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谭(17)

 山佳国学谭 2017-06-25

161不应是越穷越廉洁吧?——《孟子》谭 

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放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匡章说:陈仲子难道不是一个真正廉洁的人吗?住在於陵这个地方,三天不有吃东西,耳朵没有了听觉,眼睛没有了视觉。井上有个李子,金龟子的幼虫已经吃掉了一大半,他爬过去,拿过来吃,吞了三口,耳朵才恢复了听觉,眼睛才恢复了视觉。廉洁至此,不应是越穷越廉洁吧?不如说这就是贪官对廉洁的讽刺吧?!

162如此迂腐怎能叫做廉洁?!——《孟子》谭 

孟子曰: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孽焉。虽然,仲子 恶能廉?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孟子说:在齐国人中间,我必对仲子竖起大拇指。但是,他如此能叫做廉洁?要推广仲子的操守,那只有把人变成蚯蚓之后能办到。蚯蚓,在地面上吃干土,在地面下喝泉水。对此,孟子发出:如此迂腐怎能叫做廉洁?!的感叹,讽刺为如同蚯蚓。

163齐国著名的廉士陈仲子——《孟子》谭 

曰:仲子,齐之世家也,兄戴,盖禄万钟。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辟兄离母,处于於陵。孟子说:仲子是齐国的宗族世家,他的哥哥陈戴在盖邑的俸禄便有几万石之多。可他却认为他哥哥的俸禄是不义之财而不去吃,认为他哥哥的住房是不义之产而不去住,避开哥哥,离开母亲,住在於陵这个地方。看来这个齐国著名的廉士陈仲子,还是真有骨气的。评价一个人难呀!

164为何无所作为只是依靠他人哪?——《孟子》谭 

“……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以兄之室则弗居,以及陵则居之。是尚为能充其类也乎?若仲子者,蚓而后充其操者也。孟子接着说:母亲的食物不吃,却吃妻子的;哥哥的房屋不住,却住在於陵,这能够算是推广他的廉洁的操守吗?像他那样做,只有把人变成蚯蚓之后才能够办到。孟子在此为何只说,陈仲子无所作为只是依靠他人哪?为了说明问题,孟子也未免是否也有偏见哪?

165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谭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说: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 如果不用规和矩,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样好的审音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尧舜的学说,如果不实施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孟子是以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来说明: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166不能身体力行的效法先王只是徒有虚名——《孟子》谭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接着说:现在有些诸侯,虽然有仁爱的心和仁爱的名声,但老百姓却受不到他的恩泽,不能成为后世效法的楷模,这是因为他没有实施先圣王仁政的缘故。所以说,只有好心,不足以治理政事;只有好办法,是不能够自己实行起来的。孟子指出:不能身体力行的效法先王只是徒有虚名。

167儒家崇拜尧舜是对未来社会的理想——《孟子》谭 

“……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孟子接着说:遵循先圣王的法度而犯错误的,是从来没有过的。儒家为何祖述 尧舜,宪章文武”,崇拜先王、崇拜尧舜?这是对当时礼崩乐坏的提出的一剂治世良药,同时也是对未来社会的理想。如同我们当下的理想是有着相同的意义。

168圣人是用尽了心思才有了仁政——《孟子》谭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孟子接着说:圣人已经用尽了目力,才有了圆规、曲尺、水准、绳墨等来制作方的、圆的、平的、直的东西,使之广泛运用至今;圣人已经用尽了听力,才有了六律来校正五音,使之广泛运用至今;圣人已经用尽了脑力,才有了施行不忍人的仁政,而仁爱之德才能覆盖于天下了。孟子是说:仁政是来之不易的,是圣人用尽了心思才有了仁政。

169人性本善,人政应仁——《孟子》谭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孟子接着说:所以说,筑高台一定要凭借山陵;挖深池一定要凭借山沟沼泽;如果执政不实行先圣王仁政的办法,能够说是明智吗?所以只有仁慈的人才应该居于统治地位。孟子是在说明:只有仁者才能实行仁政。人性本善,人政应仁。

170仁者与仁政与国家兴衰的关系——《孟子》谭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孟子接着说:如果为人不仁的人占据了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恶行败德传播给老百姓。在上的没有道德规范,在下的人就没有法规制度;朝廷不信道义,工匠不信尺度,官吏触犯义理,百姓触犯刑律。如此下去,国家还能生存就真是太侥幸了。孟子深刻的指出了,仁者与仁政与国家兴衰的关系。指出了历代至今的弊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