣王,他们所处的地方差距有一千多公里,他们所处的时代隔了有一千多年;沧海桑田,白云苍狗;他们在思想、文化上应该都有很大的差异才对,但事实完全不是如此。

他们成为首领之后,对天下人做的事情是一模一样的;能心存百姓,也能愤起讨伐无道;心存仁爱,又能够使法度齐全。所以,他们的所做所为都是一阴一阳二者兼而为之的。

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所以孟子说,当他们得志行乎中国的时候,所作所为,所行之道,若合符节。符节即虎符。以前的人一般会用一块玉或特殊的材料做成一只老虎形状的符,做的时候是一整块,但最后成型的时候从中间一切为二,一半在君主那边,一个在掌兵的将军那边。如果有什么特殊情况需要处理,对接的人会带着虎符来确认身份。把两半虎符拼在一起,严丝合缝,没有半点的差异,就说明确实是来自君主的命令。

借虎符这个物件是用来说明文王和舜虽然相差千年,但所做的事情像合符节一样,没有任何的差异。这也正是孟子所要提出来的观点:不管到了哪个朝代,行仁政都是能够得志于天下的不二之法。

所以,虽然说时代过了那么久,但是孔孟之道对于我们今天来讲,依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就是这个原因。

其实孟子离文王那个年代也已经有了七百五十年了,而孟子离我们是二千三百年,孔子离我们二千五百年啊!也就是说舜离孟子有一千七百多年之久,相当于我们现在距离晋朝那么远,也就是王羲之那个年代。现在谁想得到一篇王羲之的真迹,能卖几十个亿,还是有价无市。就连褚遂良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都要卖几亿。

孟子他能够追溯一千多年前的舜的思想,这叫做法先王之道。我们可知在当时保存条件下能保存下来的一定是最具保存意义和价值的东西。正像孔子去见老子时,老子对他说:“你想探究的那些礼仪细节,早就随着古人化为飞灰,不知道去哪边探究了;留下来的只是他们的语言、思想而已。那就是内心行仁政,内心能够有道,行出来的就是仁政。

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所以孟子说:“先圣后圣,其揆一也”。意思是说:前面的圣人,后面的圣人,今天的圣人,将来的圣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没有区别的,他们所依据的道也是没有区别的。所以我们今天学孔孟,学尧舜,没有任何问题。

从这里面也能看到孟子读书,并不是读死书。孟子是一个能把书里面的东西总结出规律,抓住其核心要领的人,并且把核心要领告诉他那个时代的人。我们今天读书就也要如此,像孟子自己所说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能依照书反观其心而有所悟,能有所行,这才是读书真正的意义所在。

所以,孟子能够从与他相距一千多年的的两个圣人中间抓取出他们本质相同的东西。那就是道。道表现出来就是规矩。所以离娄的下第一章,孟子继续谈治理天下的道,也就是前圣后圣,揆一的道。也是我们今天提升自己人格与境界,升华自己内在,不可偏离,不可缺失,必须要行的道。

这一节我们就记住一个:'先圣后圣,其揆一’,这是万古不变的至理。

经典原文: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