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旨谈“情”:曹雪芹的“色空”观

 昵称37581541 2020-09-03
 



作者思阮斋,新闻媒体从业者。







作者

思阮斋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写尽了人生的兴衰际遇,也道尽了世间的世态炎凉,把现实与理想融为一炉,可谓是一部可歌可泣、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不朽巨著。

作者曹雪芹无疑是写人物的大家,书中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又如“副册”里的香菱和“又副册”内的晴雯、司棋。上至主子奶奶,下到丫鬟奴仆,每个人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些人的故事大多耳熟能详,不再赘述。

但有一人,他既非“金陵十二钗”中的人物,“戏份儿”也不多,甚至只有草草一笔,却对《红楼梦》的“问世传奇”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他身上亦体现出了曹雪芹的“色空”观,这个人就是情僧。

情僧者,空空道人也。根据《红楼梦》第一回中的描述,正是此人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将石头所记之故事抄录了回来、传播于世。后来由于该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红楼梦》十六字真言),遂改名为情僧,并将《石头记》易名为《情僧录》。

“情僧”二字乃曹雪芹匠心独运、世所罕见。想来僧人本“五蕴皆空”,何来“动情”一说?看似无理之处,但细思却深有趣味。这十六字真言不仅与《红楼梦》的主题紧密相连,还传递出了曹雪芹独特的“色空”观。


分析曹雪芹的“色空”观,首先需要了解“色”和“空”的含义。

据《心经》所载,“色”乃五蕴(色、受、想、行、识)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之一,说的是尘世间一切物质性的事物现象。因此,“色”并非简单的世俗之念、风月之文或云雨之事。

再来说“空”,《金刚经》有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在佛教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不断变换、虚无缥缈的存在,这与其所追求的“空”是相通的。“空”,并非说“没有”,而是指天地万物的本体、世间一切事物的本质,是产生“色”的多种因素和缘由。事物皆缘起而生、缘灭而亡,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因”和“缘”和合而生的产物,无自性,无实体,因此“如梦幻泡影”,本性都是“空”,即佛门里讲的“缘起性空”说。

正如《心经》所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以,“色”不单指男女相貌,而是一切物质性的事物现象;“空”并不是说“没有”,也不是“人生到头一场空”的“空”,而是“因缘”和合的产物。

由此可见,“色”和“空”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它们不是两个个体,而是一,不能孤立、片面地只强调“色”或“空”。若无“色”,何谈“空”?若只有“空”,又何来“色”?因此,不能废“色”守“空”,更不能弃“空”求“色”,即佛门里讲的“色空不二”。

佛法中的“空”并不是简单地把世俗看透,做到“断舍离”,从而出家隐于佛堂、不问世间俗事。相反,大隐隐于世、佛法在世间,世人更应通过世间的磨练和修行,历尽“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从而真正达到一种“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的“空”相。所谓修行,本质上就是悟“空”的过程。

此即所谓的“色”和“空”。


在《红楼梦》十六字真言里,两端的“空”其实并非一指。

空空道人本是入了“空门”的,但自从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将《石头记》从头至尾抄录回来后,便通过“石兄”亲自经历的那段陈迹故事悟到了尘世间的人生百态、酸甜苦辣,即“色”者如是。于是,静极思动,遂萌生了“情”,这也就是原文中的“因空见色,由色生情”。

那么,什么样的人有情?有的又是什么“情”?在曹雪芹看来,不仅“秉正邪二气”之人有情,“槛外人”更要有“情”,但此处的“情”绝非世俗之情,更多的是一种关心、体贴、呵护等,即《红楼梦》第五回所提之“意淫”耳。

然,“淫”虽一理,意则有别。贾宝玉的“淫”更多地体现在对青春女儿、社会边缘小人物的关心、呵护上。古人有云:“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佛因有“情”,才能舍身饲虎、“度一切苦厄”。人因“情”至极处,方思出家为僧、为尼。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说,“世界上最多情的人便是佛和菩萨,大慈大悲,度尽一切众生”。人非生而即“空”,不经历“色”和“情”者或不以“色”悟“空”者,断不能真正进入“空”相。因此,带着“情”去审视世间万物、芸芸众生,到底发现,所谓的“情”乃是对“色”产生的种种“业”(无论是“善业”还是“恶业”),“色”乃是世间一切“空”之幻象,而“空”则是它们的“因”。

至此,空空道人便完成了“空”→“色”→“情”→“色”→“空”的悟“空”历程,复入“空”相,“情”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一番磨练,此时的“空”早已不再是传抄《石头记》之前的“空”了,前者之“空”是废“色”而求“空”,是一种未觉悟的状态,而后者的“空”则是由“色”而明“空”,真正体悟到了“色空不二”的真谛,“悟”亦是关键。正所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三重境界是也。

《红楼梦》十六字真言所描述的正是空空道人寻求“空”相的一段心路历程,通过这番磨练,空空道人真正悟到了“色”和“情”对于“空”的重要性,遂改名为“情僧”,这也是对“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解读。

“空空”十六字,两端皆为“空”,中间的“情”是神来之笔。

《红楼梦》大旨谈“情”(即“意淫”),“情”在《红楼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空空道人改名为情僧、贾宝玉和林黛玉在“情榜”中的考语为“情不情”和“情情”、《红楼梦》十二支曲开篇即唱“开辟鸿蒙,谁为情种?”,可见“情”才是全书的总纲。因此,《红楼梦》的主题思想,一言以蔽之,可曰“情”。以有“情”之心观世界,则世间万物、花鸟草虫亦有“情”。书中的贾宝玉会时常跟花鸟鱼虫说话、对着星星月亮叹息伤怀,这也是以“情”观世的具体表现。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在悼红轩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红楼梦》的主旨绝非宗教“色空”观念的一种简单演化,也并非消极地规劝世人逃离这纷扰尘世,而是号召世间所有“秉正邪二气”之人,携“情”入世,在尘世间真正领悟“空”的真谛。

因此,“情”才是《红楼梦》的主题、亦是曹雪芹“色空”观的关键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