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年前FAO就认定桑是特殊饲料!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说桑可以在健康养殖和抗生素替代中发挥独特作用

 渐华 2020-09-03
20年前FAO就认定桑是特殊饲料!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说桑可以在健康养殖和抗生素替代中发挥独特作用

饲料桑

饲料桑是蚕桑学科和产业的拓展和创新。蚕桑产业发源于我国,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蚕桑丝绸产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一是丝绸行业完成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二是实施了东桑西移,蚕桑生产主体转移到了我国西部地区。这些措施促进了蚕桑科技和产业深层次的改革。

蚕桑科技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完成了家蚕基因组、桑基因组、微孢子虫基因组三大基因组计划,推进了传统的蚕桑学步入现代学科行列。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为主导,开始了新型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构建与推广。提出了“立桑为业、多元发展”的理念和生态型、多元化、高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其中桑基因组起到了强力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在此期间,在蚕桑传统产业基础上涌现出了一批生态桑、饲料桑、果桑、茶桑等新业态。这也是桑饲料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学科背景。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从产业发展,科研探索,案例总结,充分证实了桑饲料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些研究成果,为桑饲料发展初期,奠定了坚实基础。蚕桑界的专家们,为之付出了十多年的努力。

协同创新,凝心聚力,把桑饲料推向新的发展阶段。本次论坛的举办,标志着桑饲料产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前桑饲料的研发,无论从蚕桑科学技术,还是从畜禽饲料的产业化推进,都还有一系列新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只有产学研、蚕桑畜牧跨界联合,协同创新,才能取得突破。

20年前FAO就认定桑是特殊饲料!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说桑可以在健康养殖和抗生素替代中发挥独特作用

向仲怀院士(中)考察饲料桑种植

如何才能推进协同创新?

首先要认识到位、坚定信心。桑基因组研究发现,桑染色体基数为7,而且多倍性极为丰富,发现桑基因组进化速度比同为蔷薇目的其他树种快三倍。这些发现阐明了桑具有极强适应力的科学基础;还发现桑蛋白质含量高、次生代谢基因特别强大,发现与黄酮类合成相关酶基因130多个,与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57个,与萜类合成相关基因53个,表明桑中这些强大的功能活性物质,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桑的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功能活性物质强大,在健康养殖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同时蚕桑产业有丰厚的技术积累,均皆证明桑饲料是有着巨大潜力的产业。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心,开发这一新兴的特色产业。

其次,要科学定位、协同创新。桑饲料产业,应该是于国于民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兴产业。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00年在罗马召开了有十多个国家参加的题为“桑树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的电子会议,2001年又在杭州召开了题为“利用桑叶资源发展畜牧生产”的国际会议。这两次会议的共识是,桑是一种可在世界各地利用的特殊饲料。首先是可消化营养成分含量比大多数传统饲料高,其次是可作为补充剂,代替奶牛饲料里的浓缩物,可作山羊绵羊的主要饲料,亦可作单胃动物的饲料原料。

这两次会议,对桑的功能活性物质关注不够,但我十分赞成“特殊饲料”这一定位。我认为其特殊之处在于蛋白质含量高,可以部分替代大豆粕,同时其功能活性物质丰富,可以在健康养殖和抗生素替代中发挥独特作用,这也应该是桑饲料发展定位的依据和研究重点。

当今桑饲料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特别需要蚕桑界、畜牧界、企业界共同努力,明确分工,协同创新。蚕桑界重点应该集中于相应的桑品种和栽培方面的创新;也希望畜牧界在桑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加工应用、以及配方研发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推进桑饲料部分替代大豆粕。如果将大豆粕在饲料中的比重由现今30%降至27%,这三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豆粕用量1100万吨,折合大豆约1400万吨。这可以缓解进口大豆的压力,也可以作为桑饲料现阶段研究目标。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学教授、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