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舟山的抗倭遗址

 又一民 2020-09-03
倭寇侵扰舟山,早在明朝初期就已开始,嘉靖年间,我国东南沿海的走私贸易达到极点,一些中国海商勾结葡萄牙人集结舟山双屿港,进行大规模的走私活动,双屿港逐渐成为海上国际走私贸易基地。嘉靖二十四年,五峰船主王直招引日本人也来双屿港进行走私贸易,并与盘踞在双屿港的葡人、海盗等,出没于浙江沿海,进行劫掠。

嘉靖二十七年,浙江巡抚朱纨率兵六万、舰船数百围剿双屿港,斩杀倭寇数百,活捉海盗首领李光头、许六姚等,烧毁倭寇的营房和战舰。随后,用木石将双屿港筑塞,从此,倭寇盘踞多年的巢穴被明军捣毁。

残余的倭寇逃出双屿港后,继而推王直为首。王直做了匪首后,招兵买马,并设计杀了广东匪首陈思盼,合并其部,势力大增,继而以此邀功向官府提出通商要求,遭到拒绝。嘉靖三十一年,王直率兵攻占舟山的金塘沥港,据此为巢,勾引倭人,劫掠沿海州县,致使“吴越中村落市井,故称殷富者,半为丘墟”(《罪惟录》卷三十六,日本传)。由于沥港地形险要,官兵一时难以围剿。新任巡抚王抒慎密地查阅了沥港的地形,于嘉靖三十二年派参将俞大猷从沥表门正面进攻,汤克宽从西堠门堵住倭寇的逃窜道路,赦免熟悉沥港地形的死囚侯得,派遣他潜入倭寇内部放火烧营,立功赎罪。侯得觅准机会,放火大烧贼营,官兵乘机攻杀,倭寇大败,只有王直率少量精兵逃脱。俞大猷在沥港树立“平倭碑”以示纪念,沥港自此亦称“平倭港”。

王直沥港在沥港失败后,曾一度占领普陀山,后被官兵赶走。王直于是东逃日本,驻扎在日本萨摩州的松浦津,自称徽王,号召三十六岛日本浪人建造巨舰,并令手下习倭服,继续骚扰沿海地区,与明军先后在普陀山莲花洋、霍山洋、谢浦、沈家门港、等发生激战,均告失败,损失惨重,手下一大批得力干将也相继被官兵击杀。嘉靖三十六年,王直亲率三千倭寇占领岑港,要挟朝廷通商。总制胡宗宪见敌方来势凶猛,决定一面严加设防,一面以官商厚禄诱降王直,并抓住机会歼灭了王直的主力。在这种情况下,王直不得不投降,在定海城关的观山受降亭(现已毁)接受朝廷的招降。王直受降后,即被押往杭州,于嘉靖三十八年被处决。

王直被押往杭州后,其余党仍死据岑港,声言要为王直报仇。胡宗宪率兵围剿,并调参将戚继光前来增援,经过五个多月的战斗,最终攻克岑港。岑港战役后,舟山一带的倭寇基本肃清,舟山抗倭斗争也基本结束。

3、舟山抗倭遗址

胡宗宪在《筹海图编》记有:“自倭奴入寇东南,惟浙为甚,浙受祸惟宁、台、温为最甚。”舟山当时从属宁波府,是日本到宁波港的必经之地,自然也成为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据点,舟山抗倭斗争之惨烈也可想而知。十几年的抗倭斗争,给舟山留下了众多的遗址,著名的遗址有沥港平倭碑、岱山长涂的倭井潭、岑港的双狮山烽火台遗址、普陀山的“抗倭摩崖题记”。

平倭碑,位于金塘镇沥港下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碑通高3.10米,宽1.26米,花岗石质。碑阳刻“平倭碑”三个大字,定海(现镇海)知县何愈于明天启五年(1625)五月初七重立。碑文200余字,概述胡宗宪、卢镗等在金塘岛沥港诱擒贼首辛五郎,俘斩倭寇数百的事迹。

倭井潭,位于岱山长涂倭井潭村参府弄,岱山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倭井潭井沿用花岗岩砌筑,长1.70米,宽1.40米皋.40米。井旁立碑一通,通高3.45米,宽1.20米,碑正面科“抗倭碑”三个大字。倭井潭本为一山泉水潭,明嘉靖年间被倭寇霸占。时有渔家三姐妹见义勇为,投毒于潭,后三姐妹被倭寇杀害,乡人砌潭为井,立碑以祀,因而得名。                           

双狮山烽火台遗址,位于岑港双狮山山岗上,定海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7个,其中5个呈方形,2个呈马蹄形,损毁较严重。烽火台焚烧狼粪,用来传递信号。烽火台在当时的条件下,为抗倭的官兵相互之间传递信息起了重要作用。

抗倭摩崖题记,位于普陀山潮音洞六角亭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刻高0.76米,宽0.70米,楷书阴刻“明嘉靖癸丑季秋,副使李文进、参将俞大猷、都司刘思至,督兵灭倭于此”28字。是舟山军民抗倭的历史见证。

舟山抗倭遗址总体保存较好,但双狮山烽火台遗址的保护急需得到重视。烽火台用乱石、泥块砌筑,由于年久失修,现损毁十分严重,需尽快维修,否则,再过十几年,我们将失去这份历史文化遗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